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 (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68895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和千克 (2)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克和千克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 (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克和千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具体生活环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并知道它们的区别。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反思一:这节课的教学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对概念的自主构建,让学生在充分新教材经历,体验,探索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新教材中把千克和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充分利用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知识基本上是空白的情况下,将这两个重量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和构建,进而来完成概念的形成。事实证明,学生只要对其中的某一个重量单位掌握了,那么另一个概念也就迎刃而解。反思二:教学时,我先让

2、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的重量,说说感受,初步感知1克是一个很轻的单位。随后我让学生找一找桌上约重1克的物品,交流估量的方法和能力。为丰富克的感知,让学生感受10克要几个硬币,20,50,100克呢?在此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再让学生估量苹果和盐的重量,在教学1千克的时候,我让学生猜一猜1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哪个重,哪个轻,为什么?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是看质量而不是看体积。最后比较了1克和1千克的不同与联系。进而加深了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和理解。整节课教学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了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另外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