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初中 初三 沪教版 第三单元 走近鲁迅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722679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 初中 初三 沪教版 第三单元 走近鲁迅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 初中 初三 沪教版 第三单元 走近鲁迅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 初中 初三 沪教版 第三单元 走近鲁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 初中 初三 沪教版 第三单元 走近鲁迅(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学科学段年级教材领域/主题/单元是否课标规定内容是否教学重点内容是否常见学习难点语文初中初三沪教版第三单元 走近鲁迅重难点1、 重点:使学生通过集中阅读鲁迅作品,让他们能初步了解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联系语境学习探究质疑的学习方法,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是是是学科重点分析(为什么是重点?)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被明确提出, 鼓励学生要学会利用网络、报纸、图书馆等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要想学好语文,要想学好被人们一致公认的难懂的鲁迅作品,必须在课外积极阅读大量的鲁迅的相关作品,从课外全面地了解鲁迅,从多角度、多方面品味鲁迅,感受

2、其经久不衰的精神和魅力,从而也加深学生对已学作品的理解。学习难点主要表现(为什么是难点一?)读鲁迅的作品,除了文本深刻令人难懂之外,语言不通和不规范也是觉得难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语言的不规范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鲁迅所处的五四时期,白话文刚刚兴起, 还不够成熟,“半白半古”的文法在作品中成了一道风景。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给学生讲语言的规范,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讲因为时代背景以及鲁迅特殊表达的需要,作品中存有着不规范的语言,但是,鲁迅的这些看似不规范的语言,细细品味,在作品中却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就当前鲁迅作品的教学来说,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学生认为鲁迅作品晦涩难懂,时代背景浓厚,远离生活

3、,进而不喜欢鲁迅作品,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囿于应试考试的约束,把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单一化,神圣化,所以老师虽然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也难以让学生走近鲁迅,理解鲁迅,喜欢鲁迅的作品。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鲁迅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为了使鲁迅的精神得以更好地传承,为了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让教师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探索一条实现鲁迅作品有效教学的方法显得尤为必要。学习难点主要成因(为什么是难点二?)因为在中学校园里, 广泛地流传着 “三怕”,“一怕文言文, 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顺口溜充分地说明了中学生对学习鲁迅作品的“恐惧”。归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鲁迅

4、深不可测,高高在上,距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鲁迅作品更是晦涩难懂、气氛沉重压抑、主题复杂深刻、语句不通。所以找准鲁迅作品中和学生生命之间内在的相通点,让学生能够和鲁迅对话和沟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有兴趣地走进鲁迅,亲近鲁迅,了解鲁迅,进而接受鲁迅作品,使鲁迅作品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化解难点的价值(难点化解有什么意义?)能够让学生认可和接受是鲁迅作品教学的最高追求,也是教师努力达到的终极目标。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们要找准与学生生命、生活相通的沟通点,让学生喜欢鲁迅,进而喜欢鲁迅的作品,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尊重他们独特的学习感受和阅读体验,这样,学生会以一种全新的心态接受鲁迅,不再像以前那样讨厌鲁迅了,加上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必要的适当的正确的引导和点拨,鲁迅作品的教学必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