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MicrosoftWord文档.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9676568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MicrosoftWord文档.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导质疑探究,训练思维能力吴川一中 杨燕春摘要:在新课改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质疑探究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发散思维;质疑探究;创新思维;举一反三;思维的批判性。新课改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和发展性评价的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养成刨根问底的探索意识,在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中取长补短,开阔视野,自我提高,自我发展,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增强团结协作精神的一条

2、重要的途径。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不应局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而应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互相评价、阅读自学等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质疑探究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进而开展相互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充分与否来衡量,同时,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另一方面,由于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每个概念或理论的建立,每一种元素或物质的发现,每一条化学规律的揭示,都贯穿着化学工作者勇于探索

3、、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目的。一、 参与化学概念的建立过程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化学概念或化学理论是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推导出来的。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化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教学,可分为几步进行:(1)设计探究问题,思考讨论:a、氧化还原反应一定要氧气参加吗?b、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2)开展实验探究:

4、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b、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3)评价反思,知识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自探究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反思,发现闪光点,小结经验与教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4)揭示本质,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出定义。这样,学生经历了演示实验、讨论后,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二、 参与多途径解决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利用化学知识,以及物理、数学方法去解决化学问题,这是化学知识的应用,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例题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弄清问题,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化学问题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再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这样一来

5、,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例1、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 H2(g)+O2(g)2H2O(l);H=-571.6kJmol-1C3H8(g)+5O2(g)=3CO2 (g)+4H2O(l)H=-2220kjmol-1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 KJ, 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 )A、1:3 B、3:1 C、1:4 D、1:1 不少学生对此题都是采用列方程组求解,得到答案B。至此,教师还要继续启发学生思考:本题解答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听后会跃跃欲试,分别相出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十字交叉法:依题意1 mol H2燃

6、烧时放热571.6KJ2=285.8KJ。1 mol 混合气体燃烧时放热38475=769.4 KJ。由十字交叉法:H2 285.8 1450.6 3 769.1 = 1C3H8 2220.0 483.6正确答案为 B解法二、估算法:1 mol丙烷燃烧时放热2220.0 KJ,5 mol混合气体中,丙烷不足一半(即2.5mol)放出的热量就超过总热量3847 KJ了,故丙烷所占比例应小于1:1,应选 B。三、 参与问题的原型与变式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每当解完一道题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并作认真的探究与反思:此解法适用于哪类问题?有哪些局限性?能否迁移到其他问题去?对原命题稍作变

7、形后又该如何解答?教师在讲评例题时不要忽略这一步骤,引导学生反思,形成良好的回顾习惯,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MOH强碱溶液与HA溶液混合后,混合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 学生讨论后发现,酸碱中和生成的强碱弱酸盐MA在水中会发生水解,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呈碱性。答案是c(M+)c(A-)c(OH-)c(H+)。解完这一道题后,还要对原题进行如下变形:(1)若原题的混合液中,已知c(M+)=c(A-),则混合液呈_ 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2)若将原题中的MOH改为弱碱,HA改为强酸,则混合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

8、。经过这样探究,并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进行评价,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很大的帮助。四、 参与对错误解法的剖析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必然暴露一些问题或错误,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剖析这些错误,并探讨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例3、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有些同学会错误的写成:Ca2+ + HCO3- + OH-= CaCO3 + H2O 对于这种写法教师暂时不要评讲,首先组织学生讨论:这种写法是否符合题意?违反什么规律?应如何改正?这时,学生开始活跃起来,认为上述写法违反了物质的定组成定律。教师接着又问:过量

9、的反应物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否一定要符合定组成定律?学生又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启迪下,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书写离子方程式,当某反应物的阴、阳离子都参与反应,若该反应物为不足量时一定要符合定组成定律;若该反应物为过量时则不一定要符合定组成定律。上述反应中,碳酸氢钙为不足量,因此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Ca2+ + 2 HCO3- + 2 OH-= CaCO3 + CO32- + 2H2O五、 参与对问题解法的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时,对同一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法,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这些解法的优劣进行发展性的评价,使学生从比较中学习一些快速简捷的解题方法,提高“巧解巧算”的能力,开阔视

10、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例4、将7.5g镁和铝的合金投入100 ml某浓度的盐酸中,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5 mol/ LNaOH溶液,当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19.6g)时,消耗的体积为160ml。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此问题提出后,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提出各式各样的解题方法,有的学生作图分析,有的学生列出方程组求解,有的学生运用整体分析方法找出盐酸的物质的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快速计算等等。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解题的思路与技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指出不同解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2012年7月15日第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