《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878383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余映潮一、研文品读繁简虚实 各显其妙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过440来字,却生动地叙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说记叙了一件受人称道的大事。文章的总体构思是“事不过三”,“三”形成了全文振动的频率,文中小事大事的出现与发展,基本上表现出一种层进式的反复。于是就出现了文中故事的一波三折,出现了文章内容的铺排与渲染,出现了语句的顺畅与圆润。全篇文章有一点戏剧性,有一点童话味。但在这“三”的旋律之下,作者用笔却是错综变化,让人称道。可以说,这篇文章用笔高超,剪裁讲究,繁简虚实,各显其妙。第一部分214字,写了邹忌为期“三”天的活动。这是全文用笔最为繁复之处。文章虽然说不上泼墨如水,却也是尽力渲

2、染,共写了两次窥镜,三次问答,一次反思,还有两次关于徐公的“穿插”。这一部分繁中有简,主写三问三答,细节却生动丰富。且不说三人答问语气语调的微妙变化,且不说“与座谈”显示出场合的正规与发问的慎重,且不说“孰视”时的认真态度,仅两次“窥镜”就有丰富的意味,生动地表现出人物自得与自愧的神情意态与心理变化。这一部分实中有虚。一句“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是在文中关节之处插入的一次虚笔,即使是“明日徐公来”,文中也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徐公是如何更加的“形貌昳丽”:作者仍然虚写,用“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来烘托徐公的美丽,这是非常精妙的“一笔两写”的笔法。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还可以发现这

3、一段不仅仅是繁中有简、实中有虚,还有一处虚到极致的“空白”在邹忌反思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之后,他是怎样再“思”给齐王进谏的却连一个字的描述也没有,这真是很妙的剪裁,能够让我们神思飞扬。第二部分103字,写的是邹忌讽谏齐王。这一段是简笔,作者惜墨如金,进谏的准备工作与人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完全不提,只用“于是入朝见威王”七个字一笔带过。但这一段简中有繁,设喻生动,繁在那脍炙人口的“三比”。“三比”中进行了两次推论,第一次由家事而推论到王之周围的人与事,第二次推论则着力点出关键:“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这里类比深刻,说理充分,由小及大,由点及面,

4、一语既出,发人深思。第三部分123字,这一部分写的是齐王纳谏,纳谏之后措施与效果。作者在这里简繁并用。“善”是此部分的最简之笔,出自一位君王之口的“善”字,不仅只是对进谏的首肯与激赏,不仅只是鲜明地表明了齐王的态度,集中地表现出了“讽”的效果,而且还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齐王作为一位君王的矜持与尊贵。这一“善”字可谓用得恰到好处。而用来论释“善”字的,就是那畅快淋漓、颇有气势的排比句“三赏”,它们让人感受到了齐王纳谏的决心与非凡措施,表现出了齐王善于纳谏、广开言路的贤君形象。至于文中对纳谏效果的描画,则是实中出虚,由一句“燕、赵、韩,闻之,皆朝于齐”从侧面进行表现,国家的强盛、国力的强大不言自明。此

5、所谓战胜于朝廷”更是画龙点睛,深刻简练,发人深思。语言卡片读音:昳丽 朝服衣冠 期年 谤讥 间进一词多义归纳有:邹忌修八尺有余 通“又”,表示整数后面有余数莫不有求于王 有朝:朝服衣冠 早晨谤讥于市朝 市朝:公共场所孰:吾与徐公孰美 谁孰视之 通“熟”,仔细美:吾妻美我者 认为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漂亮甚:君甚美 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很”“非常”王之蔽甚矣 严重,厉害闻:闻寡人之耳者 这里是“使知道”燕、赵魏闻之 听说词义比较:“我”与吾”: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窥”与“视”“窥镜子 孰视之“若”与“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又弗如远甚“不”与“弗”:自以为不如 又弗如远甚还有一组讽、谏

6、、刺、谤、讥讽:婉言规劝;谏:直言规劝;刺:斥责、指责;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微言讽刺。二、映潮说课教学创意:用这节课来阐释笔者的一种认识:课堂阅读教学的三要素诵读,品析,积累。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熟读巧练深思。预习要求:1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2读课文,讲述课文中的故事时间安排在有预习的前提下,安排一节课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教学铺垫(3分钟)1一句话引入: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阐释课文标题的意思。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2请同学们说说战国策的“策”字的意思。3课中人物简介教学板块之一,熟读(10分钟左右)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准字音,提示学生注意下面字的读音,八尺有余

7、 昳丽 朝服衣冠 期年 谤讥 间进2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阅读文下的注释。3请同学们像讲故事一样地朗读课文,读出其故事味。4朗读课文第一段,体味人物语气,读好人物语言。a自由诵读:教师概述:这是一篇语言生动形象的课文,是一篇故事情情节有戏剧性的课文,是一篇人物形象鲜明的课文,是一篇善于对话的课文,是一篇巧于设喻的课文,是一篇精于对比的课文,是一篇着力于铺垫的课文,是一篇小中见大的课文,是一篇笔法简洁的课文,是一篇剪裁巧妙的课文,是一篇让我们感受到提建议有时需要讲究说话策略的课文,是一篇让我们感受什么是“以喻为论”的课文,是一篇可以用“以读带译”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写邹忌讽喻齐王去蔽纳谏、

8、从而使齐国强盛、威震广大诸侯的课文,是一篇可以当作历史小说来阅读的课文教学板块之二,巧练(18分钟左右)1练“比较式辨析”能力,通过这种练习解决词语教学中的难点。“比较式辨析”是一种辨析的方法,一种组合的方法,一种发现的方法,一种深化理解的方法。现请同学们用“比较”的方式,对词意进行辨析:例 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且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当于“于是”同学们活动。同学们交流及教师的小结可见上面的“语言卡片”在此草础上请同学们翻译若干个短语,以加强理解与落实。如:朝服衣冠,忌小自信,弗如远甚,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时时而间进,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9、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练整体式概述能力,通过这种练习a_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讲述齐威王“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讲“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门庭若市邹忌长得很英俊。一天,他问妻子: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俊美?”妻子毫不犹豫地说:你俊美,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他又去问妾:“我与徐公相比,谁美?”妾怯生生地说:“徐公怎有你美呢!”朋友有事来求他,他又提出这个问题。朋友笑笑说:“徐公不及你美。有一天,徐公来拜访邹忌。邹忌仔细打量比较,感到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他领悟出一个道理:“妻说我美,是偏袒我;妾说我美,是敬畏我;朋友是有求于我。邹忌以这件

10、事作比喻,请求齐威王多听听批评的意见。齐威王称是并立即下令:不论是谁,能批评我的过失的,一律有赏。命令一公布,向齐威王规劝的人川流不息,出现了“门庭若市”的盛况。成语“门庭若市”原来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在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家里好像集市一样热闹。例如:“自从小红当了电影明星,她的家里就门庭若市,每天人来人往,没有清静的时候。”各人先“咱言自语”,再全班交流。教师的评点穿插于其中,评点语要求紧扣课文内容,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学板块之三:深思(12多钟左右)用“主问题”设计的方法组织这一块的教学讨沦一个话题,从而让学生再一次从整体的角度来深入理解课文,探究本文写作的妙处。教师讲述本课中“有趣有味

11、的三”,将学习视点再次引入课文。然后请同学们进入话题讨论:你认为课文中有哪几个关键字引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现着人物的特点?同学们自读课文,在字里行间揣摩品味,寻找答案。组织同学们进行课中交流。同学们也许会这样说:本文中的三“问”引动着课文的发展。课文中的两次“窥镜”引动着故事情节发展。课文中的“私、畏、求在不同的场合用了三次,贯穿全文,牵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中的“暮寝而思之”这几个字让故事情节有了重大的转折。“于是入朝见威王”将故事情节引入高潮。教师小结:我们要注意品析课文中两个关键的字眼,可以下面的内容作为讲析的重要参考)一是“思”。邹忌三问之后,没了妒忌,没有生气,却是“暮寝而思之”

12、。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出个中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欲有求于我。更为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齐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可以说,这个“思”字,是文章内容的深化,而目突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二是“善”。齐王在听完邹忌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善”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有这一“善”字,才有了下面的“三赏”与“三时”,才有了“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形象。这一“思”一“善”是解读本文的关键,正是有了“思”,才有了“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提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以说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了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沟通的喜事,拉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