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分析题得分诀窍.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9673120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散文阅读分析题得分诀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散文阅读分析题得分诀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散文阅读分析题得分诀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散文阅读分析题得分诀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散文阅读分析题得分诀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散文阅读分析题得分诀窍.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散文阅读分析题得分诀窍 高考散文阅读题是考生最头疼最难得分的一道高考语文试题。笔者今年参加了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批阅的正是第五大题散文阅读题,总分18分的一道题,全省考生平均得分不到8分,令阅卷者感叹不已。其实,考生如果能认真研究往年高考试题,善于总结高考命题规律与趋势,进行科学的分类,掌握必要的解题术语,拿个百分之八九十的得分,应该是不难的。下面笔者以浙江省独立命题4年高考试题为例,谈谈大阅读题的解题要领,以期帮助考生得更多的考分。一、准确分类,掌握试题特征。浙江省的4年高考散文阅读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侧重于记叙的,其一是偏向议论的。2004年刘长春的白鹤翔集的记忆、2007年蔡家园

2、的泰山之思属于前者,2005年的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2006年的法国作家米图尼埃的平面的生活归类于后者。当然这两类文章都是为了抒情,这是所有文章的共性。不同的类型命题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记述类文体主要是指文学作品的阅读,高考大纲要求“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议论类则包括中外实用类文本,高考大纲要求“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理解要求准确解读文本,筛

3、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目光放远一点,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我们必须全面掌握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指代性试题。如2004年第18题“二、三两段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4个特点”;2005年的第19题“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 ;2006年的第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通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

4、“一句的含义,(1)四个动作分别指 (2)”秘密“是指 ”。2007年的第18题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这类试题在原文中不必费大力气就可以找到。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回答“什么特点”这类试题,要学会找形容词,所谓特点就是事物的性质与状态,是形容词去描绘与体现的。作用类试题。如2004年的第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2005年的第20题,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2007年的第20题分析文中画线部

5、分的语言表达技巧。这个试题其实是要你先说表达技巧,然后说其作用。概括赏析性试题。这是2007年的新题型,带有综合性质。是从文章结构,修辞效果,表现手法,主题体现等几个方面来评述的。表面上看起来难以下手,分值也大,细想起来也就是这么些内容。二、掌握技巧,准确切入答题角度。如果说区分类型是阅读理解的前提性工作,掌握的是阅读方向,那么掌握技巧,准确切入答题角度是答题得分的关键。分析四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我们发现特别重视以下角度进行命题。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2004年的第20题和2007年的第21题的设题有

6、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极富深意的结尾切入与设置试题。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这个角度是年年都考的。由上面几点,笔者认为应有两方面的知识储备:一是文章学的知识,一是修辞学的知识。文章段间关系种类有并列、对比、层进、为下文做铺垫、为上文做例证、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起下文、总结上文。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景物描写的作用:1、烘托了的气氛。2、衬托 / 反衬出作者的心情 / 感情抒情方式及作用。方式:直抒胸

7、臆、借景抒情、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作用:直抒胸臆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便于读者理解。借景抒情巧妙地利用景物的特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蓄而深沉 / 隽永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修辞学中尤其要重视对比的作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区分得更加鲜明。浙江省四年高考的所选文章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白鹤翔集的记忆是今与昔的对比,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是物质与精神的对比,平面的生活则是平面与立体的对比。从这里我我们可以得出:对比手法是文章是惯用的手法。04年的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的鹤池环境变化的对比,四十年前的“四围皆松,池水幽深,白鹤翔集”,四十年后“四周没树,鹤

8、池没水,白鹤远离”。三、记取术语,努力靠近参考答案。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笔者认为,为了更靠近高考的参考答案,最有效的办法是熟读甚至背诵近几年的高考参考答案,在答题时再根据具体情况

9、套用其中某些术语。当然要结合原文内容。文章虽然异彩纷呈,但欣赏的角度也就那么几个,最重要的是美是有共性的,展现美的方式也总是大同小异。向考生说个秘密,高考阅卷教师阅卷时找术语是一个任务,也是给分的一个依据。= 相关资讯高考语文阅读题解题思路详解高考语数外最后90天抢分高招高考散文阅读分析题得分诀窍高考语文命题新变化(关注)高考诗词鉴赏捞分12法则高考成语辨析题答题要领高考语文文言句式考点汇总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讲座高考作文标题捷径:套装模板200例高考语文常考错别字集中歼灭高考语文的文化内涵可能会提升高考语文历年失分“重灾区”(关注)高考语文怎样搞好现代文阅读复习高考作文须知:阅卷评分四个梯度- 相关专集高考语文备考资讯汇编高考作文辅导(专集)09高考备考资讯汇编(062)高考备考策略、方法、技巧(汇编)=更多信息在:备战09高考pppp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