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9704079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三角形的内角课堂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七章第二节所用班级:七年级五班 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实录整理、反思:汤青河教学目标:了解三角形的内角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学会解决与求角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以及辅助线的添加课堂实录及反思: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与学生所喊的誓言(专注高效,赢在课堂)开始,互相沟通通过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有什么关系?自然导入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二、 动手操作、初步感

2、知教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180由于学生在小学学过这样的知识,所以很轻松地就可以答出。教师: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会提出度量、拼图的方法,教师:每个同学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试着拼拼看。接着,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有几种拼合方法。反思: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兴趣,学得更扎实,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此环节不可缺,自己也看到学生全活动起来了,内心有一种成功感。教师:哪个小组上前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很积极,大都举起了手。我让一个学生上前来展示,他展示的很好,但纸太小,后面同学看不清。又让另一个学生展示效果也

3、很好。反思:通过学生探究以及小组交流,深感学生合作的巨大潜能,小组合作的必要性,他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快乐合作,快乐成长。由于抽课,时间紧,没有准备更好的教具,学生展示不方便,也使自己准备借机往下引得辅助线受到了障碍,头脑里及时调整思路,改变策略。三、定理的证明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拼接的很好,我们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什么角?学生:平角教师:好,大家把课本打开,翻到72页。教师:看一看,谁是用第一种方法?(部分学生举手)谁用第二种方法?(又一部分学生举手)教师:第一种方法是将角都移到哪里?学生:点A教师:第二种方法呢?学生:点C教师: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角

4、形 不能裁剪,如何才能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呢?同学们反应积极,由于预习过的原因,学生知道了一些证明的方法。反思:由于学生在上一环节展示拼图时,纸太小未能留在黑板上作为引线,于是改用学生提出方法,分类总结。学生甲上台作出了下图的辅助线,及时给予了鼓励教师:同学们他的方法是将下面两个角移到了点A处,作出一条辅助线,但是此时还能叫角A吗?学生齐声回答:不能教师:怎么叫?学生齐声回答:角BAC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吗?接着又有很多学生举起了手。让另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了,学生兴趣高涨。第三个同学也上前来讲解了第三种方法。反思:本环节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争当小老师,讲解自己发现的方法,并且急于在

5、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很重要,对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是很有价值的。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是积极的、主动的,乐于参与其中。课堂就应当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讲述自己的见解,氛围宽松,效率高效紧张。接下来,与学生共同完成定理的证明过程,一名学生叙述,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规范格式。证明:过A作MNBC.因为MNBC所以1=B,2=C而1+BAC+2=180 即BAC+B+C=180教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板书到黑板上: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下面咱们来进行应用定理进行解题。大家把书翻到76页做1、2、4.四、应用学生

6、开始做题后,教师巡回了一周,开始在黑板上抄写例题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A、 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反思:学生做题,教师抄写例题,完全按照自己的课堂设计,一环一环程序,没耽误什么,自认为非常合理科学。但是,总感觉有些安排事先准备好的话会更好些,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多看看学生做题情况,以便于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效率。五分钟后,学生基本完成了任务教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学生:完成了(有四五个学生没举手)教师:好,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们开始合作,我特意走进那几个没有举手的同学旁。看看具体情况,原来学生会

7、做,就是时间没来得及,做的有点慢。反思:去关注后进生,学生非常感动,感到老师没有放弃他,老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作为老师也特有成就感,拉住了后进的学生,及时拉他一把,就有转机,就有希望教师:大家讨论结束后,还有什么疑难没有学生:没有教师:好,让一个同学读出本组的结果学生读出答案后,没有异议,我及时补充两点,刚才转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下面我们接着来应用定理,大家看黑板上的例题。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A、 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边读题,边与学生共同复习解读方位角的概念教师:这个是指哪个角呢?学生齐声进行了回

8、答反思:此处应放慢步子给学生足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举手发言,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更好些教师:下面大家思考一下如何解答很快就有学生举手,为了大部分学生思考,没有及时让他们发言。两分多钟后,举手的学生多了起来,有一个学生格外积极教师:好,那位同学请回答一下学生主动到讲台上讲解,讲得很认真,俨然是一个小老师。反思:学生主动上台来讲解,展示自己,感触有两点1、课堂的氛围给他营造了机会,他感觉这样的课堂自己能展示自己,展示自己,相信老师,信赖老师,相信在这样的课堂是安全的,轻松又不乏紧张。2、学生自己自信,有能力,特想展示自己,尤其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好机会,老师当让给学生提供,这机会对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

9、趣和自信很重要教师:他讲的好不好呀?学生:好。教师:掌声鼓励。好,大家把他讲的步骤写下来。还有其他的方法,一会儿接着说。一名学生上台板书,其他学生在下面写证明过程,教师巡回查看,及时发现问题便于解决有针对性。五分钟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学生丁的板书,指出了刚才发现的问题。反思:此处最好让学生相互检查一下同桌写的步骤,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师:下面谁还有其他方法?(又有许多同学举手,叫了一名同学上来讲解)教师:这位同学,做辅助线的方法很好,并且用了平行线的传递性,将解的很到位,掌声送给他。接下来,又有一名学生展示了自己方法反思:此环节的设计,全体学生思考后,积极踊跃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全体学生理解

10、并掌握。然后新的方法,逐个展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但他的弊病是一部分学生落下,跟不上。因此可采用全体学生思考后,先有小组内交流学习,各种方法的碰撞,势必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老师在学生讨论过后,各小组代表各抒己见,教师点评。五、总结教师:本节课内容到此就结束了,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毛遂自荐学生很积极,教师点了几个学生发了言反思:此处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非常好,但也有改进之处。如小组内先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六、作业布置1.课本P81,7.2 1.2 3.4.5.总结:上本节课,自我感觉比较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

11、作学习来主动发现,实现师生互动。本节课,从自己的教态语言,感觉学生很愿意与我沟通,想上我的课,喜欢我的课。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本节课,自己思想里就一直装着如何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可是,在有些环节出还是不很妥当,急需改进。如讲解例题时,环节程序的设计好,更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正像彭兴顺老师所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求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所终极追求的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学习,不断努力;多反思,不断改进,提升自己,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