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说课稿.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6852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趣》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童趣》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童趣》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童趣》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童趣》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趣》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四、专业能力与实践 作业表单4“精彩绽放”精彩课堂”或精彩说课省市县名称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网络班级小学语文1班任职学校安定区李家堡初级中学姓名焦娟娟作业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第一阶段本人撰写的教学设计,在本校上一节公开课并进行反思说课,对应相应的分层要求选做一篇作业,提交到网络班级进行互评。n 角色适应期教师:提交一份自己的上课实录;n 经验积累期教师:提交一份自己的上课实录并说课;n 专业成熟期教师:对一堂课从备课到上课进行全面评价。(上课或说课的文字、录音或录像均可)作业内容第5课童趣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定位 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

2、是清代作家沈复的作品。课文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这是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初中语文的起始阶段中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 2、课程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第一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悟写作意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本课的要求是反复朗读,感知课文整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品味文

3、中的童真、童趣。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部分字词含义,理解作者儿时富于想象、幻想的性格特点。 四、说教法 根据第一单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教学要求,我将采用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朗读来品味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用讨论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五、说学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本课教学我将给学生以下指导: 1、教给学生朗读和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2

4、、教给学生理解文言词语、读懂文言大意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质疑,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六、说教学设想教学本课,我采用“线索式”教学思路,即“一线串珠”式的整体阅读教学思路,这是一种创新式的教学思路。用钱梦龙老师的话来讲,就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这个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并在探讨这个目标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这个关键问题就是“怎样理解文中的童真童趣。”我设计了如下步骤: 1、感知童趣: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教师范读进而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观

5、,训练学生感知文字的语感,初步感知童趣。 2、理解童趣:通过默读、质疑、讨论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理解童趣。 3、品味童趣:通过讨论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身体验品味童趣,进行情感教育和感情熏陶。 七、说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展示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情境导入,激发共鸣。(二)感知童趣 1、朗读并运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2、学会朗读。3、学会表情朗读。 以趣激趣,教会朗读方法。用好的朗读,诱发兴趣,培养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三)理解童趣 进行分散性学习:1、阅读、质疑、讨论。2、理解字、词、句。3、讨论,解疑。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四)品味童趣 进行集中性学习:讨论三个问题:(1)文中哪个词最能表现独特的心灵感受呢?(2)很平常的事物,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这么美丽而奇特呢?(3)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体验吗? 这些问题的设计1、帮助理清思路并理解“物外之趣”。2、联系生活,引导体验并获得情感的熏陶。3、同上(五)课堂训练1、 指导背诵。2、检验学生掌握文言词语的情况并积累词语。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二。 达到朗读成诵。检验学习成果,积累文言词语。(六)课外延伸 以“童趣”为题,写一篇的短文,突出“童趣”。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维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