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689713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随着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发布,特殊儿 童学前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当务之急。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体现了以人 为本的精,神也符合早期干预,科学教育原则。但当前我国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的遵学循前科特学殊儿童教育和方 法。关键词 学前特殊教育原则 学前特殊教育方法 特殊儿童 学前特殊教育是为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年龄段阶段儿童提供的 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特殊教育产生相对较晚,直到 20世 纪中期才获得快速发从展2,0世纪中后期开始特殊教育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教 育科学基本理论快速更新的背景下不段得丰到富快并速发展,范围不短扩 大,上到

2、高等教育,下至学前教育,由此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出现, 由于发展晚,相对于小学、中学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明确阐 述特殊学前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指导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 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一,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保证每一个特殊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全 面性和协调性的基础上,使每一个学前特殊幼儿都能获得个性化 的发展。贯穿全面性原则。要求教师处理好三个关系:(1)要处理教学与康复的关系。学前特殊幼儿教育必须将教 学和康复精密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也应该考虑到 儿童的康复需要,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教育与训练。(2)要处理好幼儿教育四育之间的关系,做到四育并举,五

3、大课 程领域并重,不能偏重知识而忽略特殊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发展。 教师要正确认识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一样,不仅要交给他们知识, 开发他们智力,更要进行品德方面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与 行为习惯,学会与人交往,还要通过体育和美育,增强体质,陶 冶情操。特殊幼儿的教学仍然要以生活自理、社会、语言、认知 和动作五个 领域为主,不可偏废,但教师可根据特殊幼儿的具体 情况,适当有所侧重。(3)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幼儿个性化的关系。教师要让每一个幼 儿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幼儿按照自身的特点和可能性 去实现与众不同的发展,使其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特殊儿童 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与其他孩子与众不同,他们

4、在各自的发 展上可能有特殊的表现。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有点记忆力好, 有的孩子对音乐敏感,这些都要老师的积极引导,有允许和鼓励 他们在优势领域的发展,同时对薄弱环节弥补,在样在全面发展 的基础上展示自己与个性的特色。(二)个别化原则 个别化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 个特殊幼儿提供他们所能完成的基本学习量,然后采取相应的教 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贯彻个别化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八、(1)了解特殊幼儿,尊重个性差异。(2)针对差异给予特殊幼儿不同指导。了解幼儿差异后,教师要 为特殊幼儿提供适合他们层次的教学目标。(三)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利用特殊儿童的各种感官和

5、已有经验,通过各种 直观的手段吸引特殊儿童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和感性 知识,帮助特殊幼儿形成正确概念,获取知识和技能。在制定个别教育时,需要参考的一些基本因素是:(1)特殊儿 童的特点。特殊儿童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制定个别教育计划的出 发点,其障碍类型、程度、伴随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情况等,直接 关系到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2)安置形态的特点。学前 教育机构的特点也直接影响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容。制定计划时 必须考虑到机构中特殊儿童的安置方式、师资条件、设备情况, 以及机构中健全儿童的情况等。(3)特殊儿童的家庭情况。包括 特殊儿童父母职业及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教养方式及态度等因 素都会

6、对个别教育计划的实施产生影响,所以为了保障个别教育 计划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四)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特 殊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特殊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 精神,引导特殊幼儿积极思考,提高特殊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应 用知识能力。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2)在教学中才有启发式的教学方式(3)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的方式和策略(五)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使各个教学环节充满趣 味,以引导特殊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特殊幼儿学习的积极 性和求知欲,是特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

7、 中去,获取知识技能。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方法有:(1)以游戏为特殊幼儿的基本 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寓教于乐。(2)积极为特色 儿童创设良好教学环境,特别是为特殊幼儿创设各种活动区,每 区摆放属于每一区的教具,玩具等。二,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方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方法是指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教育者 为了完成学前教育任务而采用的方式。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可帮助学前特殊儿童愉快而有效地接受教育,更好地完成特殊 儿童学前教育的任务。在学前教育实践中,一般训练法、示范 法、游戏法、自然情景法、多重刺激法。一)训练法 特殊儿童的训练可分为个别训练和集体训练,1.个别训练就是制定适合儿童的训练方案,

8、然后由专职指导老 师应用器械循序渐进地进行一对一训练,一般而言。每次训练一小时, 每次训练结束后进行阶段性测评,检测训练结果,训练主要包括(1)运动训练:主要是应用滑板,吊筒,平衡台,有计划有针对性 的输入较强的感觉刺激,让儿童在积极主动,快乐轻松、自然的情境 中发展脑神经及其他功能,促进身心发展。 下面介绍几个关键运动项目: 滑板。滑板是由一块木板的一面均匀安装四个万向轮。儿童俯卧在滑 板上,头抬高,挺胸。身躯紧贴滑板。以腹部为中心,然后双手支持, 使滑板前行,后退。进行滑板训练时手脚屈伸动作会抑制原始反射。 促进双侧统合。平衡木:平衡木的种类有很多,有直方平衡木、S平衡木等,不同的 组合对

9、儿童训练目的也不同。主要对儿童的平衡、前庭、触觉、专注 力以及身体协调等进行训练。2,集体训练 除了在专业机构进行专业训练外。还可以在幼儿园,学校进行集体 训练。具体方法有:(1)、手部训练:如跑马,从小指到食指,依次落在桌面上,从快 到慢。(2)上肢训练:如,拍手游戏:有节奏的拍手拍腿或交叉。(二)示范法示范法是指在家庭学校教育中,家长和老师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 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自古以来,许 多国家都提倡榜样示范,言传身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其身 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示范法包括: 1,教师示范法:(1)教师示范一定要规范,学前特殊儿童的教

10、育更是如此, 学前特 殊儿童接受力本来就不强,如果老师示范不准确很难让幼儿准确掌 握。(2)教师示范的时机和力度要把握好,教师要注意示范的时机,不能随意示范,还要在幼儿的条件范围内进行示范。(3)教师示范要善于观察幼儿,妥善应用正强化,2,父母示范法 孩子来到人间以后,最早接触的对象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最直接、 最经常的模仿对象。父母要发挥自身榜样的示范作用,就应严格要求 自己,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3,同伴示范法 孩子与伙伴的年龄、经历、特点、兴趣等都较为相似,同伴的榜样对 孩子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易于为孩子接受和模仿,家长如能正 确加以利用,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

11、与愿违 。特殊 儿童同伴是影响力也是很重要的。(三)游戏法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也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主要的活 动。游戏对学前儿童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游戏能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儿童在1岁左右就 获得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并掌握了可以进行简单交际的语言。在这个 基础上,他们内心产生了日益强烈活动机体的需要,认识世界的需要 和操作物体的需要。而游戏作为学前儿童喜欢的一种有趣活动,来满 足这些需要。游戏对学前儿童是重要的,教育者有必要掌握游戏法对 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游戏法是指教育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根据不同 的教育内容,组织学前儿童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使学前儿童在 玩中学,在愉快中发展

12、。 游戏法是经游戏为媒介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它是为儿童在现实世界 之外,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儿童通过游戏将内压抑的、无法用 语言表达的情感玩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的方法。游戏治 疗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个人治疗能有效地解决由儿童本身 的残障而产生的问题,集体治疗对有社会适应困难的儿童更为有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首先要根据学前教育的具 体任务来确定游戏的种类。其次,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为依据, 确定游戏难度。第三,在游戏过程中,教育者应注意引导督促学前儿 童遵守游戏规则,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1、游戏治疗的治疗方案(1)、带儿童进游戏治疗室, (2)、给儿童创

13、设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3)、观察记录儿童在游戏治疗室内中的表现(4)、即时反馈儿童的言行(5)、及时与教师、家长沟通,获取相关信息(6)、游戏治疗中的限制(四)自然情景法情景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自然情景是在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中使用真实物体与真实情景,结合家庭幼儿园的 环境及各种活动,让孩子在真实情境中获得教育的一种方法。 运用自然情景法要注意一下几点:(1)要注意日常生活环境的利用。(2)要注意给儿童更多选择机会(3)要注意激发孩子兴趣(4)要注意循序渐进地训练(五)多重刺激法多重刺激法是指对于学前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时成分调动儿童的多重 感官,同时强调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14、,给予儿童多重刺激的一种方法。 运用多重刺激法进行教育时要注意:(1)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教育辅助材料,应该是儿童接触过的、比较 熟悉的活符合儿童认识特点的,教会儿童观察被讲述对象的方法。给 儿童留存一定的观察时间和空间,教师提问要有顺序性、启发性、帮 助儿童构思表述。(2)应充分调动儿童的多重感官。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做到 手、眼睛、口。才能发生心到的统和功能。适当采用多种手段,给予 多种刺激,使他们掌握所学内容。学前特殊儿童是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家庭应该多给予他们 一些关照,给予他们好的特殊教育,使他们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快 乐的成长。社会应该树立一定的教育法规,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也 应该加大特殊儿童教育的投入,使特殊儿童教育逐渐系统化,教育体 系和方法更加完善!参考文献:雷江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周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 李生兰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榜样示范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论文论文题目:作 者 : 院 系: 专 业 : 班 级 : 指导老师: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郑友洲 学 号: 11102170045师范学院学前教育10学前教育王正中2012.6.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