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的对比艺术.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726051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刺客列传》的对比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刺客列传》的对比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刺客列传》的对比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刺客列传》的对比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刺客列传》的对比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客列传》的对比艺术.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刺客列传的对比艺术 史记运用对比技法,最具特色的是它巧妙设制对比,通过对比刻划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点。司马迁这种对比方式的运用,既保证了历史的真实,突出了“实录”的精神,又使历史人物的形象血肉丰满,鲜明突出。刺客列传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专门表现刺客形象的刺客列传,叙写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个刺客的故事,刻划了五个刺客的形象。而此传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关于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是战国时期一位大义大勇的侠客。荆轲的义、勇性格,主要通过他入秦刺秦王的传奇故事表现出来。为了充分突出荆轲的义、勇性格,司马迁在叙写荆轲刺秦王的传奇故事的过程中,巧妙地设制了四组人物对比。 首先是荆轲本人行刺秦王前后的对比。

2、行刺秦王前,司马迁极力铺叙荆轲的“懦弱”:“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与鲁勾践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在一般事情上显得如此懦弱、胆小、毫无勇士之胆识、智谋的荆轲,在对待刺杀秦国君王一事上,却一反常态。当田光把已向太子丹推荐他出使秦国刺杀秦王的消息转告他时,作为与燕国毫无相干的卫国人荆轲,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个极其艰难、危险的使命,但他毫不犹豫,“谨奉教”,只三个字就一口应承了下来;到了秦廷之上,面对戒备森严的秦王君臣、卫士,荆轲谈笑自若,从容追杀秦王;当事败身受八创之时,荆轲仍然倚柱而笑,视死如归。这是何等的勇士之勇敢,义士之胆识。司马迁设制的这鲜明的前后

3、对比,使荆轲不计小事得失的大丈夫精神和不畏强暴、锄强扶弱、抱负远大、足智多谋、勇于牺牲的侠义性格跃然纸上。 其次是荆轲与太子丹的对比。关于荆轲与太子丹的对比,司马迁从两个方面进行设置。一是对待“亡之燕”的秦将樊於期。荆轲为了刺杀秦王、铲除强秦的大事成功,想用樊於期的头和督亢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而太子丹却从私人感情出发,不忍杀樊於期,认为“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一副妇人的仁慈心肠。荆轲得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向樊於期陈述以将军首级除去强秦,为将军报仇,为燕等国解除危险的利害,使樊於期欣然自刎,献出首级。而太子闻知,却“伏尸而哭,极

4、哀。”这一对比,通过燕太子丹对事情的失于谋划、拘于私情,更反衬出荆轲的抱负之大、谋略之深、性格之沉,充分表现了荆轲的“智”。二是关于刺杀秦王的出发时间。在一切具备之后,“荆轲有所待,欲与俱”,为了万无一失,他在朋友未到之时,尚未出发;而“太子迟之,疑其改悔”,急急催促荆轲出发,并要先派秦舞阳前往。对此,“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侧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一催一待的对比,表现了燕太子丹报仇心切的急躁粗疏、头脑简单,突出了荆轲遇事冷静、考虑周全、三思而行的深沉多谋。荆轲的“智”又再次得到了体现。 再次是荆轲与秦舞阳的对比。秦舞阳是燕国勇士,“年十三

5、杀人,人不敢忤视”,被燕太子丹令为荆轲刺秦王的副手。而就是这所谓的“勇士”,刚到秦廷前的台阶,就被吓得“色变振恐”,神态失常。而荆轲却随机应变,谈笑自如,镇定自若地“顾笑舞阳”,朝前代舞阳向秦王道歉,请求宽容,从而消除了秦国群臣的怀疑。荆轲与秦舞阳在秦廷之上表现的对比,突出了荆轲机智多谋,胆识过人。在这里,荆轲的“智”和“勇”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第四是荆轲与秦王、群臣的对比。在秦廷之上,荆轲消除了秦国君臣的怀疑后,“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当是时,荆轲“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当秦王“自引而起”逃避时,“荆轲逐秦王”。荆轲身受八创,自知事不就时,仍然“倚柱而笑,箕踞

6、以骂。”在强敌面前荆轲是何等的凛然无畏,视死如归。相反,秦王在荆轲持匕首刺过去时,惶急得连剑都拔不出来,只得“环柱而走”;群臣们更是“皆愕”“尽失其度”正当“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时,群臣慌乱之中高呼“王负剑”,秦王这才惊醒过来,把剑推到背上,“遂拔以击荆轲”,群臣们也才“既前杀轲”。秦王和群臣是何等的紧张慌乱,狼狈不堪,丧魂失魄。这里通过凛然无畏、视死如归的荆轲与紧张慌乱、狼狈不堪的秦王、群臣的对比,充分表现了荆轲的沉着、勇敢,进一步体现了荆轲的“勇”。 司马迁通过四组对比的巧妙设制,充分突出了荆轲这一侠客的义、智、勇三个方面的特点。 (选自史记人物形象刻划技法谈) 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