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材料0428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72414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材料0428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材料0428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材料0428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材料0428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材料0428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材料042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材料0428(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材料04 乡镇经济形势分析发言 同志们: 一、充分肯定上半年工作成绩,进一步坚定做好全年工作的信心 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两区”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可用两句话作总体评价:回升向好趋势更加明显,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具体有五方面: 1、“两区”战略全面实施。今年是“两区”建设的开局之年。年初县委全会确定了“兴产业、聚人口,全面推进两区建设”的全年工作主题。现在全年时间已经过半,“两区”战略各项目标任务得到较好落实。一是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的*县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已经形成讨论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十二五”规划已形成初步思路。通过规划的研究编制,“两区”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同时还完成了中心村布点规划调整,为构建“中心镇-小集镇-中心村-规划保留村”梯度有序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奠定了基础。二是工作重点更加突出。紧紧围绕“兴产业、聚人口”两大关键安排项目、资金,把三分之二的资金投向产业集聚(工业园区及乡镇区块)、人口集聚(旧村改造及下山脱贫)项目,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6.1亿元,占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5.4,有力推动了“两区”建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认真开展“深入学习毛泽东同志社会调查系列文献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进两区建设”系列调查研究活动,各级领

3、导干部深入基层蹲点调研,全面走访农户,手绘“民情地图”,开展民情恳谈,落实实事项目,形成调研报告,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县情、乡情、村情、民情,理清了推进“两区”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产业发展态势喜人。这几年我们产业发展抓得比较好。今年我们着力做了“谋划大平台、培育大产业、建设大项目、引进大企业”四项工作。大平台建设方面,松古平原生态产业集聚综合平台已经正式纳入省级大平台建设规划。这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对*今后发展大有意义。听说第一期安排*开发6平方公里,近1万亩土地,这是很大一块空间。大产业方面,我们茶叶、不锈钢产业发展态势很好,今后还是要牢牢抓住。大项目建设方面,水利局做得很好,四个国家

4、级项目全面争取到了。松阴溪干堤除险加固已经安排了24.5公里,“十二五”期间再给我们安排4.5公里,加上原来已经加固的10公里,意味着松阴溪*段干堤都可以加固了。工业园区我们一期一期推进,也做得不错。引进大企业方面,今年取得了好成绩,今后还要继续加把力。对一些好的产业、企业,要实行一厂一策,给予重点扶持。 3、项目投资稳步推进。今年项目投资突出面临两大困难,一是持续降雨影响建设进度,二是缺少高重大项目支撑。面对困难,我们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积极拓展投资领域,引导民间投资。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0.4亿元,增长1.%,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1大重点新建项目已开工6个,18个重点续建项

5、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9.5%。民间投资活跃,占了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82.0,达7.4亿元,在工业发展、房地产开发和旧村改造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此外,消费稳中趋旺,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亿元,增长17.6%;外贸出口大幅回升,上半年出口总额377万美元,增长了92%,恢复并超过金融危机之前的同期水平。 4、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突出表现为。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增收“头等目标”全面深入落实,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增长*,在大灾之年保持持续增加,很不容易。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二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落实。严格按照卢市长在

6、*调研视察时的要求,提前实现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老人都及时足额领到每月6元的基础养老金的目标。三是高考取得历史性的好成绩。重点上线人数超过丽水中学,重点上线率居全市第一。取得这个好成绩,展示了*教育的水平,体现了民生事业的发展成果。总之,上半年我们通过努力,“两区”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各项工作总体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也必须看到,上半年我县经济回升较快,总体上看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和政策性因素作用下的恢复性增长,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多。一是频繁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可能进一步加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进一步增加;二是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工业扩量和提质的任务更加艰巨;三

7、是重点项目储备明显不足、建设进度不快的问题进一步凸显。要收好“十一五”的官,谋好“十二五”的局,任务还很艰巨。 二、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全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是非常重要的年份,既是“两区”战略的开局之年,又是决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牢牢锁定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把“抓落实、赶进度、攻难关”作为下半年工作基调,全力以赴“打好一场硬仗,狠抓六项工作”。 (一)打好一场硬仗,就是全力打好创建省级生态县这场硬仗。这场硬仗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关系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县委县政府在全县人民中的威

8、信和在全市的形象。全县上下必须狠下决心、背水一战,按照“硬件不失分,软件拿高分”的要求,全力以赴完成创建省级生态县这一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深刻认识创建省级生态县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的最重要载体和最有力举措,进一步凝聚创建共识和合力。6月29日至30日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是我省在研究谋划后危机时代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赵洪祝代表省委常委会作了题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全会明确提出了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即坚持生态省

9、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注重建设生态文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同时,提出了“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发展生态经济”,“开展环境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生态科技,强化科技支撑”,“发展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等五方面的任务和举措。省委全会的这一重大部署,必将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省委全

10、会突出强调,生态省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要坚持把生态省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不断深化拓展创新生态省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具体时间。对我县来说,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最重要载体和最有力举措就是创建省级生态县。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的热潮,把创建省级生态县作为贯彻全会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总载体,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切实凝聚起创建省级生态县建设的思想共识和强大合力。第二,当务之急是全面、深入、彻底抓好环境大整治。创建省级生态县,环境整治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环境整治好了,创建工作可以

11、拿0分,环境不好,一切都是空的。明天我们要举行环境大整治行动启动仪式。各乡镇、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坚持全面抓和突击抓并重,迅速掀起环境整治热潮。要突出“全面、深入、彻底”三个要求。“全面”就是要全员发动、全民参与、全面整治。各乡镇、部门党政“一把手”必须亲自负责、亲自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参加卫生整治,更要全面发动群众参加环境整治,做到城乡联动、村村整治,每个村都要行动起来。“全面”的含义,还要建立农村垃圾清扫、清运、焚烧处理的长效机制。这项工作县里已经作了研究,月份公布实施。制度不建立健全,是不可能全面的。“深入”就是要深入到每一个村、每一个社区开展环境整治,既要开展运动式的全面整治,更要抓住需要

12、重点整治的环节、薄弱的环节、可能疏漏的环节,进行重点深入整治。环境整治是最简单的事,但也恰恰是最难的,必须做到深入、再深入。“彻底”就是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彻底整顿,不留死角、盲点,确保可视线范围内“不留一点垃圾、一只塑料袋、一个农药瓶”。特别是“三沿”村庄,要坚决按要求整治到位。垃圾都整治不到位,创建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三,重中之重是深入推进农村“1234”工程。今年农村“14”工程实施情况,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成效良好、问题不少。说“成效良好”,就是各乡镇都把农村“2345”工程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村庄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比如,13个中心村有8个已经启动了

13、旧村改造;旧村改造原计划实施个村,现在群众积极性很高,增加到5个,大部分开始拆迁破旧房,象一村、谢西坑村都拆了800多平米,很不容易;1个后进村当中,主要问题已经解决、整顿转化成效明显的有18个,主要问题基本解决的有2个,只有1个村还在抓紧整顿;216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结对帮扶工作和8个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也在积极推进。说“问题不少”,突出表现为“三个不”:一是认识不深。不能在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农村“134”工程的重大战略意义和基础意义,没有摆在重要位置来强力推进;二是进度不均。现在时间已经到7月下旬了,有的乡镇、村工作推进有力度、速度很快,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有一些乡镇、村,旧村改造迟迟没

14、有启动,中心村、生态文明村创建停留在表面,甚至连规划都没有完成,能不能如期完成任务,令人堪忧。单就旧村改造来说,全县拆除破旧房只完成了市下达指标的2.;批建新房只完成了市下达指标的%,还有个乡镇转自http:/wwxbangcom没有启动。三是措施不实。特别是一些中心村培育、生态文明村创建项目,既没有具体方案,更没有具体项目,到底怎么培育、创建,目标不清、思路不明,说不出个所以然。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抓紧整改。下阶段深入实施农村“1234”工程,重点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要深化一个认识。要深刻认识“三个最”,即农村“1245”工程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载体,是全面推进“两区”建设的最基础工

15、程,是创建省级生态县的最重要举措,切实做到思想上有位,措施上有力,推进上有势。 二要突出两大引领。一是突出目标引领。科学的目标可以引领人、激励人。每一个中心村培育目标、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帮扶目标、旧村改造目标、后进村整顿转化目标、生态文明村创建目标,必须具体化、民主化、透明化,让老百姓知道要做什么,做了会有什么好处。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有方向、有奔头,才会主动支持和参与工程实施。二是突出规划引领。特别是中心村、旧村改造、生态文明村创建,一定要注重规划,村庄整体布局要优化,房屋的造型、立面等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特色,合理设计。规划编制要因地制宜,不要控得太死,可以尝试两户联体户型,尝试在山坡上建房

16、,把水利局的“百村绕水”工程结合进来,使农村人居环境更加美化。 三要把握三个重点。就是把握旧村改造、三大集聚和村级组织班子建设三个重点。一要全力推进旧村改造。创建省级中心村的行政村破旧房改造率必须达到80%,创建市级中心村的必须达到6%。二是全力推进三大集聚,即产业、人口和要素集聚。三要全力推进村级组织班子建设。农村事业要发展,村级组织班子是关键。古市镇的“两定一谈两挂钩”制度很好,值得推广借鉴。要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后进村整顿转化,把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起来。对教育无效、转化无果、素质较差、能力过弱的农村党员干部,要坚决予以调整。个别村组织涣散,一时不能整顿到位的,可以采取派支部书记、村主任助理,甚至可以多派一些党员,打破宗派势力,进行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