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球公转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710229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地球公转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地球公转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地球公转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地球公转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地球公转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地球公转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地球公转教学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公转教学反思 篇一:四季更替教学反思 摘要:四季更替研究的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就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这一课涉及到天体运行,内容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做了三个铺垫,精心改进了一个实验,取得了成功。 关键词:公转轨道 直射 斜射 倾斜 改进实验 四季更替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的一课。本课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对地球公转及公转所引起的四季变化形成整体的、宏观的认识。 这是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的很好的一个课例,很适合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但本课内容很抽象,要达到教

2、学目标,着实不容易。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要上好这一课,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做好三个铺垫;二是做好一个实验。 一、做好三个铺垫 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几个步骤。 在引导学生猜想假设前,要做好第一个铺垫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地球公转轨道的半长轴为14,900万千米,半短轴为14,958万千米。其偏心率为0.0167%,这些数据 说明地球公转轨道是高度接近于正圆形的一个椭圆。 对于全长94000万千米的地球公转轨道来说,这点偏心率完全可以忽略。也就是说,在探究昼夜更替的原因时,完全可以将地球公转轨道视为一个

3、正圆。 做了这个铺垫后,可以避免学生进入一个假设的误区:四季更替是因为地球距太阳远近不同而形成的。 第二个铺垫是关于直射和斜射。 在进行猜想假设环节之前,这个铺垫也很重要。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探究认识到:北半球夏季温度高是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冬季温度低是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第三个铺垫是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角度保持不变。 做好这三个铺垫,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一个实验 做好实验这个环节,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 教材上设计的实验是一个学生持地球仪,一个学生持手电筒,持地球仪的学生绕着持手电筒的学生转。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很不严谨

4、,实践也证明了,这样设计,效果并不好。 经过反复思考、尝试,我对课本上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每个小组都做了一个圆形的纸盘,其边缘作为地球公转轨道。纸盘上每隔90度设定一个点,共设定四个点,作为春夏秋冬四季的节点。用激光手电筒代替了普通手电筒。地球仪在纸盘边缘转动,转到四个节点时,学生分别记下光线投射到地球仪上的位置。 实验结束后,学生结合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顺利地总结出了四季更替的原因。课上得十分成功。 反思自己成功的原因,就是做好了上述三个铺垫,一个实验。由此,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青岛版教材重视科学探究、目标弹性化,背景和空间广阔的特点;同时,我也体会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科书仅仅是个“

5、学材”而已,教科书上也有需要动脑改进的地方,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马店小学 邮编:266300 电话:13573807081 作者:张鸿勤 篇二:四季更替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出现了四季更替现象。 本课对学生来说自己动手探究有些难度。为体现科学学习就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这一教学理念,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四季的风景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四季的更替进行质疑,提出探究

6、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在猜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出分析,学生终于明确:和距离没有关系,和自转无关。对于地球公转我借助ppt及视频播放,先使学生意识到和公转一定有关系,再借助提供的模拟材料进行模拟,通过分组实验学生发现: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是倾斜的,总结出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教学中注重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向,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梳理,关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分工合作、认真操作,观察仔细,氛围热烈,课堂生成效果好。所以,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篇三:地球的公转 教学设计 t【学情分析】 地球公转的运动特点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

7、地理现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基础,因而对于本部分内容的处理,一是有意识地对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简化处理,回避了一些难懂的概念。二是教师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演示、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如模拟演示地球公转等,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参与实验,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体验,归纳总结地球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标要求】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季节变化的实

8、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3、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界限,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四季变化及五带划分 教学难点:二分二至点太阳照射情况,四季变化现象。 【教学方法】 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联系实际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一 :公转运动的概况 视频演示地球的公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公转的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说出公转一周的时间,得出结论:地球公转概况:绕太阳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等。 活动一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地球仪和自制教具演示地球公转: 问题引领: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

9、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活动结束后,选派小组集体到讲台前利用仪器演示地球公转,其他小组同学对其展示 进行评价,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纠正。 特别强调:1、正确演示地球公转,正确摆放地球仪,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 2、地球公转轨道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正确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获取新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环节二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和学生共同在讲台前演示地球公转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光线位置有何变化,在公转轨道平面上摆放二分、二至标志牌 活动二:分组演示二分、二至太阳直射光线位置 问题引领:二分、二至太阳直射光

10、线位置有怎样的变化呢? 1、分组按时间顺序演示并观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2、学生归纳总结: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3、学生完成以下表格。 教师讲解并用手电筒演示直射、斜射,说明直射、斜射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演示,释疑解惑。学生动手以小组为单位演示并观察二分、二至太阳直射光线的位置,用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从而突破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三: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在一年内变化的体会 教师补充举例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体现“生活中的地理”的教学理念。 承转过渡哈

11、尔滨中学寒假时长近50天,而石家庄的寒假长仅20,用地理角度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引出五带,明确五带的名称。 教师抛出问题:如果让你划分五带你如何划分,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环节三:五带划分 活动:1、学生在地球仪上贴出地球五带范围,引导解释原因 2、强调地球五带的划分界限和特点。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贴图活动,落实五带的范围及分界线,并说明地球五带的特点。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环节四:课堂小结 总结重点、难点,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课外拓展:用地球仪演示,假如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光线位置有何变化,地球上会出现哪些

12、地理现象? 附板书设计 概况:太阳 一年 自西向东 地 球 特点:地轴倾 斜,指向不变 的 公太阳高度 转 昼夜长短四季变化 五带划分 【教学反思】 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现象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难点。而教材内容较少,只有几段文字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本节课利用简单的地理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试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试验中的不当操作,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整节课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学生在轻松的实验操作中,突破了教学难点。实验法对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很好的效果,对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有了较高的要求。 在制作教具过程中教师反复实践、一次又一次修改教具,不断想办法解决教具制作中的不足,培养自己的创作思维,对教师成长有利。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学生也参与其中,在与学生交流时,碰撞出新的灵感,教师需要伏下身来,向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思想,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