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中修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682169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道路中修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市政道路中修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市政道路中修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市政道路中修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市政道路中修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政道路中修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中修设计说明.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道路中修工程 说 明 S1-2一、设计范围及设计依据1、设计范围及建设规模本项目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设计范围为路面病害处理及中修罩面、平面交叉及雨水管线排水系统维修。本项目路线全长1.014公里,路基宽度20米,路面宽度为14米,单侧人行道宽度为3米,等级路交叉3处。2、设计依据:(1)XXXX新区管理委员会对该项目的设计委托; (2)业主提出的有关意见和要求。3、采用规范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193-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 194-201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

2、69-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50-078-200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H10-2009)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H30-2015)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97-20

3、09)其他相关城市及公路现行规范、规程和定额等 二、路况调查1、主要技术标准本项目位于XXXX新区境内,道路总体呈东西走向,起于XX路,止于XX路,路线长度1.014km。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本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现有路面结构为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道路横断面路基宽度20米,路面全宽14m,横断面布置为3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3.5m车行道+3.5m车行道+3.5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车行道横坡:双向1.5%,采用直线路拱,坡向外侧。人行道采用向内1%坡度。3、病害调查

4、及评价该道路自建成通车以来,经长期使用路面出现了龟裂、沉陷、坑槽等病害。块裂 龟裂坑槽 修补根据XXXXXX路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XXXX路中修工程检测报告,本路段通过弯沉测试计算(剔除特异点后)原路路面代表弯沉值为56.1,路面强度系数SSI均大于0.61,评定为次,路面整体强度较差;本项目检测PCI为53.49,评价为差;根据规范要求需对路面基层进行处理以增强路面整体强度,但由于本路段为小区区间道路,交通量不大且以轿车及观光车辆为主,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业主对道路使用的要求,特拟定本项目仅恢复路面使用功能的设计,全路段采取中修罩面,本次路面中修预期使用年限为4年。三、设计方案1、中修罩

5、面设计针对本路路面病害情况,先对路面病害处理,道路两侧铣刨后增设平边石,路面洒布热沥青黏层,再铺设沥青道路专用防裂布,然后再采用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进行中修罩面,设计高程按原路面设计高程增加4cm。罩面后采用热熔型涂料重新划路面标线。对原路面病害处治完成后,铣刨原路面标线,并清除路面上的泥土杂物,然后进行罩面。2、病害处置(1)龟裂、坑槽重度龟裂、坑槽需开挖槽口,根据开挖后揭示的路面结构层破损情况,确定槽口的开挖深度。当面层破坏则开挖至原路面面层底部;当基层也破坏则开挖至原路面基层底部。开挖槽口:对龟裂处路面进行开挖,开挖深度至已经松动的基层处,开挖形状必须规则,槽

6、壁垂直,面层各层间应开挖成台阶式,台阶宽度不小于15厘米。清除坑槽内浮尘、松散颗粒等杂物。面层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填筑,面层槽内壁涂刷黏层油。基层部分若槽口开挖面积小于62.5米时采用C15微膨胀混凝土填筑,若面积大于等于62.5米时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填筑。(2)裂缝重度裂缝开V形槽灌沥青砂处理。(3)沉陷根据在沉陷处的钻芯情况,病害已发展至基层或底基层,故处治措施同重度龟裂、块裂。3、人行道及路缘石等设计根据现场调查,原路未设置人行道,应业主要求本次中修补设人行道,人行道采用4cm花岗岩火烧板+2cm M10水泥砂浆+15cm C25水泥混凝土的结构设计,人行道外侧设置镶边石,采用

7、79cm10cm6cm(长宽高)规格的机切花岗岩。根据业主要求原路路缘石全部更换,采用99cm18cm27cm(长宽高)规格机切花岗岩,支撑混凝土采用C25混凝土;路缘石安装底面设1cm的M10砂浆找平。路缘石内侧与沥青面层接触部位喷洒黏层。根据现场调查,原路未设置平边石,业主要求本次中修增设平边石,在铣刨老路上面层后铺筑3cm M10水泥砂浆+4cm大理石平边石,平边石采用49cm30cm4cm(长宽高)规格机切大理石,平边石在等级路交叉处铺筑时应注意与雨水井的顺接。4、平面交叉维修根据业主要求本次中修仅对等级路平面交叉进行顺接处理,等外路保持原状不变。本项目共有等级路平面交叉3处,分别为X

8、X路与XXX路交叉、XX路与XX路交叉、XX路与XXX路交叉;本次中修设计在与等级路交叉20m范围内铣刨老路上面层后直接加铺与主路路面结构相同的路面结构进行顺接。5、管道排水维修根据现场调查原路排水系统使用状况良好,部分雨水篦子破损,无法维修或利用,应业主要求本次设计更换全线雨水篦子及井圈,雨水篦子材料采用球墨铸铁,井圈材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6、安全设施设计本项目在K0+702处有一道涵洞,使用状况良好,未设置安全设施,本次中修设计增设人行道后存在安全隐患,需增设波形梁护栏。四、原材料及混合料的技术要求1、原材料技术要求路面用沥青、水泥、碎石、砂、矿粉等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行业规范规定的技

9、术指标要求。a、沥青为提高面层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分区及交通等使用要求,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上面层设计采用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选用道路石油A级70号沥青作为基质沥青;下面层选用道路石油A级70号沥青。制备改性沥青时,应采用适宜的生产条件和方法进行,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改性剂剂量和适宜的加工温度。改性剂在基质中应分散均匀并达到一定细度。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 标单位AH-70针入度(25,5s,100g)0.1mm6070针入度指数PI1,不小于-1.5+1.0软化点(R&B) ,不小于4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10延度,不小

10、于cm2015延度,不小于cm100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闪点,不小于260溶解度,不小于99.5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FOT (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0.8残留针入度比(25,5s,100g),不小于61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6残留延度(15),不小于cm15b、粗集料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相关规范的规定选用。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的性能,应选用石质坚硬、抗冲击性能好、近正方体颗粒的碎石石料,其石料磨光值应大于38。粗集料与沥青应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其黏附性不宜低于4级。上面层集料需选用玄武岩,下面层材料

11、可采用花岗岩。c、细集料沥青混凝土细集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对细集料的规格要求,上面层细集料应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组成的人工轧制的玄武岩细集料,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d、填料沥青混合料的矿粉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清除干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由于下面层碎石采用花岗岩,为了增加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和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需在混合料中掺入矿料总量2%的消石灰粉或水泥以代替填料。e、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

12、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水泥,3d胶砂强度应不小18Mpa。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不得采用。水泥各龄期强度、安定性等应达到相应指标要求,要求水泥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大于6小时,以便基层、底基层施工。如采用散装水泥,在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7天,且安定性合格后才能使用,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高于这个温度,若必须使用时,应采用降温措施。f、基层碎石基层用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轧石场轧制的材料应按不同粒径分类堆放,以利施工时掺配方便,采用的套筛应与规定要求一致。基层用级配碎石备料建议按粒径9.531.5mm

13、,粒径4.759.5mm、粒径2.364.75mm和粒径2.36mm以下规格筛分加工出料。g、水沿线工程用水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有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2、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a、罩面面层罩面面层采用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矿料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AC-13C矿料级配表筛孔尺寸(mm)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通过量百分率(%)100901006080305320401530102371851248路面抗滑性能指标可按下表执行。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指标年平均降雨量(mm)质量验收值横向力系数SFC60构造深度TD(m

14、m)5001000500.50注:1 应采用测定速度为601km/h 时的横向力系数(SFC60)作为控制指标;2 路面宏观构造深度可用铺砂法或激光构造深度仪测定。面层混合料按马歇尔试验法进行配合比设计,以确定合适的改性沥青用量及矿料级配,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及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BB14/T 160-2007)的要求。b、面层处治:8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面层处治矿料级配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其矿料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AC-20C矿料级配表筛孔尺寸(mm)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通过百分率(%)1009010074906282507032462236162810226164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