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12.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9816812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邹忌讽齐王纳谏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1邹忌讽齐王纳谏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1邹忌讽齐王纳谏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1邹忌讽齐王纳谏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1邹忌讽齐王纳谏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邹忌讽齐王纳谏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邹忌讽齐王纳谏12.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执教人:郑亚娟单位:平顶山市第十五中学联系方式:1583690600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细读精思,感受人物形象,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3.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重点】细读精思,感受人物形象,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文学习跨越古今,纵横千里。我们刚刚离开春秋的战场,很快就进入了战国的风云。战国是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谋臣策士是这个时代的宠儿,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谋与才识登堂入室、奔走游说,影响着各国的盛衰及历史的走向。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邹忌讽齐王纳

2、谏来领略一位忠臣智士的智慧,学习其讽谏艺术。二、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细读精思,感受人物形象,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3.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三、巧编练习1.参照示例,从课文中找出一组一词多义,编拟一组“词义辨析”的练习。2.同桌审查,展示练习。四、解题1.找出文章题目的关键字。(讽、纳)2.题目包含哪些内容?(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五、细读精思1.邹忌是如何向齐王劝谏的?2.如果你是齐王,你会接受哪个劝谏?为什么?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3、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于是入朝见威王,曰:“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研读“三问三答”(1)学生六人小组交流讨论,揣摩邹忌、妻、妾、客各自的心理。(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3)组内分角色朗读,尝试读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4)全班展示、交流。4.品析人物形象邹忌:“暮寝而思之”善思齐王:善于纳谏5.纵观全篇,你觉得邹忌为什么能劝谏成功呢?邹忌善于思考;邹忌劝谏艺术高超;遇到明君。六、拓展延伸学习本文后,联系现实生活,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呢?七、课堂小结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

4、策中的名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善思、善讽的忠臣,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纳谏的贤君。正是有了这样的忠臣和贤君,才使得齐国政局稳固、国力日盛,“战胜于朝廷”。希望同学们学会将古代前贤的智慧运用到我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点亮自己的智慧人生!八、布置作业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改写邹忌讽齐王纳谏。九、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思 善 讽 纳【教学反思】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把“感受人物形象,欣赏

5、邹忌的讽谏艺术”作为教学重点,并围绕这一重点设计了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等活动。回想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有一些做得好的地方值得发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将成为我教学的动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现具体反思如下:优点:1.紧扣中招考点,设计了“巧编练习”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再次回顾了课文内容,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2.重视朗读,根据不同语境,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揣摩文中人物各自的心理,并且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学生既理解了文章内容,又准确把握了人物心理,进而感受到了人物形象;3.明确本文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探讨邹忌劝谏获得成功的原因,让学生学以致用;4.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始终把“表演”的机会“让”给学生,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和感悟空间,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不足:1.小组交流讨论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的指导过多,不能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2.师生配合默契度不够,小组讨论及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学生没有完全放开,课堂气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总之,一堂好课是师生共同创造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分析学情,进行教学反馈,才能在教学对话中激发出火花。我相信,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