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步测试新版商务星球版347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67778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步测试新版商务星球版347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步测试新版商务星球版347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步测试新版商务星球版347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步测试新版商务星球版347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步测试新版商务星球版347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步测试新版商务星球版34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步测试新版商务星球版347(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夏季A城市的气温比B城市的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人类活动2.如图是某探究小组在某山地观测到的气温结果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图中丙地气温最相符的是() A.B.C.D.(2)造成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差异B.纬度差异C.海陆分布差异D.人类活动3.黑龙江省冬季寒冷漫长,生活在哈尔滨的许多退休老人到终年如夏的海南岛三区居住生活,被称为“候鸟族”,造成两地气候差异很大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4.印度人感觉终年炎热,而俄罗

2、斯人感觉冬季长而寒冷,其主要原因是 A.印度人怕热而俄罗斯人怕冷B.印度地势低而俄罗斯地势高C.印度人口多而俄罗斯人口少D.印度纬度低而俄罗斯纬度高5.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C.洋流因素D.纬度位置6.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降水量比北坡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7.下列现象主要受到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是() A.北京比同纬度的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多B.海南岛为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C.台湾山脉的东部降水多于西部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8.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

3、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 A.600米B.3666米C.200米D.2000米9.关于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6B.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多C.青藏高原由于纬度较低,所以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D.各地气候差异都是由地形因素造成的二、填空题10.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三个主要因素是:_因素,_因素和_因素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上升_米,气温约下_ 1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_因素、_因素、_因素等。 12.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_、_和_等 1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_位置和_。 三、综合题14.读图,

4、完成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重庆海拔为_米,峨眉山海拔为_米,两地海拔相差约_米 (2)由图可知,重庆气温为 _,峨眉山气温为_ ,峨眉山气温比重庆低 _ (3)计算得出,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降低_ 15.读亚欧大陆示意图,回到下列问题(1)造成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造成CD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 EF两地中,_地植被类型更为丰富(填字母),原因是:_ (2)最能体现“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的地点是:_ , 它的原因是:_ (前一空填字母) 四、问答题16.想一想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气候差别却很大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方是炎热

5、干燥、人迹罕至的沙漠,自然条件极为严酷而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则降水丰沛,山清水秀,处处鱼虾肥美,稻米飘香,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造成这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A济南距海较远,B青岛位于沿海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夏季A城市的气温比B城市的气温高故选:B【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2.【答案】(1)C(2)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地的气温约是25,丙比甲高2000米,所以丙的气温是2520001000.6=13,分析选项可知,选项A的气温值约为25,选项B的气温约为

6、19,选项C的气温约为13,选项D的气温约为6;故选:C(2)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造成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故选:A3.【答案】A 【解析】【分析】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气温低所以,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

7、阴,因此生活在哈尔滨的许多退休老人到终年如夏的海南岛三区居住生活故选:A【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4.【答案】D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解答】印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得到的太阳辐射强,终年高温,俄罗斯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D 【解析】【分析】造成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原因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受纬度影响低纬度降水多,高纬度降水少。【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世界气候类型

8、: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两侧。一年分为雨季和干季,非洲最广、南美次之、澳大利亚较广;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部中部,终年降水很少,终年高温少雨,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热带季风气候:只在亚洲南亚和中南半岛,终年高温,一年分雨季和旱季;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性季风气候:南北纬2035大陆东岸,一月0等温线以南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温和湿润,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全年降水丰富夏季更多,亚洲、北美、澳大利亚东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且集中夏季;亚洲、北美分布最广,南美局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分布最广

9、,终年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全年温和湿润,气温降水年变化很小;世界的雨极在印度的乞拉朋齐。6.【答案】C 【解析】【分析】受地形影响,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选:C。【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7.【答案】A 【解析】【分析】解:北京比同纬度的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多海陆因素;海南岛为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纬度因素;台湾山脉的东部降水多于西部地形地势因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地形地势因素故选:A【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人类活动等8.【答

10、案】D 【解析】【分析】依据同一地形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一百米,气温下降0.6的规律,我们先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2210=12,用气温差除以0.6再乘以100就可以计算出两地的海拔高度差,120.6100=2000米,由此得出山脚和山顶的相对高度是2000米。故选:D。【点评】依据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来解答此题。考查了如何根据气温差来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考试常见题目,难度适中。9.【答案】B 【解析】【分析】A、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故叙述错误;B、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因素,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多,故叙述正

11、确;C、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所以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 , 故叙述错误;D、各地气候差异除地形因素造成的外,还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人类活动等,故叙述错误故选:B【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二、填空题10.【答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100;0.6 【解析】【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等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100;0.6【点评】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11.【答案】纬度;海陆;地形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故答案为:纬度;海陆;地形。【点评】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要理解记忆。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