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9732828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妙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擅长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高一开场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

2、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97级黎青云的春夏秋冬话九中因观察生活,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以高一级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校庆征文比赛,仍获校庆征文一等奖,并发表在南海报上。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根底上,我又要求学

3、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老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拟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展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

4、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六、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打破常规思维。1991的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展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打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非常热

5、烈,学生兴趣盎然。七、老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老师重在讲评、鼓励。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才能,从而进步作文程度,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老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详细做法是:课前老师阅读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展审题分析p ,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修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修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老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修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入。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写日记、周记、剪报作文、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98学年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的几位同学的征文,均获校二等奖,2000学年,我任教班的几位同学,在学校征文比赛成绩不俗,其中邓佩琪是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另外,每个学期都有同学的作文登载在校刊红棉报上。而绝大局部同学也不再害怕作文,这些都是得益于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