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全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73246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全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普通心理学全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普通心理学全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普通心理学全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普通心理学全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全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全书复习资料.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心理学简案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一)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二)情绪与动机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三)能力和人格 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

2、示: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已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 我”与“非我”。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2.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社会心理及其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也就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被研究的对象)行为的外在表现以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2.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3.调查法:是以搜集被试各种材料来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4.测验法:是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5.个案法: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原因的方法。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一)构造主义 奠基人:冯特(W.Wundt,1832-1920) 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E.B.Ti

4、tchener)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状态三种。强调内省法。(二)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士(William James) 著名代表人物: 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 杜威(John Deway,1859-1952) 安吉尔(James Angell,18691949) “意识流”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主张研究意识 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三)行为主义(behaviorism)代表人物:华生(John Watson,1878-1958) 斯金纳(Skinner,1904-1990

5、)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环境决定论”(华生) (四)格式塔心理学 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由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六)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背景 心理学是对认知过程的研究 实验法来构造心理模型 (七)人本

6、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 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对心理学的批判: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动物 儿童)心理动力学:伤残心理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 神经冲动的传导(一)神经冲动传导的本质:就是神经纤维膜所产生锋电位的依次传布。(二)过程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刺激而兴奋时,这部分膜外电位暂时较负,膜内电位较正,而邻近处于静息状态的膜则仍是外正内负。这样,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出现局部电流。此电流方向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回路。这一局部电流

7、,降低了邻近静息部分的膜电位,使它发生去极化,出现锋电位。紧接着,这个新的兴奋部位又可通过局部电流再刺激它相邻部位的膜,产生锋电位。依次进行,就是冲动的传导。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一)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间隙。(二)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于受体 (另一种化学物质),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于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

8、传递第三节 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的种类和机能二、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机能(一) 脊髓 (二) 脑干(三) 间脑 (四)网状结构 三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一)大脑的结构(二)脑的三个主要机能系统 1.脑的感觉机能系统 2.脑的运动机能系统 3.大脑皮质的联络机能第四节 脑功能学说一、定位说:人的各种复杂的能力是与脑的各个严格限定的部位密切联系。二、整体说: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并且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三、机能系统学说:鲁利亚,认为那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四、模块说:人脑在结构和功能

9、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第三章 感觉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问题讨论 四、教学时数 6学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一 、什么是感觉1. 定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 感觉的意义。(1)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二、感觉的分类:(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二)内部感觉 内脏感觉;本体感觉 四、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1.

10、绝对阈限 :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2.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如果用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E=1/R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1. 差别阈限: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缩写为jnd)。1. 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三) 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1.对数定律 PK logI 2. 乘方定律 PK I 第二节 视觉一、视觉刺激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11、(一) 眼球 (二)视觉的传导机制 视觉的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第一级为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至对侧,和对侧的颢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 (三)视觉的中枢机制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布鲁德曼第17区),这是实现对视觉信号初步分析的区域。三、视觉的基本现象(一)明度1明度与视亮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视亮度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 系数决定的。 2.明度与波长

12、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光谱敏感函数(或光谱光效率函数)来说明。 (二)颜色 1.颜色的属性:颜色有明度、色调、饱和度三种基本特性。 2. 颜色混合 1854年,格拉斯曼 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率、中间色率 和 代替率。 3. 色觉缺陷:指辨色能力异常。 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1) 色弱:色弱患者虽然也能用三种波长来匹配光谱上的任一波长,但他们对三种波长的感受性均低于正常人。 (2)色盲。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患局部色盲的人还有某些颜色经验,但他们经验到的颜色范围比正常人要小得

13、多。 4.色觉理论 (1) 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2) 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三)视觉的一些现象 1.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2.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

14、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这就是马赫带现象。4.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 5.闪光融合现象 后象可以使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但是断续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刚刚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临界闪光频率。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是闪光融合现象。 6.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7.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之8.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最常见的是颜色感觉引起的联觉。(如红色让人感觉温暖,联觉 联想) 影响感受性变化的。第三节 听觉一、听觉刺激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一) 耳的构造和功能(二) 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三) 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1.频率理论 1886年由物理学家罗费尔得提出。这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基底膜与镫骨的这种关系,类似于电话机的送话机和收话机的关系。这种理论也叫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