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9681219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教学案例.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1. 教材分析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1922年,徐志摩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吧;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通过典型意象的塑造渲染

2、了优美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2. 学生分析再别康桥被收入高一语文读本中,高一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特点及鉴赏方法不太了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鉴赏现代诗歌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品读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也是新课标关注学生多方位的情感体验的要求。针对高一学生特点,可采用感情朗读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鉴赏。3. 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分析意象的作用。 (3)朗读诗歌,把握作者感情。4. 教学准备(1)研究教材:分析再别康桥的诗歌特点,根据高一学生特点初步确立教学目标。(2)网上搜索:搜索英国剑桥简介

3、,徐志摩本人经历简介,本诗写作背景介绍。搜索再别康桥的网上课件、教案、视频朗读及朗读的背景音乐,对其进行学习研究之后,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编写学案,制作教学课件,为课堂教学做准备。(3)组织预习:课前下发学案,包括课前预习案、课中学习案和课后巩固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学案上的预习题目,并写出自己的疑难点或困惑点。(4)以学定教:教师根据学生学案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疑难点,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案。5. 教学思路 基本以“三步四环节”为主,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自主导引式生态课堂特点: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正音朗读讨论意象,小组交流朗读品味,把握情感巩固训练,写作提升布置作业,课后

4、延伸6. 教学方法本首诗语言优美,对诗歌语言及感情的赏析是教学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朗读教学贯穿始终,采用了教师范读,视频范读,学生个人配音朗读、齐读,师生合作读,赛读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赏析、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对于诗歌的意象赏析,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由小组讨论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意象,再讨论分析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最后由学生画出作者的感情变化图,通过分析意象进而把握作者感情。7. 教学课时:1课时一、 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学生合唱李叔同的送别【出示课件】: 李叔同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

5、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离别是个永恒的主题,自古到今,在“长亭外,古道边”流传着多少离别的凄美故事。这节课我们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来感受徐志摩对康桥的别样离情。(二)展示目标【出示课件】(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分析意象的作用。 (3)朗读诗歌,把握作者感情。(三)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学案的生字词【出示课件】给划线字注音:青荇( xng) 长篙(go ) 枯槁 (go) 蓬蒿( ho ) 漫溯( s ) 朔风( shu ) 满载( zi ) 下载( zi ) 记载( zi ) 笙( shng )箫 (四)指导朗读 1. 一学生读。读完后谈体会:为什么这样读? 感情:惆怅、惜

6、别 语调: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 2. 教师指导朗读方法,范读两小节,由学生继续朗读。读完后学生评价。3. 播放视屏朗读【黄磊视频朗读】学生评价:读的怎样? 找出错字:青荇 似的 漫溯(五)讨论交流,赏析诗歌 思考:你最喜欢诗歌中哪个小节,请从意象、修辞或感情等角度加以赏析。【出示课件】(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每组推选代表交流展示)以下是教师提问、点拨及小组讨论展示的主要内容,按诗歌小节顺序记录如下:(1)第一小节学生赏析:三个“轻轻的”创设了宁静和谐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在“招手”间透露了对康桥难分难舍的感情。师: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离别诗,离别对象大都是什么?如:与君离别意

7、,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生:离别的对象大都是人。师:很多离别诗感情是很悲伤的,再别康桥的感情有何特点?如: 柳永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杜甫兵车行,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生:再别康桥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没有叮咛嘱托,没有痛哭流涕,没有尘世的嘈杂,是那样宁静和谐,给人清新飘逸的感觉。只有淡淡的忧愁,忧伤中充满美感。 (2)第二小节 师:为什么是金柳? 生:柳树在夕阳笼罩之下,带有了一层金黄色。师:柳树和新娘有什么相似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生: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有依依不舍之态。作者把

8、无生命的景语比做有生命的活物,表达作者对康桥的爱恋、眷恋。师:你能把这一小节写成情景性描写的句子吗?生:康桥边的杨柳柔媚无限,在夕阳映衬下,发出灿烂的金光,犹如一位羞涩的新娘。粼粼的波光里映着娇艳的倒影,同样也深深地映在我的心里。师:在古诗中柳树这个意象通常有什么含义?【出示课件】“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表达眷眷难舍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王唯送元二使安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确定:柳树表示送别时的难分难舍或者离别后的思念伤感之情。师:送别诗常用的意象还有哪些?

9、确定:柳树 长亭 雨 酒等,渲染悲伤的氛围。学生朗读这一段,要读出感情。(3) 第三小节 师:青荇有什么特点?“招摇”有什么效果? 把它换成“飘摇、晃动”可以吗? 确定:“招摇”有主动的感觉,是拟人的写法。类似“逍遥”的意思,显现出水草在康河的柔波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很形象很生动。“油油的”:“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因此作者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出示课件:康桥情结】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

10、问或者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教师读,然后解释含义。1922,康桥再会吧 1926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作者第三次到康桥,在归国途中满含感情的写下了再别康桥,这也是作者最后一次到康桥。3年后,作者乘坐的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35岁。一学生朗读这一小节。(4)第四小节学生赏析: 把潭水比喻成天上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梦指昔日的愿望和理想。师:为什么说“沉淀着”?作者的梦实现了吗?【出示课件】胡适曾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

11、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胡适追悼徐志摩) 徐志摩的理想主义和诗化生活在现实生活里不免显得单纯和虚幻,在他回国后不久,便在现实中碰壁,虽然他也悲伤和绝望过,但“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作者对爱、自由、美的追求,没法成为现实,在康桥作者对林徽因的爱也未成为现实,所以他的梦碎了。但一直深深的沉淀在自己心里。这段的感情应该是伤感的。朗读这一段。(5)第五、六小节学生赏析: 寻梦漫溯放歌高兴、愉悦,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甚至要放声歌唱了。师:但是诗人为什么又说不能放歌?前后矛盾吗

12、?讨论后确定:诗人思路急转,由幻想回到了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别离,不仅别情缕缕,离绪重重,消失了的梦永远无法追回,他已不能放歌。不想打破这宁静与和谐 无限依恋、百般珍惜。夏虫为什么沉默?夏虫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怀,为作者的深情而沉默。在此,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朗读。(6)第七小节师:作者为什么不带走一片云彩?生:“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想破坏康桥的和谐美。 作者已把对康桥永远的爱装在心里了。其实本来云彩也无法带走,是夸张的写法。 师点拨: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了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古诗中也叫重章叠唱,叫复沓。这对于表达感情起什么作用? 强调那种难分难舍的离情。(六)把握感

13、情,朗读品味师点拨:意象的运用使得文章充满美感,我们眼前宛如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这画面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是静态的还是动静结合的?在这摇曳多姿,宁静和谐的画面里,作者就要离开他深深眷恋的康桥了。赏析时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感情是起伏变化的,同学们能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图吗?小组讨论后两个小组板书,学生稍作解释。师:理清了作者的感情变化,我们可以顺着这条线索,更好地朗读品味这首诗。2生配乐朗读【配乐朗读】,全班齐读。(七)巩固训练,写作提升师:有人说诗人对康桥的欣赏和赞美,实际上就是对大自然的美和爱、对和谐的欣赏和赞美。我同意,但我同时觉得诗人更爱康桥的博大、包容以及康桥给人的精神濡养。我们潍坊一中

14、同样有容雅文化,包容大度,志趣高雅,同学们也深爱着我们的学校吧?下面同学们创作离别诗一首。【出示课件:巩固训练】 4位同学朗读了自己创作的离别诗。教师评价。结束语: 同学们,爱我们的学校吧,做个感恩的人,做个包容大度、志趣高雅的人,那样,潍坊一中也会成为你心中“永远的康桥”!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让美充满诗的心灵,让诗的心灵充满美。(八)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完成课后巩固学案题目。二、 教学反思笔者在2011年4月参加了潍坊市区的优质课比赛,所讲的再别康桥有以下几个优点:学生合唱送别诗导入,为本节课学习离别诗渲染了浓浓的悲伤氛围,便于学生进入情境;重视诗歌朗读,朗读形式多样化,并且贯穿整节课,有利于学生把握作者感情;突出诗歌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军事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