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学院设置设想.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9704055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期间学院设置设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十三五期间学院设置设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十三五期间学院设置设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十三五期间学院设置设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十三五期间学院设置设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三五期间学院设置设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五期间学院设置设想.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天涯浪子页码:第3页 共13页十三五期间学院设置设想【一】: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促进学院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结合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学院实际,学院对“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学院恪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加强校企战略合作,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促进校企共赢,形成了企业与学校发挥各自教育资源优势,共同、全程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长效机制。 (一)人才培养 1.突出“校企相融,产学互动

2、”办学特色,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依托企业、立足行业、面向全国、围绕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努力探索企业办职业教育的规律,发挥校企一体化的办学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新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实践并形成了“2+1”、订单式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教育教学链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产业产品链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切性和实效性,在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院积极联系拓展各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结合专业特点要求,经实地考察协商,自20

3、11年以来新签或续签校企合作协议书(有效期三年)的企业达26家,使学院校企合作单位达56家,能满足学院各专业认识性实习和顶岗实习要求。学院在行业内部还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我省的行业*、魏桥创业、*、恒邦冶炼等公司培养了 大批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员工,为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2.强化校企紧密合作,开展工学深度融合 学院依托集团的雄厚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将学院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建设规划,与企业共建、共用教学、实习实训和生活设施,扩充了学院的教学设备,满足学院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要求,使校企双方实现了在人才培养中学院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院开设的2

4、*个专业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专业与企业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方向,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内涵融入到教育教学实施过程,多途径、多形式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着力培养行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到企业后上手快,工作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力,受到行业企业的青睐。 (二)内涵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突出行业特色 学院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构建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框架,主动适应集团、行业和我省“蓝黄”经济区建设,围绕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以优势和特色专业为核心,充分融合相

5、关专业,打造形成了冶金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财经等5大专业群。以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按照导向性、前瞻性、效益性的原则,在全院专业群中遴选设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应用化工技术5个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誉的院级特色专业 建设点。 学院专门修订和完善了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支持和鼓励专业建设,并划拨专项资金300余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学院专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截止到目前,学院有冶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省

6、级特色专业。进一步完善“梯队式”的专业结构体系和建设规划,不断加大以冶金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为主的优势专业群建设,着力培育“以行业为依托,以典型冶金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专业特色。冶金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获得支持建设资金370万元。以集团职教集团挂牌为契机,以我省名校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制定了冶金技术等九个专业建设项目方案。依据人才需求分析,新申报增设了建筑工程技术等五个新专业获得批准。 2.完善课程建设,全面开展精品课创建 学院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以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形成为主线,进行全

7、面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精品课建设相关的支持政策办法,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遵循高职人才成长规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精品课创建,形成了教研室、系部和学院三级课程建设管理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学院共有省级精品课程15门、院级精品课程42门;省高校优秀科研计划项目1项、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课题2项、全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2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1项、省教育厅科研成果4项、院级教科研立项14项。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学院修订了教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教科研成果管理办法和 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配套出台了2013年度教科研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和

8、2013年度教科研成果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近五年来,承担的中国铝业公司科技研发项目氧化铝生产仿真教学系统的研发顺利通过鉴定;完成省教育厅审批的立项课题;我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3项;组织申报省教育厅的7项科研项目获准立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67篇、出版教材著作6部。 (四)师资队伍建设_十三五期间学院设置设想。 1.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一是推进人才引进计划。为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满足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需要,近五年共引进具有企业工作实践的教师38人。二是完善职称结构。理顺了职称评审渠道,积极开展教师职称申报和评定工作,成立高校教师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近五年

9、共有19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16人通过了中级职称评审。 2.多措并举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一是外出学习培训。近五年组织6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培和省培工作,组织2名教师参加国内访学项目;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外出培训。二是进企业实践。为强化教师的双师素质,学院出台教师进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组织教师参加了进企业实践。三是内部培训。通过说课、说专业等专题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交流等形式,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3.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学院重新定位教师岗位职责,出台教学运行、教学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制定了8个配套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学院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 务三大职能均衡发展,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奠定了建设高职院校合格教师队伍的基础。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网络安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