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及风险控制.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760711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患排查及风险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隐患排查及风险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隐患排查及风险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隐患排查及风险控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隐患排查及风险控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隐患排查及风险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患排查及风险控制.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管理制度参考范本隐患排查及风险控制 撰写人:_ 部 门:_ 时 间:_一、概述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主题,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主体,应遵循安全与生产

2、经营一体化运行的客观规律,随着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与进步,预防为主,科学管理,建立一套安全生产经营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研究课题,追求平安的最大化,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防控”这种工作重点和目标的转移,将为提高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1、安全管理的三个层次根据生产企业发展及结构不同,安全管理的理念与层次也不相同。在早期或文化素质低的企业,安全管理表现的是经验性管理,管理手段靠经验,以自己经历的事件管理方法,或听到、看到别人的经验方法为管理准则,这样的管理会因个人的经历或见识不同而不同,不会形成一个持久的安全管理体系。这可称之谓安全管理的初级阶段即经验管理层次。随着人们的文化

3、素质的提高,国家法制的建立健全,人的行为需有理论作支撑,生产企业为强化安全管理也相应的建立起规章制度,从而形成了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安全管理体系。这称之谓安全管理的中级阶段即制度管理层次。其特点是管理有依据,有章可循。但仍处于“要我安全”的被动式安全管理。当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基于对事故致因的深刻认识,一个全新的概念和思想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本质安全。本质安全就是从事故管理转化到了隐患控制,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发展到了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到了以人为本,本质安全,使“要我安全”提升到了“我要安全”,形成了超前型、预防型、主动型的安全管理。这称之谓安全管理的高

4、级阶段即文化管理层次。2、现代安全管理要素(1)安全理念是基础理念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体现素质,素质决定命运。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树立“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生产零理念,提倡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因此,树立全新的安全理念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2)安全责任是灵魂安全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是落实“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法制基础。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生产事故责任追究,促使人人负有安全责任心,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实现安全生产

5、的有效法宝。(3)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安全投入作保障。无论教育培训还是设施的更新及隐患治理,均需付出劳动和成本的。所以,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安全投入即是代价更是效益。二、隐患和隐患排查1、隐患的概念与分级隐患是指生产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隐患是存在于设计、施工及生产管理中的可能引起事故的隐性问题。隐患根据其威胁程度和治理难度,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6、重大事故隐患是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2、隐患排查对影响此事件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查证,经查证把符合安全生产的条件排除,将可能引起事故发生的危害因素找出来。3、隐患排查与安全检查的区别安全检查是通过眼看、工具检测,对生产装置是否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其检查的范围狭小,涉及的广度和深度较浅,安全检查是一个人或一个专业即可完成的工作。是随时和经常性的工作。隐患排查是用分析法对人、机、料、法、环进行综合分析,将隐性的影响安全生产的管理缺陷、技术缺陷、设备缺陷等因素查找出来。排查可以根据原因分析推论结果,也可以根据结果分析查找原因。由此可见,安全检查是查表,隐患排查是查根。当今的安全

7、生产管理,隐患排查尤为重要,我们只有把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有机的结合应用,才能真正做到“隐患可控,事故可防”。4、隐患排查与治理的程序隐患排查与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所需系统知识和专业知识很强。因此,做好一个隐患排查与治理,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计划和安排:(1)首先确定一个排查重点(项目),明确排查目标及范围;(2)组织专业人员安排划分排查小组并确定排查时间;(3)各专业组确定排查对象并搜集相关标准和规范;(4)依据标准和规范从设计、工艺、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制定隐患排查表;(5)各专业组依据隐患排查表进行资料查阅分析、现场检查、检测比对等排查工作;(6)专业组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

8、风险评价,形成专业组排查报告;(7)汇总各专业组报告,编制隐患一览表;(8)召集相关人员对排查出的隐患,依据评估结果进行“五定”,确定治理单位、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整改资金来源、整改措施及标准、整改完成复查人,安排整改治理;(9)安全管理部门及专业人员对整改过程进行督察;(10)整改完成后由整改单位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复查人进行复查验收,形成闭环管理。三、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识别(一)、危险、有害因素的概念与类别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繁多,其

9、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依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6类:1、物理性危险与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害;(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害;(8)明火;(9)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与危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与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与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与危害因素(1)致

10、病性微生物;(2)传染性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与危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与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危险与危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与危害因素(1)指挥失误;(2)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行为性危险与危害因素。6、其他危险与危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易造成的后果1、人身伤害其包括伤亡及疾病。2、财产损失其包括停工、违法、社会影响。3、环境的破坏其包括水、空气、土壤、噪音污染。(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就是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

11、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通过对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缺陷的识别与分析,明确危险、有害因素会造成的后果。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很多,并且表现形式也很复杂。为正确有效的识别,必须建立有清晰的识别思路:(1)本因素存在什么危害即伤害源是什么;(2)谁(或什么)会受到伤害;(3)伤害会怎样发生;(4)伤害的后果如何;四、风险评价1、风险和风险评价的概念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即: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L:可能性是指在现有的预防、检测等措施的基础上,特定的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S:后果严重性是指在现有的预防、检测等措施的基础上,特定的危害事件发生

12、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我们只要在可能性或后果严重性上加以防范与控制,都能降低发生危害事件的风险。风险评价就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隐患,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的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危害程度评价,针对危害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使隐患得到治理或处在可控状态。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2、风险评价准则依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及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风险度的要素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性(S)可按下表标准分为五个级别事件发生可能性(L)的评价标准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

13、,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控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

14、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标准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财产(万元)停工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发生死亡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大规模、公司外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丧失劳动能力25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公司内严重污染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集团公司或行业的HSE方针、制度、规定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公司范围内中等污染地区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HSE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适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装置范围污染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没有污染形象无损3、风险度评估及风险等

15、级的确定1234511234522468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风险度44-89-1215-1620-25等级轻微或可忽略可容忍中等重大风险巨大风险4、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因评价范围的不同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方法有:(1)工作危害分析(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3)预危险性分析(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5)失败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6)故障树分析(FTA);(7)事件树分析(ETA);(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5、风险评价程序(1)建立风险评价组织为使风险评价体系有序的开展工作,企业应成立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评价专业组。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明确评价准则和职责。(2)对识别出的危险、有害因素依据评价准则进行评价,总结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等级。(3)依据风险评估表确定风险等级。(4)根据风险等级制定隐患治理(风险控制)的时间与措施。四、隐患治理措施的等级与选用隐患治理即危害风险控制,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