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第二单元三学备课.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74127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语第二单元三学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语第二单元三学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语第二单元三学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三语第二单元三学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三语第二单元三学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语第二单元三学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语第二单元三学备课.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人故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主备人:张景平 审核人:时间:2014年秋年级:三年级 学科:语文 编号:2教材分析:第二单元课文简析导学内容: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 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

2、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导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二类生字生字。会写一类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

3、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4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并运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导学重难点:导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

4、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 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导学时间:灰雀2课时小摄影师2课时奇怪的大石头2课时我不能失信1课时语文园地3课时5 灰 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

5、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选编这

6、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导学目标1我会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点:我读懂了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导学难点:我会根据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课前准备:多媒体,小黑板导学时间:两课时第

7、一课时导学内容: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识字写字.导学过程:一、预学课前三分钟,全体学生经典诵读列宁说过的名言。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板书课题。2、学生初读课文圈点批画,完成前置学习任务。(1)、我认识了“桦、胸脯”等5个生字,还会写“郊、散步”等12个生字。(2)、我还会把我喜欢的词语积累下来。如:胸脯、欢蹦乱跳“等。(3)、我找出了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并把它抄写下来了。(4)、我还会把我喜欢的小鸟用几句话写下来。二、互学。1小组交流。(1)、学生交流识字情况,用什么方法识字的。(2)、交流积累词语情况。对男词结

8、合语言环境及工具书理解。(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喜爱灰雀、找灰雀、找到灰雀?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2、展示点拨。(1)这一段是围绕那个词写的。(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三、评学1拓展延伸。把你喜欢的小鸟用几句话写下来。2.巩固反馈第一段共有( )句,第三句和第四句写白桦树上有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灰雀惹人喜爱的原因有三点:一是( ),二是( ),三是( )。列宁非常喜爱它们,表现在一是( ),二是( )。第二

9、课时导学过程:一、预学。1、贴图导入,激发兴趣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2.经典诵读。列宁说的名言。3.前置学习。1)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4).列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互学。1.小组交流。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

10、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2.展示点拨。1).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2.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问题一: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列宁知道灰雀是男孩送回来的。)问题

11、二:列宁为什么微笑?(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问题三: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评学。1.拓展延伸。1).小男孩回到家里后,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2.巩固反馈。阅读训练题:1、因为男孩( ),所以他吞吞吐吐地说:“没我没看见。”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样说,是因为列宁( )。3、“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说明男孩(知道列宁这么着急担心),“但又不敢讲。”说明男孩(怕列宁批评他。)4、列宁自言自语(意思是 )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

12、不回来了。”可见列宁找不到那只灰雀,感到非常( )。5、男孩看看列宁(这时候,小男孩想 ),所以他( )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6、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1)这一段写( )。“果然”是说( )。(2)提问:男孩为什么低着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板书: 灰雀 爱 列宁 孩子6 小摄影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

13、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再如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

14、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二是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并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导习目标1我会读书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我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2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我从读中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导学重难点:我读懂了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文章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导学准备:多媒体,小黑板导学时间:两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预学1.经典诵读。朗读高尔基说的名言5句。(课前让学生收集后写在黑板上)。2.前置学习。1)我会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我会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3)我读懂了课文的大体内容。二、评学。1.小组交流。1).识字情况。2).积累词语情况。3).交流对课文的大致了解。2.展示点拨。展示一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