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妇科和儿科复习要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968028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妇科和儿科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临床妇科和儿科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临床妇科和儿科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临床妇科和儿科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临床妇科和儿科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妇科和儿科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妇科和儿科复习要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儿科资料1、 各年龄分段:p604(1) 胎儿期:怀胎最初8周为胚胎期,从第9周起到出生为胎儿期,胎龄满37周后出生的小儿为足月儿。(2) 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满28天为止的4周称为新生儿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生后7足天又称为围生期。(重点注意)(3) 婴儿期: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为婴儿期(生长速度最快)(4) 幼儿期:1周岁以后到满3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5) 学龄前期:3周岁以后(第4年)到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6) 学龄前:从6-7岁入学到12-14岁进入青春期为止为学龄期。(7) 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青春

2、期。一般从1020岁。PS:了解儿童基础医学特点和儿童临床医学特点。P604-6062.试述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A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各年龄期非等速进行 B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C生长发育具有一定规律,遵循由上而下,由近而远,由粗到精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D具有个体差异,因遗传,性别,环境影响,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2、 婴儿喂养:三大营养物质: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其中糖是最主要的功能物质,提供婴儿所需总能量的30%-60%,而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35%40%母乳喂养的优点:降低婴儿死亡率;降低婴儿患

3、病率;减少营养不良危险性;经济方便、省时省力、温度适宜;增进母婴感情;有利于减轻新生儿黄疸;减少母亲患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可能性。辅食添加:辅助食品:是除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外、为过渡到成人固体食物所添加的富含能量和各种营养的食物。添加目的:为完全断离母乳作准备,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适时添加辅食可促进婴儿咀嚼、吞咽功能以及味觉发育。添加时间:在婴儿4-6月龄时逐步添加辅食。过早添加会增加婴儿对食物过敏和肠道感染的机会,过迟添加会使婴儿错过咀嚼、吞咽功能和味觉功能的发育。添加原则:从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应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不能同时添加几种。3、 新生儿出生各项指标:(1)

4、 胸围:约32.4CM 头围:34CM; 1岁时胸围等于头围,后来胸围大于头围,差距约等于岁数(2) 呼吸:正常新生儿呼吸次数一般为40-45次/分。小于1岁小儿呼吸次数(每分钟)是3040次。(3) 脉搏:新生儿的脉搏以每分钟120140次为正常。一个月至1岁110-130次/分。4、 根据胎龄分类:p607(1) 足月儿: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足周(260293天)的新生儿。(2) 早产儿: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足周(196259天)的新生儿。(3) 过期产儿:胎龄满42周(294天)以上的新生儿。5、 根据体重分类:p607(1) 正常体重出生儿:25004000克之间的新生儿。(2)

5、低体重出生儿: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到2500克的新生儿。(3) 巨大儿:出生体重超过4000(含4000)克者。6、 根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类:p607(1)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个百分位数以下的新生儿。(2)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数的新生儿。(3)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数以上的新生儿。7、高危新生儿: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以下情况情况列为高危儿:(1) 孕母因素:糖尿病史、妊高症病史、前置胎盘、羊膜早破、流产病史(2) 异常分娩史:难产、手术产(3) 新生儿因素:出生时Apg

6、ar评分小于7分,脐绕颈、早产儿、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围产期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引起的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发病因素:(1)孕母因素:孕母患全身性疾病;产科疾病;孕母年龄过大或过小,多胎妊娠(2)分娩因素:脐带原因,手术产(高位产钳,胎头吸引术,臀位引出术等),药物影响(3)胎儿因素: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等。各种先天畸形;羊水或胎粪吸入之时呼吸道阻塞;宫内感染致神经系统损伤。临床表现:(1)轻度:主要表现为兴奋 (2)中度:以抑制症状为主(3)重度:以昏迷、频繁惊厥和脑干症状表现为主治疗(了解):支持疗法;控制惊厥;脑水肿的治疗;纠正低

7、血压,恢复脑血管灌流量;改进脑细胞代谢。9、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特征(常见原因是:产伤、缺氧):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早期发生,脑性尖叫、易激惹、过度兴奋、惊厥等)、抑制症状(淡漠、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呼吸抑制。相关请看p609-611 先出现兴奋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后来出现抑制症状。10、新生儿肺炎:分三种情况产前、产程/时、产后 p612产后感染性肺炎表现(症状):常在出生3天后后发病。患儿常出现呼吸急促、口周发绀、口吐白沫,可见呼吸三凹征。体温升高或体温不升、呛奶、反应差,早产儿呼吸常不规律、暂停。产前、产时、产后感染肺炎区别:(一)产前或产时感染途径(

8、垂直): 1、血行传播:孕母血 胎盘、羊膜 胎儿 2、羊水上行污染:胎膜早破(主要是大肠杆菌)(二)生后感染途径(水平): 1、呼吸道途径:飞沫 2、血行感染:败血症 3、医源性传染:医用器械或手X线检查:X线表现与婴儿肺炎基本相同,X线检查发现肺内广泛小片状或点状阴影。1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由寒冷、感染、窒息、饥饿等因素引起的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影响因素: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寒冷刺激;疾病影响。临床表现最主要最先出现在哪里?重点低体温 全身皮肤冰冷;体温常在35度以下,重症提问小于30度硬肿 先发生于小腿、大腿外侧,然后可延伸至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和躯干,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9、。全身器官功能障碍:心率减慢、微循环障碍、肾衰、休克、DIC病情分度:轻-肛温35度,硬肿范围20% ;中-肛温35度,硬肿范围25%-50% ;重-肛温35或30度,硬肿范围50% 诊断: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寒冷季节出现体温不升、皮下硬肿有反应低下时可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血糖下降,红细胞压积升高、合并DIC时血小板减少等治疗:复温;保证热量和液体供应;纠正酸中毒,改善器官功能;抗感染等。12、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胆红素产生过多; (2)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3)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肝细胞

10、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最主要);(4)肠肝循环增加新生儿黄疸分类鉴别:(重点)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出现黄疸,46天达高峰,足月儿生后2周左右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周。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小于205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mol/L(15mg/dl)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常在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重,足月儿超过205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mol/L(15mg/dl);黄疸发展快,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超过85mol/L(5mg/d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在2周末或早产儿在3-4周末仍有肉眼可见黄疸,或

11、黄疸消退后重新出现。新生儿黄疸最主要的危害: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疾病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疾病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肝炎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胆道闭锁暂时性家族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及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母乳性黄疸代谢、遗传性疾病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疾病:母婴血型不同引起的新生儿溶血:ABO溶血。常见ABO血型不合的诊断: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测定。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疾病: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粪便为白陶土样,转氨酶升高)治疗:(1)光照疗法(蓝光)(2)供给白蛋白和血浆 (3)纠正酸中毒 (4)换血疗法(5)肝酶诱导剂(6)肾上腺皮质激素(7)及时纠正缺氧、控制感染、防止低血

12、糖,酌情应用中医药。13、营养不良(P617)指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常因喂养不当、消化系统发育畸形、急慢性传染病、先天不足(早产多胎)所致长期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由于小儿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一旦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会造成新陈代谢失常,同时伴有各系统功能障碍:如免疫功能下降,患儿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消化功能下降。临床上分: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一)主要症状(体重不增是最早出现的症状)(1).体重下降: 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早期表现。(2).皮下脂肪减少: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部(3).水肿(二)伴随症状食欲

13、下降、腹泻、心音低钝、血压偏低、脉搏变缓、反应差、体温低、精神萎靡,易反复感染或腹泻更加重营养不良。(三)并发症:营养性贫血 维生素缺乏症 锌缺乏 反复的感染 自发性低血糖治疗:消除病因,调整饮食、改进喂养方法、重视轻症的治疗。14、小儿肥胖(P618):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肥胖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最常见于婴儿期、5-6岁和青春期。对身体有影响:明显肥胖儿童常有疲惫感,用力时气短和腿痛,严重肥胖者限制胸廓扩展和膈肌运动,使换气量减少,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对心理影响:自卑,胆怯,孤独,治疗:平衡饮食,增加运动量15、维生素D缺乏症:维生素D2来源于植物,维生素D3来源于动物或光照,两者都要转

14、变成1,25(OH)2D3才具有最强的生物活性VD生理功能: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的吸收,增强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抑制甲状旁腺分泌导致维生素D缺乏原因:先天储存不足如早产,多胎,日照不足,吸收不良如慢性消化道疾病VD缺乏临床表现:(1)V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以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为主);活动期(以骨骼病变为主);恢复期;后遗症期(造成畸形)(2)V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因甲状旁腺功能反应过度导致反应迟钝,不能有效调节血钙至正常水平,产生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表现。主要症状有喉痉挛,体征: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阳性 喉痉挛是该病的最主要死因16、小儿腹泻病:可分为感染性(最多见

15、)和非感染性按临床表现来分:急性腹泻(病程2周):分为(1)轻型: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无脱水及中毒症症状,多因饮食不当及肠道外感染引起。(2)重型:有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有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昏迷、休克。多因肠道内感染引起。脱水是重型腹泻最常见临床表现。丢失的水主要是细胞外液。按体液丢失的程度来分:轻,中,重 (轻重之分的判断是有没有出现周围循环衰竭、有无脱水和水电解质混乱)按脱水性质来分:等渗性(血清钠为130到150mmolL)低渗性(低于130 mmolL),高渗性(高于150 mmolL)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到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以上)以急性感染性腹泻未彻底治疗、迁延不愈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似重型腹泻常伴慢性营养紊乱、体重不增、消瘦苍白治疗原则是:调整饮食,减少胃肠道负担,控制肠道内,外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17、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呆小症,克汀病)有两种: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