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与防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974392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与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与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与防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除在模板、支架、钢筋、混凝土方面,同样会产生前述的各种质量通病外,还有其特有的一些质量通病。这些通病多发生于混凝土浇注中,预应力钢材的穿束时、预应力钢材拉时,以及预留孔道灌浆、预应力锚具封锚时。amn&g混凝土浇注时的质量缺陷amn&g(一)预留孔道塌陷amn&g1现象:当预留预应力钢材穿束的孔道时,选用胶管、钢管、金属伸缩套管、充气充水胶管抽芯方法预留的孔道发生局部塌陷,严重时与邻孔发生串通。amn&g2危害:局部预留孔道塌陷,使预应力钢材不能顺利穿过;拉时孔道摩阻值过大;灌浆时,不能保证灌浆密实。amn&g3原因分析:amn&g(1)抽芯过早,混凝土尚未凝固。a

2、mn&g(2)孔壁受外力和振动影响,如抽管时因方向不正而产生的挤压力和附加振动等。amn&g4预防措施:amn&g(1)钢管抽芯宜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一般以用手指按压混凝土表面不显凹痕时为宜胶管抽芯时间可适当推迟。amn&g(2)浇注混凝土后,钢管要每隔1015min转动一次,转动应始终顺同一方向,转管时应防止管子沿端头外滑。amn&g(3)抽管程序宜先上后下,先曲后直,抽管速度要均匀,其方向要与孔道走向保持一致。芯管抽出后,应及时检查孔道成型质量,局部塌陷处可用特制长杆及时加以疏通。amn&g(4)夏季高温下浇注混凝土应考虑合理的程序,避免构件尚未全部浇注完毕就急需抽管。否则邻近的振

3、动易使孔道塌陷。amn&gamn&g(二)孔道位置不正amn&g1现象:孔道位置不正(水平向摆动或竖向波动)。amn&g2危害:将引起拉时管道摩阻系数加大或构件在预加应力时发生侧弯和开裂。amn&g3原因分析:amn&g(1)用抽芯法预留孔道时,制孔管安装位置不准确自身强度不足,或制孔管管节连接不平顺。amn&g(2)充气、充水胶管抽芯预留时,管压力不足,或胶管壁厚不均。amn&g(3)预埋芯管时,芯管安装位置不准确,或芯管固定不牢固,或“井”字固定架间距过大。amn&g4预防措施:amn&g(1)抽芯法预留孔道时,制孔管应有足够强度,管壁厚度应均匀,安装位置应准确,管节连接或接头焊接应保持管

4、道形状在接头处平顺。amn&g(2)制孔用充气或充水胶管抽芯时,应预先进行胶管的充气或充水试验。管压力不低于0.5MPa,且应保持压力不变直至抽拔时。amn&g(3)预埋芯管制孔时,芯管应用钢筋“井”字架支垫,“井”字架尺寸应正确。“井”字架应绑扎在钢筋骨架上。其间距当采用钢管时,不得大于100cm;采用胶管且为直线孔道时。不得大于50cm;若为曲线孔道时,取1520cm。amn&g(4)孔道之间净距,孔道壁至构件边缘的距离,应不少于25mm,且不小于孔道直径的一半。amn&g(5)浇注混凝土时,切勿用振捣棒振动芯管,以防芯管偏移。amn&g(6)需要起拱的构件,芯管应随构件同时起拱,以保证预

5、应力筋所要求的保护层厚度。amn&g(7)在浇注混凝土前,应检查预埋件及芯管位置是否正确,预埋件应牢牢固定在模板上。amn&gamn&g(三)孔道堵塞amn&g1现象及危害:amn&g孔道被混凝土灰浆堵塞,使预应力钢材无法穿过。amn&g2原因分析:amn&g(1)预埋芯管如波纹套管被电焊火花击穿后形成小孔,而又未及时发现;套管锈蚀砂眼。amn&g(2)浇注混凝土时,振捣棒碰坏套管。造成管身变形、裂缝,使水泥灰浆渗入。amn&g(3)锚下垫板的喇叭管与套管连接不牢固,套管之间连接不牢,浇注混凝土时接口处混凝土灰浆流入孔道。amn&g(4)安装梁外模板的对拉螺栓时,木工钻孔用钻头碰坏套管。amn

6、&g3预防措施:amn&g(1)预埋芯管的各种套管安装前要进行逐根检查,并逐根做U形满水试验;安装时所有管口处用橡皮套箍严。amn&g(2)人模后套管在浇混凝土前要做灌水试验;加烟筒套管或套管揣袖连接管。amn&g(3)浇混凝土过程中和浇注完都要反复拉孔。amn&g(4)锚垫板预先用螺栓固定在整体端钢板上,塑料片,防漏浆。amn&g在套管接口处amn&g缝隙夹紧泡沫amn&g(5)穿束前要试拉、通孔或充水检查,看管道是否有不严和堵塞处。在拉锚固区,为加强锚垫板喇叭管与套管结合处的刚度,由锚垫板外口部插入直径5cm钢管约11.5m,可有效防止接口脱节。amn&g(6)铺设套管后严格控制电焊机的使

7、用,防电焊火花击穿孔道。amn&gamn&g(四)预应力锚具锚固区缺陷amn&g1现象:铺垫板位置不准确;锚固区漏埋锚固构造钢筋;拉锚固端松动或封锚区混凝土不密实。amn&g2危害:锚垫板位置不准,影响锚具安装位置的准确;锚区漏埋构造钢筋,使锚垫板下混凝土在拉时易开裂损坏;拉锚固端松动造成预应力损失加大;封锚区混凝土不密实,不能有效保护锚头和有发生崩锚事故的危险。amn&g3原因分析:amn&g(1)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经验不足或施工管理不严格,浇注混凝土前,未进行钢筋及预埋件位置的隐蔽检验,以致没有发现锚垫板移位或漏置锚固构造钢筋。amn&g(2)由于预埋套管位置发生变化,造成锚垫板不垂直套管轴

8、线或造成偏离设计位置过大,影响锚头正常安装。amn&g(3)封锚区由于空隙小,振捣措施不适当,造成混凝土不密实。amn&g4治理方法:amn&g(1)钢筋绑扎及预埋件安装工作要交底清楚,责任到人。坚持互检、交接检,发动施工人员层层把关。amn&g(2)必须经专业隐检钢筋后方可开盘浇注混凝土。amn&g(3)封锚区采用粒径小的骨料配制混凝土,隐检时,如认为有不能充分振捣处应重新布置钢束套管及钢筋:并加强振捣确保该区域混凝土密实。amn&g穿束、拉时的质量缺陷amn&g(一)漏穿钢束amn&g1现象: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穿束时,漏掉一束或一股拉后才发现或孔道灌浆后发现。amn&g2危害:使构件或结

9、构不能具有足够的预应力储备,或形成拉后结构预应力不均匀,降低其承载能力。amn&g3原因分析:施工管理混乱或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编束时,未编号,使穿束人员心中底数不清。amn&g4预防措施:amn&g(1)钢丝(或钢绞线)束编束时。应将钢丝(或钢绞线)逐根排列理顺编扎成束,并按设计的不同规格依次编号,待对照设计图检查无误时,方进行穿束。amn&g(2)拉前,质检人员应对穿束情况进行检查,防止发生丢束或丢股问题。amn&g5治理方法:当可以补救时,用卸锚器对丢束(股)的钢束进行卸锚,补足后重新拉否则要经设计验算,并按设计提出的补强方案处理。amn&gamn&g(二)拉中滑丝(滑束)amn&g1现象:amn&g(1)预应力钢材在锚具处锚固失效,钢丝束等随千斤顶回油而回缩。am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