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沙粒》说课稿20101024.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72434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圆的沙粒》说课稿2010102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圆圆的沙粒》说课稿2010102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圆圆的沙粒》说课稿2010102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圆圆的沙粒》说课稿2010102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圆圆的沙粒》说课稿2010102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圆的沙粒》说课稿2010102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圆的沙粒》说课稿20101024.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圆的沙粒说课稿新乡市实验小学 赵喆焱一、说教材(一)、分析本课教材圆圆的沙粒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五册第十单元一篇美丽的海边童话故事。文章采用生动的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嘲笑、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本文除了语言美、意境美,还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课文中对话多且各有特色,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文章。课文中有三个省略号留给学生充分的遐想空间,值得引导学生去想像。更值得引导学生去领悟的是课文中几处对比:沙粒与珍珠的对比;圆圆的沙粒与同伴语言及态度的对比;同伴前后语言的对比等。(二)、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

2、能力:(1)学会本课的生字,读准“坦”的字音,区分“嘲”、“潮”的字形,正确选择“异想天开”中“异”的字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地朗读,感悟语言,从而读懂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够变成美丽的珍珠。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2)通过引导学生替换词语、句子对比、发挥想像,练习人物间的对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2)领悟小沙粒不管别人议论,朝着预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取得成功的品质。(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课文15自然段,沙粒变珍珠的决心和不被同

3、伴们的议论所动摇,坚定地钻进蚌壳里的过程。难点:使学生初步懂得有了预定的目标,只要坚持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二、说学情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描述了海边的一颗小沙粒不管别人的议论,朝着预定目标、不懈努力,最后变成珍珠的故事,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孩子来说很难理解沙粒是如何演变成珍珠的,所以我充分借用远程教育中的资源,搜集了大海、珍珠的相关资料,通过直观的图片,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会海美、景美、物美。三、说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我主要采取了老师引领,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朗读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中的景美、物美。想像填文中空白(省略号)让学生在想像中体

4、会。对比多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文中的深刻道理。这三种教学策略,相溶、递进,学生在朗读中想像,在朗读中对比领悟。(二)设计思路“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弘扬个性是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主想像,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来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四、说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激趣(课件出示海景图)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海边吗?蓝色的大海、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海滩,漫步在海滩上,有谁注意过那细小的沙粒?2、揭题(师板书:沙粒,提

5、示“粒”的写法)它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角,读一读,我给它加两个字(圆的)再读一读,我再给它加一个字(圆)生齐读。(通过在“沙粒“的前面加字,让学生体会到叠词的妙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重点词语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2、学习重点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抓住生字词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意。)3、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过渡: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珍珠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三、细读课文,品读语言文字(一)学习15自然段(这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是:画读想议)1、画后读:由课件回

6、到文本,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圆圆的沙粒及同伴们的詻,并比一比圆圆的沙粒与同伴的不同态度及表现。(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懂得借助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与文本对话。)2、读中想:(课件出示重点句子)通过让学生换相近的词,变标点符号、对比句子等多种形式,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课文,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更加活跃。3、议中读:我引导“面对同伴们的不理解,圆圆的沙粒还坦然地钻进了蚌壳里。它的这一举动,同伴们怎样说的?”小组议论一下。三分钟后,我提问:同学们刚才议论纷纷,哪个同学当一当圆圆沙粒的同伴,分角色来表演他们的

7、对话,感受当时的情景。(文章再生动,毕竟以文字作载体,而让学生走进角色、换位体验,是孩子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不但有利于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而且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再创造的有效手段。)接着通过学生用读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一形式,巩固第5自然段。圆圆的沙粒在蚌壳里听得怎样?如果他动摇了,会怎样?因为什么? 自己再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时,小沙粒又是怎样做的? (二)学习69自然段这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是:自由想像,加深体会。1、放录像,老师深情而缓慢地朗读68自然段。2、现在,你就是这颗呆在蚌壳中的小沙粒,在这几十年漫长的岁月中,你是怎样想的呢?把自己的想法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上第九自然段省略号的旁边。(并请同

8、学展示)3、女生、男生、全班分别朗读6、7、8自然段,共同感受岁月的漫长和小沙粒变珍珠的坚定。 (通过老师饱含感情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注重农远资源的运用,将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文本特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使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三)、学习1012自然段这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是:对比中感悟。过渡:(课件出示珍珠图)师引读:几十年过去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采珍珠的小姑娘在大海的波涛中打开一只蚌壳。1、(课件出示句子)请学生把自己当作是采珍珠的姑娘,练习读句子,表达自己对珍珠的赞美。2、同桌练习对话,分角色对比朗读,把珍珠和伙伴们见面时的情景表演出来引导学生前后比较,体会不同的语气。(引导学生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让学生感悟沙粒坚持不懈的精神所在,并在对比中回顾全文。)4、师:多不容易呀,同学们,你们为圆圆的沙粒感到高兴吗?我也为你们而高兴,因为你们懂得了(师指板书)只要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齐读课文1012自然段。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学了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一些事,一些人,送给你们几句话。2、(课件出示名言)这时我想起一首歌曲,是这样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希望大家能像圆圆的沙粒一样有了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长大成为有用之材。五、说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