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某校期末历史考试题.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67577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某校期末历史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2015某校期末历史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2015某校期末历史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2015某校期末历史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2015某校期末历史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某校期末历史考试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封线班 级姓 名20142015学年度高一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 分:100分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2 题,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码准确粘贴在条框码区域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自己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

2、每小题2分,共60分)1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3“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

3、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和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4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5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举行,揭开了中非关系的新篇章,发展了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新中国成立后,下列为中非之间交往奠定基础的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的形成D第26届联合国

4、大会6“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7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8.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9 唐代诗人姚合诗

5、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10.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入11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

6、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关,具有爱国性质 B.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12.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A垄断组织的产生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

7、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1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1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赋税制度的改革,收取货币地租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15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

8、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16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河 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D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7洋务派举办的民用工业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同点是 A都是私人投资兴办的 B都是为适应军事工业需要而兴办的 C管理上封建性极强 D都受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18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1865年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

9、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19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20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

10、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引发了双方的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但到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却废除了航海条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B英荷关系的改善 C英国殖民重心由北美转移到亚洲 D英国实力的衰落22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

11、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23“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241922年苏俄一农民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一个集市上

12、出售,当地官员的正确态度是 A.增加税额 B.处以罚款 C.帮助出售 D.听之任之25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帝国主义对苏俄实行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26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27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全方位”是指 A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B不仅开放沿海而且开放内地 C不仅在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D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采取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28该表是1750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各国及地区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部分)。表格中的这些数据可以证明年份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欧洲23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