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9829679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221 使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疆内建设的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工程。2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构成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书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专项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 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 影响评价

2、技术导则等为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工程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火电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机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行业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2 环境要素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听从总体演化规律的根本物质组成,也叫 环境基质,可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通常是指水、大气、声与振动、生物、土壤、岩石、日照、放射性、电磁辐射、人群安康等。2.3 累积影响指当一种活动的影响与过去、现在及将来可预见活动的影响叠加时,造成

3、环境影响的后果。2.4 环境敏感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工程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b根本农田保护区、根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自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自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自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疆、富养分化水域;c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别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2.5 环境影响评

4、价文件本标准中所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不包括环境影响登记表。3 总则3.1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预备阶、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推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具体流程见图1:环境影响评价托付1 争辩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2 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1 争辩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2 进展初步工程分析3 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公众参1 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与2 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制定工作方案评价范围

5、内的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建设工程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推测与评价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展技术经济论证2 给出建设工程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3.2 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依据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进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a) 依法评价原则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建设工程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关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动向。b) 早期介入原则环境影响评价

6、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c) 完整性原则依据建设工程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因子进展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d) 广泛参与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取相关科学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以及当地环境保护治理部门的意见。3.3 资源利用和环境合理性分析3.3.1 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展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依据建设工程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量化分析建设工程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力的相容性,明确工程占用区域资源的合理份额,分析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如建设工程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7、分析,需依据建设工程耗用颖水状况及其所在区域水资源赋存状况,尤其是在用水量大、生态或农业用水严峻缺乏的地区,应分析建设工程建设与所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容性,明确该建设工程占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合理份额。3.3.2 环境合理性分析调查建设工程所在区域、流域、或者行业进展规划中的地位,与相关规划和其他建设工程的关系,分析建设工程的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3.4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3.4.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在了解和分析建设工程所在区域进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根底上,分析和列出建设工程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

8、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效劳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工程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 响、可逆与不行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对建设工程实施形成制约 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承受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3.4.2 评价因子筛选依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所确定的环境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应

9、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环境的根本状况及建设工程特点和排污特征。3.5 环境评价的工作等级3.5.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建设工程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级评价对 环境影响进展全面、具体、深入的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展较为具体、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展环境影响分析。建设工程其他专题评价可依据评价工作需要划分评价等级。具体评价工作等级内容要求或工作深度参阅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行业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3.5.2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可依据建设工程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

10、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别要求等状况进展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3.6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实定按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依据建设工程可能影响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评价范围外有环境敏感区的,应适当外延。3.7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确实定依据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所承受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承受国际通用标准;生产或效劳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承受国家公布的清洁生产标

11、准性文件。3.8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环境影响评价承受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以量化评价为主。评价方法应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舞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争议或处于争辩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选用非导则推举的评价或推测分析方法的,应依据建设工程特征、评价范围、影响性质等分析其适用性。1 工程分析1.1 根本要求1.1.1 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依据各类型建设工程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要进展深入分析。1.1.2 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对建设工程的规划、可行性争辩和初步设计等技术文件中供给的资料、数据、图件等,应进展分析后引用;引用现有资料进展环

12、境影响评价时,应分析其时效性;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一样性和相像性。1.1.3 结合建设工程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工程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展具体分析与说明。1.2 工程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试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1.3 工程分析的内容1.3.1 工程根本数据建设工程规模、主要生产设备和公用及贮运装置、平面布置,主要原辅材料及其他物料 的理化性质、毒理特征及其消耗量,能源消耗量、来源及其贮运方式,原料及燃料的类别、构成与成分,产品及中间体的性质、数量、物料平衡,燃料平衡,水平衡,特征污染物平衡; 工程占地类型及其数量,土石方量,取弃土量

13、;建设周期、运行参数及总投资等。依据“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的原则做好水平衡,给出总用水量、颖用水量、废水产生量、循环使用量、处理量、回用量和最终外排量等,明确具体的回用部位;依据回用部位的水质、温度等工艺要求,分析废水回用的可行性。依据国家节约用水的要求, 提出进一步节水的有效措施。改扩建及异地搬迁建设工程需说明现有工程的根本状况、污染排放及达标状况、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拟实行的整改措施等内容。1.3.2 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绘制包含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分析各种污染物的产生、排放状况,列表给出污 染物的种类、性质、产生量、产生浓度、削减量、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及达标

14、状况;分析建设工程存在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及具有长久性影响的污染 物来源、转移途径和流向;给出噪声、振动、热、光、放射性及电磁辐射等污染的来源、特征及强度等;各种治理、回收、利用、减缓措施状况等。1.3.3 生态影响因素分析明确生态影响作用因子,结合建设工程所在区域的具体环境特征和工程内容,识别、分 析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影响性质、作用方式和影响后果,分析生态影响范围、性质、特点 和程度。应特别关注特别工程点段的分析,如环境敏感区、长大隧道与桥梁、漂浮区等,并关注间接影响、区域性影响、累积性影响以及长期影响等特有影响因素的分析。1.3.4 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通过对建设工程原辅

15、材料、产品、废物等的装卸、搬运、贮存、预处理等环节的分析, 核定各环节的污染来源、种类、性质、排放方式、强度、去向及达标状况等。1.3.5 交通运输给出运输方式大路、铁路、航运等,分析由于建设工程的施工和运行,使当地及四周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所带来环境影响的类型、因子、性质及强度。1.3.6 公用工程给出水、电、气、燃料等关心材料的来源、种类、性质、用途、消耗量等,并对来源及牢靠性进展论证。1.3.7 非正常工况分析对建设工程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等非正常排放时的污染物进展分析,找出 非正常排放的来源,给出非正常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成分、数量与强度,产生环节、缘由、发生频率及把握措施等。1.3.8 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按环境影响要素分别说明工程方案已实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给出环境保护设施的工艺流程、处理规模、处理效果。1.3.9 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对建设工程有组织与无组织、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浓度、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条件与去向等进展统计汇总。对改扩建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应分别按现有、在建、改扩建工程实施后汇总污染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