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走进名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976186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梦龙: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走进名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钱梦龙: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走进名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钱梦龙: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走进名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钱梦龙: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走进名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钱梦龙: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走进名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梦龙: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走进名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梦龙: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走进名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名师钱梦龙: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兼作“那一代”对“这一代”现实价值的解读中国教育报记者 沈祖芸4月15日下午,上海嘉定影剧院区内可容纳人数最多的场馆。 “钱梦龙先生从教55周年庆祝活动”隆重举行。 五湖四海的学生、不同年代的弟子、携手的同行,都在这一天齐聚一堂,向先生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有一位专家的贺词令记者印象深刻:“先生姓钱,却没有多少钱,作为人民教师,他选择了清贫;然而先生却精神富有,因为他一生有梦,梦的左边是理想,梦的右边是追求;无论是理想还是追求,都只为肩上的一份责任培养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掌声响起,对“钱梦龙”姓名的全新诠释博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同;掌声响起,也把记者的思绪带回到

2、与先生促膝长谈的那个春日 先生印象:淡泊与钟情 现实价值:名师之名在于甘于寂寞后的水到渠成 听钱梦龙先生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犹如聆听传奇故事:一个从小学到初二,创下过累计留级四次纪录的“差生”却在初二之后,学习成绩奇迹般地出现了转机;一个被老师们定性为“聪明面孔笨肚肠”的孩子,却因为一本字典改变了人生轨迹,毕业时的评语变成了“该生天资聪颖”! 在钱先生看来,这一切的变化都归因于一位叫武钟英的国语老师对他的指引和鼓励。凭着武老师给的一本王云五小字典,初二时的钱梦龙开始向自己的“笨”发起挑战。从读唐诗三百首起步,扩展到读古文观止,读随园全集,读诗韵合璧,读鲁迅、雪莱、林纾,钱梦龙的国文成绩因此而扶摇

3、直上。他还“发明”了有效的自学方法,即在教师开讲新课前,先自己消化课文,到听课时就把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互相印证、比较,并细细揣摩教师讲课文的思路和方法。这种学法不仅让钱梦龙的阅读范围和读写能力比一般同学胜出一筹,而且形成了他在文科学习上的个性风格。 现在看来,钱先生毕生的教学实践,都和他初中时的这段自学经历有关。 1952年钱梦龙初中毕业后,又一个传奇发生了: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大孩子”竟阴差阳错地走上了中学讲台,成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学生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也曾困惑过:要怎样教,才不致误人子弟呢?像所有初登讲台的年轻人一样,他试图从自己的几位中学国文老师那里寻找榜样。但考虑再三,又觉

4、得自己实在无法仿效。老师们大多是饱学之士,教的都是文言文,因此教学上可以充分发挥“讲书”的优势,旁征博引,说古论今,一篇短短的课文能连讲好几节课。相比之下,自己肚子里那一点点“库存”,显得多么寒碜。再说,现在教的大多是语体文,可讲的地方不多“我教语文,一开始就不走讲书的老路”,钱先生认定,根据自己学习的经验,可供选择的策略只有一种,那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学习”。先生告诉记者,“这样的方向实在是一次无可奈何的创新,一次无知无畏的选择,而绝非有什么超前意识。” 这种直觉性的认识,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但对于钱先生来说却意义深远,这意味着钱先生的教学从一开始就摒弃了那种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填鸭

5、注入”的教学模式,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学能力。三年之后,钱先生发表了此生第一篇教育论文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常规。文中尖锐地提出,如果学生一旦离开他的老师在学习上就寸步难行,那肯定是因为老师没有教会他怎样“自己学”,这样的老师不能算真正称职的老师。钱先生从自学经历中悟出的这条朴素的真理,从此成为指导他55年语文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基本理念。 有了这样的理念,钱先生每备一篇课文,总要先反复阅读,细细揣摩,直到认为确实已经读出了味儿,有了个人的心得,才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在钱先生看来,语文课上的“教”,无非就是教会学生读文章,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学会读文章,然后把自己读文章的思路和

6、方法“教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步摸到门径。如果教师在指导时还能注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多下些启发、引导的功夫,让学生不时品尝到有所领悟和收获的快乐,那就是教学的理想境界了。所以,在钱先生的课堂上,有教师必要的讲授,也有学生默默的读书;有教师提问学生,也有学生提问教师;有七嘴八舌的热烈争辩,也有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这种独创的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遗憾的是,1957年,27岁的钱梦龙怀着“帮助党整风”的满腔热忱坦率建言,却因此戴上一顶“右派”的“桂冠”离开了讲台,被发配农村“监督劳动”三年半。1961年回到学校,只教了五年书,一场史无前例的“文革”又来了,钱先

7、生作为“牛鬼蛇神”被关进“牛棚”,又让先生珍贵的语文教学记事本上留下了一片空白。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散了政治阴霾,人们才开始强烈地感受到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的基础作用的迫切性。钱先生说,此时复出的他依旧沿着自己的“老路”进行着“闭门造车”式的探究。 那时县里常举行语文观摩教学,钱先生多次被指定为青年教师开课。为便于青年教师更好地掌握自己这种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法的“操作要领”,他觉得有必要提出一些基本概念或课式,让“指导学生自学”这一主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其结果就是“基本式教学法”的提出。所谓“基本式”,指的是: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其中“

8、自读”和“教读”是两个支柱性概念。当时钱先生的想法挺简单:学生在语文课上的主要自学方式是“读”文章,既曰“自读”,就应该鼓励学生自求理解,主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对课文的认识过程;既曰“教读”,就应该多启发,少灌输,教给学生读书之法,而不是“奉送”现成的结论。“作业式”则是在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过程基本完成以后的一次“再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或实现知识迁移的目的。 1979年的一次机遇,把“摘帽右派”钱梦龙的名字和“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联系在一起。那年上海市重点中学校长现场会在他任职的嘉定二中举行,钱先生采用“基本式教学法”执教的愚公移山让人耳目一新;不久在另一场现场会中,先生以观巴黎油画记一课的教

9、学再获好评。时值上海评选特级教师,因两堂课崭露头角的钱先生竟毫无悬念地成为上海市首批五位语文特级教师之一。“命运突然在这里拐了个弯,评上特级教师是对我独创的教学方式的认可,其意义相当于漫漫求索之路上的里程碑。”年逾古稀的钱先生,对当年这段经历仍深有感触。 那以后,钱先生继续琢磨着两个问题:基本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原理是什么?这种教学模式优于“讲书”的深层原因在哪里?为了寻找答案,钱先生在两个条件相当的班级里着手进行比较实验。经过反复对比,答案若隐若现。此时,他来到浙江金华市借班教学故乡。当他完成备课,合上双眼,将第二天的课堂情景在脑海中预映的时候,突然,“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0、,训练为主线”这三句话“蹦”了出来。那种顿悟后的快感让先生欣喜不已。 1983年,一个完整的语文阅读教学系统终于显现出清晰的轮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基础,以“基本式”为课堂教学模式,两者辨证统一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之中。因为这种教学法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学生阅读实践的统一,所以钱先生将它命名为“语文导读法”。 有人说机遇特别垂青于钱先生,非也。他信奉一句名言:“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他就为“要成为最一流的教师”而“时刻准备着”了。也有人提出先生的经历不可“复制”,现在谁会允许一个初中毕业生当教师,更何况是特级教师?这话不错,然而除去这一独特的“

11、学历”之外,早年失学、错划右派、住过“羊圈”、蹲过“牛棚”,人生的挫折都曾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临”到他的头上,但他向苦难要财富,在1957年至1976年困顿屈辱的日子里,只要一走上讲台,先生便激情澎湃,痴心不改地在求索之路上寻觅着教书育人的真经。 先生对名利和成果那样淡泊,对课堂和讲台却如此钟情,让记者动容:只有甘于寂寞、对肩负的“大任”有真正自觉的人,才能历经磨难而终成“正果”。 先生印象:执著与宽容 现实价值:名师之名在于坚持不懈中的兼容并包 早在1986年,华东师范大学的谭惟翰教授就对钱先生作出评价: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是个“不安于现状”的语文教师,他不会仅满足于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12、 从教55周年庆祝会上,另一位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如此感言:钱梦龙先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书法、绘画、诗词集于一身,他当语文教师再合适不过了。 然而,钱先生自己却慨叹:我唱着“心头自有春无限,扑面何妨料峭风”,我唱着“镜中白发三千丈,眼底红英十万枝”,一路磕磕绊绊却又踏踏实实地走到了春光明媚的今天。这都是因为我钟爱的语文教学。他告诫自己,“我是一个精神上的长途跋涉者,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 尽管1993年钱先生办理了退休手续,可是他依旧一如既往地关心着语文教育的今天和明天。1998年,语文教学圈外人发动了一场批判式的“口水大战”。从那些过激的言辞中,钱先生确实看到了在应试体制下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病

13、大量刻板的字、词、句操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把当代青少年培养成了只会按标准答案做题的“考试机器”。遗憾的是,这场大讨论并没有在语文教育圈内造成真正的震撼。 随后,语文“新课标”的制订,无疑是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钱先生把它视为对1998年批判的积极呼应。“新课标”提出了不少新理念:语文素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平等对话、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等,这些都将对一线的语文教学,起到导向作用。 长期以来,钱先生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他习惯于从一线角度理性看待一切新理念,而几十年教学潮涨潮落的“历史经验”又使先生不能不用更冷静的头脑思考改革中的新热点。为此

14、,有人责怪先生对新课程缺乏热情,他承认自己的确缺少那种一看到“新课标”就振臂高呼的狂热,在他看来,“新课标”毕竟还是一个“实验本”,它本身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即使以后成为“正式本”,从语文课程建设的整个过程看,它也并非发展的“终点”。因此,钱先生的态度很鲜明:应试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改革,改得越快越彻底越好,但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应该再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尽可能减少矫枉过正的偏差。 有人问:吹皱了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先生回答:因为我的跋涉没有终点。 近年来,钱梦龙先生行走于各地讲学,呼吁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体,寻找丢失的教学之“魂”。他认为当前有一种把“语文素养”概念泛

15、化的现象,他明确指出:“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它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一定的语文能力,对民族语的深厚感情和正确态度,健康的文学欣赏趣味和较宽的文化视野。其中,语文能力是核心。而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中,“读”又是基础。他强调,语文素养概念的泛化,可能导致操作的偏差。只要我们能“唤醒”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书香满身的人,他的语文素养还会不高吗? 为使自己的观点更明了,先生引用了叶圣陶曾说过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继而进一步引用叶老致语文教师的书信中的一段话作为诠释: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深奥些

16、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里啰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了。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他认为,语文教师真正的作用就在于此。据说先生提出的“教师为主导”的观点也曾受到一些同行的质疑和批评。对此,钱先生认为,现在确实有一股消解教师作用的思潮,而且它正在作为一种“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一些语文老师所津津乐道。这些激进的老师不知道,即使是后现代主义,也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后现代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威廉姆多尔就把教师的作用界定为“平等中的首席”,是颇为耐人寻味的。师生关系,“平等”是前提,但教师是“首席”,那就意味着“平等”中的不“相等”。钱先生相信,世界上只要有教育存在,只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