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调研.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980358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生活垃圾调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生活垃圾调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生活垃圾调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生活垃圾调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生活垃圾调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生活垃圾调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生活垃圾调研.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及处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中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又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基础,农村生活垃圾正逐步污染着村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威胁着村民的身体健康。正确地处理已成为我市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 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垃圾也不断增加。据调查,我市农村平均每天每人生活垃圾量约为0.8千克,全市农村一天的垃圾产生量近30余吨,压力严峻。“十一五”期间,我市利用中央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加强农村基础设

2、施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截止今年10月,全市乡镇共建成垃圾回收站137个,垃圾分解中心3个,计划“十二五”期间新建垃圾回收站87个,垃圾分解中心11个,为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目前,我市农村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法、焚烧法和循环法三种。三种方式各有优劣,其中填埋法是将生活垃圾送到填埋场进行填埋,将垃圾埋入地下,通过微生物长期的分解作用,使之分解成无害的化合物;但由于一些农民不按规定随意倾倒,容易造成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焚烧法是通过高温火焰的作用,把农村生活垃圾经过烘干、引燃、焚烧转化为残渣和CO2、SO2等气体,可以经济有效地实现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

3、焚烧后的灰渣可以作为农家肥使用;但由于在我市农村,多数是堆积垃圾后,一把火烧了了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还容易引发火灾。前两种方法简单便捷,但不利于长效发展。循环法是在辖区内设立垃圾回收站,在主要道路、居住区修建垃圾池、摆设垃圾桶,定期派专人转运垃圾,然后统一集中分类,进行加工再利用;这种方法环保且可持续发展,是效果最好的处理方式,但由于投资大,管理繁杂,成效缓慢,我市仅保宁、七里等几个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拥有这一完整系统。二、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1、数量庞大,成分日趋复杂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消费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产品在农民的生活中日

4、益增多,生活垃圾成分和含量也在趋向城市化。与此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加。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农民生活水平、能源结构以及季节变化的影响。2、倾倒混乱,难以收集处理由于农村地域广大,村民居住分散,绝大部分行政村还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农村生活垃圾多数是在田间村头、道路两旁等随地丢弃。长此以往,道路两旁成了没有覆土的垃圾填埋场,自然低洼地成了天然垃圾箱。这些生活垃圾不仅侵占了大量土地,而且成为苍蝇、蚊虫等病原体滋生的场所。同时,垃圾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等事故。 3、城产农收,加重农村压力城区一些地方由于资金和技术的

5、局限,常常把本地的建筑垃圾向郊区、农村等地“输送”。这不仅影响了农村整体的村容村貌,而且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土壤,给当地村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还使本来就缺乏保护的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无形中影响着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4、 资金紧缺,发展参差不齐 挨着城区或经济发展好的地方,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较完善,运用各种方式处理好了本地的生活垃圾问题;同时还对本地生活垃圾回收站进行资金补贴,比如保宁街道办事处的晨宇再生资源回收站,平均每站一次性补助2.5万元;彭城镇彭城坝村沿国道212修了85个垃圾池、187个垃圾桶和2个垃圾回收站,并组织9名清洁工专门管理。但一些偏远或经济实力较差的地方,因资金紧

6、张,没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站和专人管理,使得生活垃圾处理原始粗犷,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活生产环境。 三.对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思考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尚处在不断的探索阶段,其在探索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同样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首先,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模式应该符合当地村社的实际情况,采取辖区负责、结合实际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社会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契机,挖掘出属于自己的解决生活垃圾模式。其次,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村社可以借鉴城市垃圾处理模式。采用卫生填埋、生物堆肥、资源回收利用的处理模式。提高宣传力度,使当地村民在观念上、行动上都有所提高,易于接受新技术、新方法。再

7、次,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垃圾处理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更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村民的自组能力较薄弱,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上存在分歧。这时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介入给予引导。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相结合,就是政府引导的一个典型范例。最后,村民的积极参与是探索的保障。村民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体,是妥善农村生活垃圾的最终受益人。如果没有充分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得不到村民的拥护,任何行之有效的处理模式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只有村民认可,征得大多数人同意的基础上,才能激发村民的创造热情,敢于更正处理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最终完善各项措施。 四、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几点建议通过对农村生活垃

8、圾处理模式的思考,可以总结垃圾处理必须探索一条适合村情的途径。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立法,做到事事有法可依处理农村生活垃圾,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可以采用很多种手段,但总的来说,立法途径是高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关键,是利用各种手段的前提。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防治污染环境。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控制废弃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专门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和实施。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受地域的限制较大,但地方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法规很少,没有

9、强制性回收制度,对农村生活垃圾回收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对垃圾处理缺乏指导。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立法,应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应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专门性立法。同时立法过程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结合,促进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早日解决。2、引进科技,用现代化处理生活垃圾除却传统的简易填埋、焚烧模式外,还应该大力提倡循环模式。循环模式不但能够环保的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而且可持续发展,对垃圾的处理实现资源利用回收,把村民眼中的垃圾变成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在自然生态基础良好的农村,应尽量实现用循环模式来实现垃圾的自净处理,减少清运垃圾的成本和费用,但循模

10、式科技含量相对较高,必须借助相关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3、增强自治,通过领头精英提升整体素质增强“自治”是指村民要增强自我认识,在自我治理中找到适合的方法做到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乡土气息逐渐淡化,但是村庄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精英们仍然支配着乡村事物的重大决策。在村庄公共事务中表现最为活跃的也依旧是那些民间精英们,天然的权威为广大村民所信服,村民天然地会依赖于这些精英的话语。自治的主要问题是能否统一精英的意见,拿出一套切合当地村情的垃圾处理方案。只要达成了意见的一致,那么凝聚了全村村民的力量,组织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团结起来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是能成功的。4、行

11、政引导,政府主动参与促发展村民的自治力是有限的,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履行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责,农村生活垃圾是引发农村公共卫生问题的一个重要诱因,由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相关性,政府更应重视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政府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定位是一个引导者和一个管理者。引导者的角色就是引导政府有限资金投入到资源再利用产业,引导并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作为一个管理者角色,政府应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建设纳入规划之中, 并进行适当的财政政策的倾斜。垃圾处理系统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政府在城市已经构筑了一个完

12、善的服务体系。在农村也应该把其囊括在内并不断完善。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在村民收入不高的现实状况下,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必需的,政府应切实承担起相应的组织、协调、引导责任。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政府有必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监管和指导,改变对垃圾的管理只是到城镇,而村社垃圾还处于自行处理的状态。运用行政手段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进行强制性规范实施,建立垃圾回收制度,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为导向,结合村庄特点建设回收站、小型处理厂,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惩罚。 5、加大考核,督促各级政府予以重视农村环卫事业是城乡一体化中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也是社会公益类事业,各级财政支持与引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管理一体化的需要。为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建议出台相关文件,将城乡统筹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切实将城乡统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王冯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