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75275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必修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必修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七中高中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一 备课人:李雁玉 王永丽 尹赛华 备课时间:2012-10-7 执笔人:尹赛华单元: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产生是从简单的记事开始的,逐渐发展而有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 写景记游之作比较后出,正如绘画中人像、佛像中出现的山石、树木背景一样。写景散文初起时难免体制短小,描写简单,像“逝者如斯”“松柏后凋”的联想和比喻,应该说只是写景状物的一种胚胎因素,主旨在于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操守。到了东晋时期,世事乱离,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们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与诗歌创作演变的步

2、调相一致,描写山川景物、继续观赏游历的散文也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唐宋时期,文人的生活范围更宽,文化修养更高,审美能力更强,于是自觉的山水游记便大量涌现,唐宋古文八大家描写山水、记叙游历的作品极为丰富,是散文诗上的一个亮点,影响所及直至明清而不衰。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自然凤舞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再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感慨和志趣。 就本单元而言,兰亭集序表达了王羲之豁达的生死观,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赤壁赋表达了苏轼不汲汲于个人

3、得失,人生当融于自然的生命观点;游褒禅山记主要表达了王安石对成功的三个条件的认识以及治学须严谨的观点。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并结合学生学情,我们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A圈点、勾画、摘抄的方法。B参照注解和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C指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引导学生欣赏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单元/章总目标(和课程标准结合):单元重点:一、知识与技能

4、理解文章内容、积累常用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和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品味山水游记类散文中事、景、物、情、理融合为一体的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鉴赏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单元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2. 引导学生对宇宙、对人生进行思考。单元作业安排: 1.熟读三篇课文并背诵相关文段。2.完成三篇课文文言文知识点的总结归纳。3.翻译第一二篇文言文。单元课时分配:7课时教学安排:兰亭集序2课时、赤壁赋2课时、游褒禅山记3课时教学过程(以兰亭集序为例)兰亭集序教案教

5、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的朗诵中,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本文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要多读(可采取听读、范读、齐读、个人读、分组读形式)读到情随声出,自然成诵。 2、 二三自然段作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强调课前预习。预习要求:(1)反复朗读,参照

6、注解,初步理解文意,扫除阅读障碍。(2)提出疑难问题 3、设计多媒体课件,将书法作品、图片、板书等用幻灯片形式展示。 4、 安排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品味语言。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 引入 蓝天下是崇山, 崇山上是绿竹, 绿竹间是清流, 清流旁有一群文人才俊在洗濯嬉戏.阳春三月,惠风和畅,想来少不了欢愉,更少不了诗酒.酒袭诗醇, 诗借酒兴其中有一位,展开长卷,蘸墨挥毫,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才思涌泉,书成珍品,文成杰作。这就是兰亭集序。今

7、天,我们就品读这篇潇洒的散文,去体察那字里行间渗透着的旷达的情怀。二、作者简介选一学生读注解,教师略作补充: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从书法而言,它是历代书法家必摹之帖。同学们可以欣赏一下兰亭序帖卷。这里每个字都孕育着生命,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通篇看来,结构严密,浑然一体。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打出第一张幻灯片),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你看了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呢?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它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三百二十五字,文词优美,言简意深。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

8、王羲之曾一度做官,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 三、放录音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一些字的读音投影: 生字:癸(u)丑 修禊(x) 流觞(shn)形骸(hi)游目骋(chn)怀 齐彭殇(shn)多音字:会稽(kui j) 感慨系(x)之 曾不知老之将至(zn)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四、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五、学生提出预习时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疏通文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

9、“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有5个实词,“修、期、致、临、次”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教师归纳总结。句式:省略句:“映带左右”判断句:“死生亦大矣”介宾后置句:“当其欣于所遇”六、品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

10、)、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说到这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作家王瑶的一句话“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于是就设法增加它的密度”(多媒体幻灯片),这句话说的也正是在有生之年要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提出疑难问题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正确理解作者转乐为悲的情感,认识作者观点的积极意义。一、 引入 昨天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今天我们在一起来精读这篇美文。二、结

11、构化问题1、你知道晋代的“禊事”是一种什么样的风俗吗?你想了解兰亭集会的盛况吗?请阅读课文的一、二段,摘录写景的句子,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个盛会?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可按文章思路,找出:时间、地点、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宴会情景。同学间互相描述一下文章描写的情景。 2、思想情感发展变化的线索是怎样的? 明确: 情感变化为:乐痛悲 3、说说 “信可乐也”乐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本文四美俱全,足可乐也。 良辰:暮春之初。 农历1、2、3月为春季,暮春自然是三月。南北朝丘迟在与

12、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又是一个多么吉祥美好的日子啊! 美景: 兰亭地处“会稽山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主体是山水。其山如何?“崇”与“峻”是本色形容,而“茂林修竹”四字遂赋予山岭盎然生气;其水如何?“清”与“激”亦为本色形容,而“映带左右”四字方使流水神采飞动。再看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宇清朗,和风吹拂:在这里没有“草长莺飞”春意闹,也没有“姹紫红开遍”的艳丽,只有清风拂面,水声泠泠;在这里物我同化,是非顿消,心

13、境澄明。信可乐也。 乐事: “修禊事也”。当地风俗:这一天人们无论贵贱老幼,都要到河畔、溪边,用凉水洗脸,意即涤除尘垢,以驱除不祥,祈求安福。当时王羲之正任会稽内史(相当于太守),他邀集司徒谢安、司马孙绰等诗人名流以及儿子微之、操之和十岁的献之等共四十一人,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们热爱自然,轻忽世俗得失人为礼仪,有高远情操,直率任性,表明诸子与己意气相投。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都是文人雅士会聚灵山秀水之中 人生之幸事否则,虽有良辰美景也不足为乐。 当然更乐的事不在修禊,而在于作曲水流觞之饮。请将他们的赋诗的一句找出来齐读: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

14、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酒助诗兴,万丈豪情 人生之大雅也 (打开幻灯片)明文征明流觞赋诗图赏心: 此情此景,作者感到赏心悦目,他如何表达? 学生读:“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是极视觉之娱;竹木萧萧,流水潺潺,是尽听觉之乐。但最令人快乐的还不在于此,是什么?是游目骋怀。如何理解“游目骋怀”? 请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游:鱼在水中叫游,人自由在地观赏也是游,如游览;骋:驰骋,自由奔放的联想、想象,因而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我们在仰观俯察的时候,也是游目骋怀的时候,我们是超脱的空灵的美妙的,我们观察,最后落实的

15、是娱乐,表现的是热爱现世生活,是在自然美的感召下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便是所谓山水诗的兴起了。这种娱乐式的交流,正开始于魏晋时的文人,从他们的开始,自然已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了,而是可娱可乐,可歌可咏的了。所以王羲之笔下写竹,只言其修而弃其绿,写水,只言其清而弃其碧,这是色调的淡雅。兰亭宴集,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臻,但这种愉悦之情仅以“信可乐也”四字表出,笔势始终从容,这是心境的淡雅,是作者“清鉴贵重”(世说新语赏誉)的情性的体现。 4、那么作者悲从何处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其一,人生如白驹过隙,美好却短暂。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存在社会上,好静者常在内室清淡佛老,好动者喜爱纵情山水,遇上喜欢的事物就心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