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的介绍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73814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树林的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红树林的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红树林的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树林的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树林的介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树林的介绍、生长环境及其环境适应性姓名:葛通班级:海洋C101 学号: 106385 摘要:红树林是一种热带、南亚热带特有的海岸带植物群落,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 因主要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而得名。本文着重介绍红树林的生长环境,以及为了适应这种生 长环境而形成的生理结构。关键词:中国 红树林 生长环境环境适应性1 前言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具有呼吸根或 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 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全世界约有55 种红树林树种。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淤泥沉

2、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 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它一般分布于高 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见潮间带生态)。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 红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红树林植物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陆生植物都强,据测定, 红树林带外缘的海水含盐量为3.23.4%,内缘的含盐量为1.982.2%,在河流出口处,海水 的含盐量要低些。红树林植物是喜盐植物,通常它们不见于海潮达不到的河岸。例外的现象 也有,红树林主要成分之一的桐花树就可以在中国广东的黄埔一带河岸残留下来。温度对红 树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结构及外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赤道地区的红树林高达30 米

3、,组成的 种类也最复杂,并表现出某些陆生热带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林内出现藤本和附生植物等。 在热带的边缘地区,如在中国海南岛,红树林一般高达1015米。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降低, 红树林可不足1 米,构成红树林的种类也减至1 2 个种。2 红树林的简介2.1 植物特性 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态和生理特征。为了防止海浪 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 株的稳定。与此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 没时用以通气,故称呼吸根。胎萌是红树林另一适应现象:果实成熟后留在母树上,并迅速 长出

4、长达 2030 厘米的胚根,然后由母体脱落,插入泥滩里,扎根并长成新个体。在不具胚 根的种类则有一种潜在的胎萌现象,如白骨壤和桐花树的胚,在果实成熟后发育成幼苗的雏 形,一旦脱离母树,能迅速发芽生根。 在生理方面,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 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细胞内渗透压的大小与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同一种 红树植物,细胞内渗透压随生境不同而异。另一生理适应是泌盐现象。某些种类在叶肉内有 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含盐水液排出叶面,干燥后现出白色的盐晶体。泌盐现象常见于薄叶 片的种类,如桐花树、白骨壤及老鼠簕等。不泌盐的种类则往往具有肉质的厚叶片作为对盐 水的适应。同一种红树植物

5、生长在海潮深处的叶片常较厚;生长于高潮线外陆地上的叶片常 较薄。全球热带海岸的红树林在外貌、结构和成分等方面基本一致,这是由热带海岸盐土所决 定的一种生物群落。亚洲红树林在种类方面最复杂;热带美洲包括加勒比地区的红树林,在 科属方面与亚洲的类似,只是种不同,而且区系成分比亚洲的简单些。非洲西海岸的红树林 与美洲的是同一种类;同澳洲的红树林则更接近于亚洲。2.2 树种分布 红树林的分布虽受气候限制,但海流的作用使它的分布超出了热带海区。在北美大西洋 沿岸,红树林到达百慕大群岛,在亚洲则见于日本南部,它们都超过北纬 32的界线,在 南半球红树林分布范围比北半球更远离赤道,可见于南纬42的新西兰北部

6、。2.3 红树作用 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 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 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 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 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 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3 红树林生长的环境全世界红树林的生长环境,综合起来看

7、,有以下几个方面:潮区、土壤、气候、海水。3.1 潮区 红树林多分布于隐蔽逼疯的淤泥质滩地上,受潮汐的影响较大,红树林海岸成带分步的 特点恰与海滩潮汐的成带特点相一致。潮间带从朝海向朝陆顺序可分为三个潮滩:低潮滩、 中潮滩、高潮滩,红树林大多数分布于潮间带的中潮滩上,少数眼神到低潮滩和高潮滩上, 每个潮滩里分布着特定的红树种类和群落演替阶段。3.2 土壤 红树林生长地的土壤一般是较初生的土壤,在沉积下来之前被河水分选过,通常多数是精细的颗粒,半流体,不坚固,含有丰富的腐殖质,pH值在3.57.5之间,但多数在5 一下。 犹豫红树林生长的潮间带受到周期性潮水的淹没,因此红树林土壤含有高水分、高盐

8、分、 大量硫化氢、石灰物质,缺乏洋气,土壤无结构,其中的植物残体多半处于半分解状态。3.3 气候 红树林分步的区域均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温高,年降雨量大。从我国红树林分布的几个区域来看,年均气温一般都在21C25C之间,最冷月均气温一般在12C21之间, 极低温度在0C6C左右,年均雨量在12002200毫米之间,日照充足,相对湿度大。3.4 海水 红树林生脏的区域是海水周期性浸没的区域,因此海水的温度、盐度对红树林的生长均有影响。我国红树林分布区域海水表层一般平均温度为21C25C,海水表层年均盐度在 1632%o之间。潮汐和洋流对红树林的分布也有影响,潮汐可以将红树植物的幼苗带到很远

9、的地方,洋流可以改变海水的温度。例如,在日本,秋茄树可分布到九州,就是墨西哥暖流 和黑潮暖流的作用。4 红树植物的环境生态适应性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隐蔽海岸泥质滩涂上,淤泥细致,受潮水周期浸渍,土壤透气条 件不好,缺氧,且是盐渍环境,为了适应这种生长环境,红树植物逐渐形成了其特殊的生理 特征和形态结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根系 红树植物的很多靠近地表生长,或是呈水平分布的缆状根,或是露出地表的表面根,还 有特别适应泥滩环境的从枝上向下垂的气根、扩大固着能力的板状根和拱状支柱根,以及有 利于吸收氧气、在地面横走、膝状或者垂直向上的笋状呼吸根等。4.1.1 缆状根和表面根 缆状根和表

10、面根生在于地表,呈网状分布,在潮汐作用的周期中,可长时间暴露于大气 中,保证呼吸道足够的氧气供植物生长。4.1.2 支柱根或板状根 为了抵抗潮汐、风浪的冲击作用,增强植物的机械支撑能力,红树植物或是由板状根, 这些跟拱形地向下弯入土壤,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架,形状入鸡笼。无论是支柱根还是板状根 内部都有气道,根皮上有粗大的气孔,起到通气的作用。4.1.3 呼吸根 红树植物生长在淤泥滩涂,并经常收到海水浸泡,其根系处于缺氧的环境中。为了适应 环境并得到足够的氧气,有些红树植物长出了呼吸根。不同植物的呼吸根形状不同,有的呼 吸根由埋在土壤下水平分布的网状跟垂直向上胜场,钻出地面,长短不一。4.1.4

11、气生根 一些红树植物还生长一种气生根。白骨壤属的红树植物的气生根从树干突出处长出,很 短;而红树属种类的气生根较长,且悬吊下垂,粗细一致,柔软,但不到地面,这一点有别 于红树植物的支柱根。4.2 胎生 有些红树林植物,其果实仍在母树上时,胚即自种子长出且伸出果实,最后而形成具胚 茎和根的胎生苗。幼苗垂挂在枝条上,可自母株吸取养份。胚茎上有多数皮孔,可进行气体 交换。当幼苗脱离母株时,有些可插入泥中,侧根再长出,再长成幼树。有些幼苗纵使没有顺利插入泥中,由于胎生苗的细胞间隙大,富含漂浮组织,所以能随 波逐流,再定着在适当地点。在盐度高、土质松软、缺氧及水中含氯量高的环境下,胎生现 象正是最有利的

12、适应方法了。4.3 沁盐现象 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 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4.4 叶片形态结构 红树林组成种类的叶子通常较厚、革质或肉质,有光泽、全缘,表皮组织有厚膜而且角 质化,气孔常藏于表皮下或叶背,且有短而紧贴的茸毛,可以避免海水进入,还有贮水组织 和泌盐腺体,可以排出多量的盐分。5 结论红树林是生长在海岸滩涂上的特殊森林植物,它不同于陆地森林,有其特殊的群落结构 和生态特点,更有其特殊的无可替代的生物环境功能。因此,我们要给红树林以足够的重视, 加强对红树林的科学研究,加强保护管理和栽培技术的探索,力争使红树林生态系统能更好 地为人类服务,恩泽我们的子孙后代。参考文献:1 石莉,中国红树林的分布状况、生长环境及其环境适应性,海洋信息,2002.2 陈远生、甘先华、吴中亨、钟德群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现状和发展广东林业科技,2001 年 第 17 卷第 1 期。3 周凡、简永强、黄庆生、丁凌文 珠海市淇澳红树林群落组成初步研究 生态科学,2003 年8 月第22卷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