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757435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心得体会.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心得2篇气象工作作为经济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要素,更是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气象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同时,更加深广地融入乡村振兴、强国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建设中,服务触角延展至交通、农业、水利、海洋、能源、旅游等上百个行业,趋利避害作用日益凸显,人民福祉安康持续增进。尤其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增强,统筹发展和安全对防范气象灾害重大风险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的敏感性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气象工作主动融入和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大力实

2、施“气象+”赋能行动,全方位服务保障经济循环畅通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气象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气象人更要守护好中国粮。要从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可逆转的高度,将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抓紧抓细抓好。各级气象部门要在政府主导和相关部门支持下,着力提升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水平;围绕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分区域、分作物、分时段、分灾种的粮食生产全过程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高光谱遥感等先进技术和相关设备在农情监测中的作用,加

3、强中长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不断提高国内外粮食产量预报能力,建立全球粮食安全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好支撑。“强国有我”,是气象保障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庄严承诺。要聚焦紧迫需求修炼“内功”,提升海洋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气象服务平台,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的气象保障。要强化科技支撑,融入特定应用场景,融合定制化需求,强化全球远洋导航气象服务能力,加强中欧班列等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为全球商贸物流打通一条“气象路”。要强

4、化部门联动,完善协同规划、协同部署、协同实施、协同保障的合作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各行业、各区域优势,闯出“试点模式”,打造“服务样板”,形成与国家战略要求相一致、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气象服务保障体系。“气象+”,加出新气象、融出新活力。气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各行各业和公众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盐”。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推动气象融入生产生活各个环节,聚焦能源、物流、旅游、健康、金融等与公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以气象服务赋能行业发展,发布更具“靶向性”的服务产品,提供更具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精细服务。大潮澎湃,新时代气象万千。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看局部、

5、跳出气象看气象”,悟透力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瞄准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描绘的蓝图,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狠抓落实,以气象高质量发展成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 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要想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中乘风破浪, 必须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磅礴力量。 气象事业作为科技型、 基础性、 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 直面地球系统科学和大气科学前沿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领域, 凸显了人才对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全方位培养、 引进、 用好人才时不我待,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

6、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和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 , 在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中展现气象部门应有的担当和作为。加强谋划, 厘清层次, 分出主次。 对于人才队伍而言,“高水平” 并不仅仅等同于“高精尖缺” , 而是对整个队伍综合素质的总体要求。 诚然, 面向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是核心, 但中层和基层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因此, 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不仅要着力发挥“头部”作用, 培养造就一批气象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还需持续夯实基础

7、, 抓好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转型发展。完善布局, 双管齐下, 引 育结合。 这需要推动人才汇聚、培养渠道多元化, 一方面“广载梧桐, 引凤来栖” 尤其是在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及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 深化气象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进一步加强对气象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和集聚。 另一方面引 流开渠, 畅“源头活水” 鼓励和引导高校设置气象类专业, 培养气象跨学科人才, 将气象人才纳入国家基础研究人才专项, 同时强化气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创新机制, 优化环境, 争取支持。 面对用好用活人才这道命题, 围绕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需求,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为当前重中之重。 这要求气

8、象部门完善人才管理制度, 建立以创新价值、 能力、 贡献为导向的气象人才评价体系, 健全与岗位职责、 工作业绩、 实际贡献等紧密联系且充分体现人才价值、 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注重统筹不同层级、 不同区域、 不同领域人才发展, 优化基层岗位设置, 充分运用“定向评价、 定向使用 ”政策导向, 为基层气象人才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绝非单打独斗就能实现, 必须尽最大限度凝聚合力, 争取政府、 相关部门支持, 不论是推动国家级人才计划和人才奖励加大对气象领域的倾斜支持力度, 还是将气象人才培养统筹纳入地方人才队伍建设等, 均能在点滴之中涵养更有

9、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济济多士, 乃成大业; 创新之道, 唯在得人。 气象事业从“一穷二白” 、 艰难起步到如今气象现代化整体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是一代又一代气象人接续奋斗干出来的, 充分彰显了 人才的创造伟力。 迈向新征程, 聚天下英才而用, 方能为气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蓄势赋能、 厚植根基。深入学习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 年) 心得体会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进军的重要时刻,为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

10、0222035 年) (以下简称纲要 ) , 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 方向、 绘就了蓝图。国务院 5 月 19 日召开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强调大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国气象干部职工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 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胡春华副总理指示要求,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纲要 部署上来,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 面向人民生产生活、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团结一心、 担当作为、 顽强奋斗, 奋力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蓝图。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

11、局。 气象工作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增进人民福祉休戚相关, 在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全方位服务保障作用。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面向生命安全, 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 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 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面向生产发展, 主动融入和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以“气象+” 赋能重点行业、 领域发展, 助力经济循环畅通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面向生活富裕, 对标人民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优化服务供给, 推动气象服务向高品质、 多样化和均等化迭代升级; 面向生态良好, 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助力挖掘气候资源, 强化生态系统

12、保护和修复, 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气象智慧。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科技创新, 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 基础性、 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 在服务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 必须全方位提升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其中, 根本动力来自科技创新,尤其是科技自主创新, 这要求我们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气象科技创新平台, 健全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让这条创新链上的每一环都紧密相扣, 更好地发挥效能。 关键核心在于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这要求我们对标监测精密、 预报精准、 服务精细, 形成陆海空天一体化协同高效的精密气象监测系统, 锤炼“五个 1” 精准预报能力(提前 1

13、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 提前 1 天预报逐小时天气、 提前 1 周预报灾害性天气、 提前 1 月 预报重大天气过程、 提前 1 年预测全球气候异常) , 推进气象服务向数字化、 智能化转型, 打造更有力的气象信息支撑系统, 以气象现代化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实干担当, 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 纲要 基于气象发展现状和新形势新要求, 分两步走提出 2025 年和 2035 年的发展目标, 清晰给出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要实现发展蓝图,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谋篇布局, 推进气象资源合理配置、 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 坚持开放合作, 深化气象领域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完善气象

14、法律法规体系; 以人为本, 打造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 同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形成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把气象高质量发展成效作为检验目 标和过程的试金石, 唯有人民更满意、 人民更幸福,才能彰显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高效益高水平。风起凌云志, 扬帆正当时。 站在新的起点, 我们更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高质量服务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毅迈进!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现代化水平反映着国家现代化水平。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

15、到2025年,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新发展阶段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的道路,把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贯穿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将智慧气象融入气象现代化建设各环节、各领域,以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支撑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要“精”字当先,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监测是气象事业大厦的地基,要重点提高易灾地区、生态区、人口聚集区、粮食主产区的气象监测能力,加快实现风云气象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智慧协同,提升综合立体监测时

16、空分辨率和全球气候变化监测能力;预报是气象业务的“龙头”,要发展自主可控的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逐步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全球气候异常的“五个1”精准预报能力;服务是气象业务的落脚点,要积极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基于场景、影响的气象服务技术,让气象服务按需精准送达,更贴合人民需求。要涵养动能,加快提升气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是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途径。经过70多年发展,我国气象事业实现由跟跑到跟跑和并跑并存、部分领域领跑,这充分凸显了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要从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强烈的时代担当出发,瞄准国家发展需求、国际发展趋势、前沿发展水平,持续夯实气象科技基础研究根基,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进气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走向纵深。这要求我们既要“十年磨一剑”搞好基础研究,又要建设高水平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