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722468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一、 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开通原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8、流通七省区:(略)9、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合并州县,整顿吏治。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

3、”;魏征为著名谏臣。大兴学校,发展科举。2、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3、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政治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 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

4、,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在西 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三、女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 “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任用贤

5、才(姚崇);重视地方吏治;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手工业方面: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商业繁荣: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4

6、、“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5、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2、隋炀帝时,

7、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3、意义: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2、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3、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4、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

8、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第5课 “和同为一家”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

9、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二、北方回纥的勃兴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1、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2、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3、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四、西南苍山洱海间的南诏1、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2、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

10、玄宗封他为云南王。民族 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吐番 西南 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回纥 西北 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维吾尔族靺鞨 东北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满族南诏 西南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民族 吐蕃 回纥 靺鞨 南诏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

11、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二、唐与新罗的关系1、方式: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12、。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科学技术1、建筑: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代表: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2、印刷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歌等。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医学:“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二、文学:诗歌 1、唐朝是我国诗歌

13、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2、代表诗人: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三、书法:“颜筋柳骨”1、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2、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四、绘画1、(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2、(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图。五、艺术宝库代表: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

14、分隋唐开凿,壁画和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六、盛大欢腾的乐舞:1、唐初:秦王破阵乐 2、盛唐:霓裳羽衣曲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阿保机就是辽太祖。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局面。二、辽、宋、夏的和战1、宋与辽澶渊之盟(1)背景: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3)评价:一分为二评价。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负担老百姓,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2、宋与夏和战(1)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2)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