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976354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表格式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表格式教案 课题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课时2课型新授课标要求1、掌握本单元中出现的词语。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以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3、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理解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积极、乐观、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人生。4、调动已有的阅读积累,掌握阅读本单元文章的基本方法,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加深理解,拓宽视野。5、学习运用点评的方式,以三言两语表述自己的观点。单元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出现的词语。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以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3、理解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积极、乐观、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人生。4、学习运用

2、比较阅读的方法加深理解,拓宽视野。本课学习目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突破措施多种形式的读相结合主备人课堂教学设计集备修改区或先导课后自改区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发现与解决一、 导入新课、作者介绍二、背景介绍飞来峰资料欣赏飞来峰图片,节奏划分解析诗意登飞来峰主旨理解启示一、导入新课二、解题三、 释诗句明诗意四、 想意境,悟诗情五、行文特点练习题作者介绍节奏划分问题解疑主题意义练习题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当过宰相,在神

3、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1050年,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回江西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广阔的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此时诗人正好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飞来峰又叫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高168米。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飞来峰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

4、伦。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锋棱如峭。感悟诗意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宋】王安石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 译一译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5、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本诗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登临千寻塔远望,一览无余的视角直接描写,来抒发出他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通过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总结)正是王安石有这样的胸襟、气魄,王安石一直努力,最后官至宰相,主张变法,让当时的北宋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游山西村 陆游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当时陆游正被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他曾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打击,罢官归家。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但并不苦闷。本诗是一首记游诗。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题意2释诗句,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

6、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欣赏完了这首诗,同学们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山西村的景美呢? 2、还能不能用一句诗来赞美山西村的人更美呢? 3、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5、 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什么启示?(过渡)“阳光总在风雨后”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讨论下列问题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己亥杂诗

7、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己亥杂诗 h i(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xi),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诗写法上的特点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

8、指即天涯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1、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

9、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感情诗句是: 2、诗中描写诗人辞官离京时复杂心情的诗句是:3、表现诗人以落红自比,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之情的诗句是:4、歌颂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达自己虽离开职位也要为国家和人民效力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5、诗中表现要投身于广阔天地去进行新的战斗,为改革和振兴中华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诗句是: 6、 诗中通过抒情点明主旨的诗句是:7、 作者曾在另一首,己亥杂诗中呼吁统治者重用人才、任人唯贤的句子是: 8、诗中化用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两句,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的一句是:9、表现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愁思的一句是: 10、表明作者不甘消沉,愿

10、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诗句是: 生积累作家作品,了解背景,帮助理解诗歌思想欣赏图片,了解名胜古迹,推荐个别生读,注意节奏。其他生听准字音,点评。齐读诵读1、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2、闻:听闻,听说。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就可以看见旭日升起。1、 浮云:悬浮在半空中的云彩,暗喻奸佞的小人。(早在汉代就有人给“浮云”一个更深的含义。“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后来唐代诗人李白有一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思是朝中有奸臣当政。)2、眼:视线。3、缘 :因为。不害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希望皇上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蒙住眼睛)只因为我站在此处最高的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就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害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此处最高的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只要自己有才华、志向高,就可以得到赏识,为国家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