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读书心得5篇最新范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736461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进中举读书心得5篇最新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读书心得5篇最新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读书心得5篇最新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读书心得5篇最新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范进中举读书心得5篇最新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进中举读书心得5篇最新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进中举读书心得5篇最新范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范进中举读书心得5 篇最新范文范进中举读书心得范文一学完范进中举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的科举制度,从而也让我略懂学习为何。文中的范进开始已是秀才, 后又中了举人, 期间发生了一穿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从这些事情中让我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人们的欺贫爱富与麻木。范进 54 岁才中的秀才,接着还要考,为的就是做大官,做大官的好处大概是从老百姓身上贪银子比较容易。 这一点文章也表现出来了,范进刚一中举,胡屠户的态度立刻改变了,众邻居赶紧拿来鸡,米,钱,张乡绅又送房子又送车,真是收获不小啊 ! 我想当时大部分读书人是为官清廉,愿为民请命的,可是这种人必定是少数,又怎么改的了当时的风气

2、。 所以当时的科举制度足以使知识分子的精神受到摧残,变的麻木,只知为官为财而学习考试。本篇文章写的是明朝之事, 但事实作者吴敬梓用明时的事情来反映当时清朝的现状。 后来我通过查资料得知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他主要是从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中选定写作作为题目。而文章的格式也是有规定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句子称作四比。后来又叫八股。按当时来看,为了考上大官,就只要练好八股文了,连作文都要定格式,不知自己的想法有没有表达出来,可要是这样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1精品文档我们现在,有时也在为考试学习,象作文会有几种模式,它或许能保险些,让你在考试中少扣几分,比如写作开门见

3、山,当然这是最好的方法,可以让你的主题更加的明确, 但总不能写的所有文章都是这样吧 ?我承认我这篇文章就是开门见山的,所以写作时我们要有所选择,掌握一定的技巧,模式是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更精彩,而不是为了让老师觉得更贴近那张死的评分标准而给分的。我们学习一定是为了自己学, 而不是像范进那样为了做官, 贪大财,当然也不只是为了考大学,找工作而学。有时我们真该自私些,为自己的喜好,为使知识更加实用,更精去学,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习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文学使人善辩”,可见不管学什么,对我们自身都是有好处的,而且并没有什么名人说过学习只为考大学。科举制度没了

4、,但有些风气还在,我们万万不可被它们所迷惑,一定时刻记住我们为什么而学。范进中举读书心得范文二今日学了范进中举一课,虽说前几次读的时候觉得烦琐的很,只不过是些描写罢了,但读的次数多了,方才体会到吴敬梓的用心。有人说这是一部喜剧。当然,文中人物滑稽的动作、表情、神态都刻画的惟妙惟肖, 也确实会让人不禁大笑, 再加上最后大团圆的结局,就更证明了这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喜剧但大笑之后,却也不得不去挖掘文章所包含的更深奥的意味。范进在中举之后就疯了, 口中还不时地说着: “噫,好了,我中了 .2精品文档好了,我中了”。他独自跑到一个破庙中,在路上又摔了一交,沾了一身黄泥,甚至都把头发摔散了,蓬头垢面的。然而

5、这时也不忘说:“好了,我中了”从这一点看来,他又是那么可悲,可悲的不是那让人不堪入目的外表, 而是他早就失去了的灵魂。 他只不过是那个时代中众多科考文人的一个, 而他也很具代表性, 那时的人们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放在了通过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上。 科举考试,的确束缚了人的思想,也包括人的灵魂和自由。为了自己的幸福人生,他们不得不去十年寒窗来换取后半生的荣华富贵。那么我们现在呢 ?在审视过去那个时代的死板的时候, 又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现在的教育和那时候没有什么区别呢 ?是的,虽说我们现在的个性可以张扬,但是我们又拥有多少自由呢 ?每天 11 门课程,学得人头大,更可怜的是,每天 8 个小时的睡眠时

6、间竟然成了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在政治课上,我们也曾学过:当今社会,各国之间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是教育的竞争,我们要尽一切努力发现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 在语文可上,我们学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修辞之学使人善辨 .似乎我们现在是在充实自己。也许吧 !其实现在仔细想想,如果我们是范进,说不定会比他还疯的厉害,因为他的毅力是许多人所无法做到的, 花费整整 34 年的时间去学习,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办到。范进 - 古代版的孔乙己。换个角度来看看吧,范进的老丈人,就是文中的胡屠户,在范进3精品文档中举后所表现出来的差别, 让人判若

7、两人,简直不敢相信,他那势力、虚伪的性格也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是典型的市井小民的形象。他的变化其实也不足为奇, 因为直到现在,我们这个所谓的文明社会,这样的现象又何足为奇呢 ?范进中举读书心得范文三范进中举讲述了一位封建文人功成名就的经历,这是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当时知识分子毒害的作品。 我们不应该被封建主义毒害。范进中举,成了名人,成了乡绅口中的朋友和世交。如果范进没有名气,有谁和他联系 ?有谁和他称兄道弟 ?范进当时只想着一朝能中榜,能够一步登天, 这样别人就可以仰望他了。范进太强调科举了,只要金榜题名,他的生活就会好过,不会再过他以前的苦日子,几年才能吃得上油。在当时的时代,像范这

8、样的人,他们认为科举考试才有可能功成名就。封建制度毒化了范进,他的肉体还活着, 但他的精神早已荡然无存范进的成名,只是从一个泥潭陷入到另一个泥潭罢了。我们现在正在学习和考试, 但是我们和他们之间有一个世界的不同。在学习上,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生活得到改善。而我们现在的考试,是为了检测个人成绩有没有达到标准, 是为了检验个人对于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达到多少。 他们考试是为了追求名利, 他们考试是为了可以高人一等, 而我们有着崇高的学习目标, 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奋斗,为了社会主义的建设而学习。虽然古代科举制度不存在, 但追求学历的思想仍然存在,而现在4精品文档有些人不就是把进入重点高中和考入重点

9、大学作为自己水平的标准吗?其实这是一种倒退的思想,我们不应该把这种古老的思想带到现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却把自己束缚在盲目进入大学的小圈子里,这算是什么呢 ?范进身上的旧文人气质已经不复存在,我们不仅要活在肉体上,好要活在精神上。我们应该让我们思想和精神充实起来,不要被旧的科举制度毒害。范进中举读书心得范文四考试,恐怕是咱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读书人”最耳熟能详、也最惊心动魄的一个词了。不是吗 ?追根溯源,正规的科举考试早在隋朝就开始了,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 各种各样的考试非但从未间断,反而越来越多。问一问任何时代的学生,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呢 ?可考试多了,怪事也就多了。古代有,比如范进发疯

10、 ; 现在也有,高考落榜自杀的事情不是屡见不鲜吗 ?纸上笔下的事情竟然会有这样惊人的结果,让人心惊肉跳之余,也不禁若有所思。本来,考试应该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以科举取十而论,它的产生实是中国人才选拔和官僚休制的一大进步。 在实行利举制度之前, 任命官职的制度称作“九品中正制”, 其实就是按门第高低往下排, 根本不用考试。这与两晋南北朝时盛行的士族门阀制度是相适应的。 只要出身高门,即使无才无德也有大官等着你去做 ; 但如果出身平民,无论多么才华横溢,也不可能有出头之日。所以科举制度的实行,实际是给下层的人民开辟了施展才华的途径,于国于民都是一大进步。5精品文档唐宋的社会繁荣、人才辈出,与科举制度

11、的设立是分不开的。然而历史好像总有一种变坏的趋向,当事情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下落科举制度到了明清,体系变得空前完备, 但内容也变得空前僵硬。体栽分三段,有八股,考试必须一级一级向上挣,文章必须中规中矩地按框写。十年寒窗,无数次考试,其实都是在死记硬背、断章取义、陈词滥调地写文章、读经书。这个制度基本上已经失去了选拔天下人才的积极作用, 考生们的脑筋都被那些条条框框僵死了,都是为了考试而去考试,还有几个人能有心思去钻研真正的“微言大义”、真正地去忧国忧民 ?于是在明清的科举场上,出现了难以计数的悲剧和疯魔。范进的发疯尽管有文学的夸张,却也是真实的写照。事到如今,考试的阴影似乎并没有从中国学生们

12、的头上完全消散,只不过是考试的形式变了而已。看一看,中考的时候,刚刚十五六岁的学生就呕心沥血,挤着去上重点高中 ; 然后是最令人胆寒的关口高考,千军万马,誓死拼命,挣扎着涌向那些为数寥寥的名牌。而近两年的高校扩招, 本科生的学历也不“吃香”了, 大家又一拥而上地去考研究生。考啊考,怎是十年寒窗就能够了结 ?看来,千载之下,仍有科举的遗风。但如果忘却了考试的本来意义,纵然再考到一千年后,又会有什么真正的意义 ?我为考试感到悲哀不能消除的悲哀。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的精彩篇章,围绕着范进这个穷困已久终于一日“高中”的文人,一群可笑可鄙之人跃然纸上。不过,当嘲弄和鄙薄的感情滑过, 掩卷沉思时,我顿悟:他

13、们都是受害者呀 !6!.精品文档范进,这个滑稽剧的中心人物,无疑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他永远沉浸在四书五经中,没有什么实用的本领。考了几十年,青春年华都消耗在考场上了。在这几十年里,他对这个社会有什么贡献吗?可以说接近于零。 非但他一个人穷得有上顿没下顿, 连带着妻子和含辛茹苦养育他的老母亲也饥一顿饱一顿。看,为了凑点盘缠去应乡试,“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 老母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 ! 若是不中,范进还会在科举的栓桔中挣扎下去,直到死去; 中了,这一飞来喜讯让范进高兴得发了疯! 何等可叹可笑 !胡屠户是一个典型的势利小人,其嘴脸让人作呕。 但其前据后恭的表现不也是由于封建科举的巨大影响力吗

14、?他是怎么看举人的呢?“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卜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总之,觉得自己的女婿中个秀才已是宗师的恩典了,想中举人纯粹是“想天鹅屁吃”! 范进在这位脾气颇大的老丈人面前, 每每都被骂得狗血喷头。 而范进一中举人,立时在胡屠户心里变成“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 心理作用之大,竟然在打过范进之后,“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 这封建科举之毒,实在是毒人心扉呀 !其他如胡氏、范进母亲、街坊等人,或直接,或间接,也都是科举教育的受害者可怜他们身陷其中,尚不自知啊范进中举读书心得范文五最近我们学了课文范进中举 ,我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 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致可以划为五个层次:7精品文档范进中秀才后回到家里, 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这其实是前面情节的尾声,放在这篇节文里却跟某些小说里的背景有几分相似,因为范进中了秀才,这就取得了考举人的资格。此外,从胡屠户教训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