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表示位置评课.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778224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数对表示位置评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数对表示位置评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数对表示位置评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数对表示位置评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数对表示位置评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数对表示位置评课.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数对表示位置评课一、创设游戏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展开。杨老师的课由“说位置找朋友”的游戏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话题情境出发,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带进课堂。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教师搜集信息:学生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究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而且还能为新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做好了学习前的铺垫。同时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课题。二、制造矛盾冲突,注重学生知识生成。整节课杨老师不断制造矛盾冲突,关注学生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1.课始的“说位置,找朋友”游戏引发学

2、生确定位置的需要;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确定位置方法的局限性,为新知的学习提供原动力。2.课堂中用列和行记录好朋友的位置后,让学生意识到第3列第2行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写得更简洁一点,于是出现了板书中的7种不同的记录方法。自然过渡让学生“创造”出了数对。3.当学生感到用数对表示一个座位很容易时,杨老师再次挑起新的不平衡,制造矛盾,出示一张公园的平面图,让学生表示上面景点的位置,因为是一些散乱的点,学生无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的认知平衡再次被打破。4.在课尾,当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乐而忘返时,用数对表示小正方体的位置的冲突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学生像数学家一样经历了数对的发现

3、,探索和形成的过程。赵老师的课堂注重学生对数对知识的质疑,更注重了数对的形成过程。三、运用对比教学,细腻处理重难点。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学生描述好朋友的座位写法时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最后通过比较这7种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优化出数对(3,2)表示最简洁、方便。又如在用数对表示第2列第4行时,有的学生说是(2,4)也有学生说成是(4,2)这时赵老师对(4,2)与(2,4)进行了比较与拓展,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应该先写列,再写行,让他们明确,尽管两个数字相同,但前后的位置不同,指的就应是两个不同的地方。这样处理,显得杨老师的教学

4、细腻中见真知,整节课实在而高效。再如,老师出示数对让学生站起来,通过在数对中加入字母,一方面强化本课的教学难点。先通过(2,y),(X,3),(X,Y),依次逐步抽象出数对的本质。最后,在公园图中,研究特殊点(0,0)位置。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同时为进入初中学习函数知识做了有效的渗透与铺垫。四、设计层次练习,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本节课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

5、具有层次性,合理有效地使用课件,既巩固了当堂学的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比如赵老师将数对与平移旋转相结合,使学生将知识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再如利用经纬度的实例和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加深对数对的认识,更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总之,杨老师展示给我们的不仅是这些,比如还有教学细节的捕捉与处理,对课堂上及时生成的课程资源的把握与应对,教学策略的优化,课后的延伸的拓展等,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同时也张显了教师的个性风采。不足之处:1、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太单调。要多使用评价性语言。2、最后的练习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实际运用这一环节设计的很好,但杨老师对此题挖掘得过深,再加上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国际象棋很了解。所以学生在这儿出现了理解断层。这样就导致了课堂小结时,杨老师问学生,这一堂课学了确定位置,你觉得学的怎么样?学生回答一般般。其实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很好,只是最后一题的深度让学生产生了畏惧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