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并发症分析.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670939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膜外麻醉并发症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硬膜外麻醉并发症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硬膜外麻醉并发症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硬膜外麻醉并发症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硬膜外麻醉并发症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硬膜外麻醉并发症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膜外麻醉并发症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硬膜外麻醉并发症分析】2007-08-24 23:08原作者: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麻醉科(400042) 刘怀琼 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曾经组织过两次麻醉并发症研讨会,其中硬膜外麻醉并发症所占的分量较大。会议过去已经几年,类似的并发症时有发生,有必要就此分析讨论,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根据收集的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局麻药进入血管内引起中毒反应107例, 局麻药进入蛛网膜下腔内引起全脊麻72例, 拔管困难和导管折断54例, 脊神经根损伤31例, 胆心反射22例, 截瘫12例, 硬膜外血肿压迫5例。 一、 情况分析 (一)药物进入血管内引起中毒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某医院5075次硬膜外麻醉

2、发生21例(约0.4%)。穿刺至硬膜外腔发生出血还是比较多见,出血多时可改换穿刺点,再遇出血则应放弃硬膜外麻醉。至于是否会发生硬膜外血肿,要考虑病人在术前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是否出血量很多不易停止,是否穿刺困难而反复多次穿刺不愿改换麻醉方法。 硬膜外穿刺出血,不一定都会发生药物中毒反应,要视损伤血管破口大小而定。报道中多认为导管进入血管内,这种可能性较小,更大可能是硬膜外注药后升高了腔内压力,促进局麻药从血管破口进入血液。尚需实验证实。要区别导管是否进入血管,在血凝固前观察流出速度和压力柱便可推测。 (二) 局麻药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全脊麻偶有发生,处理不当会致死亡。某院25176例硬膜外麻醉中

3、发生6例(0.024%)。多为穿刺针刺破硬脊膜未被发现,或者是太硬的导管刺破硬脊膜,注射试验剂量后发生全脊麻。及时发现和积极支持循环、呼吸,不至于死亡。 (三)拔管困难和导管折断时有发生,各医院发生率不一样,如2/16264(0.012%)、1/4559(0.02%)及15/8560(1.8%)。除和导管质量有些关系外,过去导管是多次使用,质地变硬,易刺破硬脊膜,且易折断。现在采用一次性导管,发生机会减少。拔管困难和置管顺利与否可能有关,和体位改变也可能有关。打折之处多在导管进入硬膜外腔时,为收缩的肌肉所夹住,或为骨边缘所卡住,用力拔时造成折断。一般断管留在硬膜外腔没有妨碍。某院一例断管遗留1

4、5年无后遗症,我们一例也有15年之久。也有报道立即手术取出。 (四)神经根损伤,多是穿刺点偏离棘突中线,越过横突,在椎间孔附近刺伤神经根。多发生在初学者。虽然病人在36月可愈,但痛苦很大且不能正常工作。导管在硬膜外腔刺伤神经根机会太少,有报道硬膜外镇痛时,导管压迫神经根造成损伤。 (五)胆心反射造成的心动过缓较多见,容易处理,如果未及时处理,或者同时伴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严重的手术刺激,可发生意外的心跳骤停。这与硬膜外麻醉不完善有关系,为安全起见多采用全麻。发生率无详细的统计资料。 (六)截瘫的发生较少,但后果严重,发生截瘫的原因与肿瘤有关者4例,术前应重视病史询问,加强检查,病人可能没

5、有预兆的症状和体征,硬膜外麻醉后才引起截瘫,可能与硬膜外腔压力升 高有关。硬膜外腔注入空气过量,结果在脊髓周围形成环状压迫。此外操作粗暴,直接刺入脊髓,甚至置管注射局麻药,造成脊髓损伤。脊髓缺血也可导致截瘫,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或肾上腺素过量,易造成缺血性损害。 (七)硬膜血肿压迫,发生在以下情况:穿刺困难,反复操作,出血量多,形成血块。腹腔内压 力过高,如足月妊娠、腹水过多、腹内巨大肿瘤、肠梗阻等,硬膜外腔静脉发生怒张,穿刺时易 损伤出血形成血肿。有凝血功能障碍的,多数在麻醉前就放弃了硬膜外麻醉。 二、预防措施 (一)严格选择适应证 要严格掌握硬膜外麻醉的适应证。脊椎畸形者穿刺多半困难,勉强穿刺

6、出血机会多。脊椎疾病如椎管内肿瘤,脊椎结核伴有冷浓疡,脊椎外伤,曾作多次硬膜外麻醉者,都不应选作硬膜外麻醉。凝血功能障碍者应为禁忌。特别要排除一些内科疾病,常有误诊为外科疾病而手术者更应警惕。易发生血流动力学紊乱的病人,硬膜外麻醉是不适宜的。有报道一心肌梗死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上下肢驱血带后死于新的梗死。不要将硬膜外麻醉看作是简单技术操作,有求必应,吊以轻心。 (二)改进操作技术 目前操作技术不规范,没有操作规程。多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与操作有关。现在多用侧穿法,穿刺点离开棘突中线在1cm以内,穿刺针与皮肤垂直进针抵达椎板背面,渐向正中倾斜,在腰段可直接探找黄韧带,在胸段则抵触棘突根部,穿刺

7、针方向可向头端渐倾斜,每次倾斜约23mm,幅度不宜过大,针尖不离开椎扳。抵黄韧带有质密感,针进入黄韧带后有落空感。主要靠手感,注射器内气泡不压缩,只是客观反映,不宜过多注入液体或空气。穿刺成功后置管应该很顺利。置管前应检查导管质量,包括硬度、韧性、有无折痕等。如果穿刺针有出血,量多成滴应放弃穿刺。少量出血可以置管。如导管内有血回流很快凝固,应拔出换间隙重新穿刺置管,或者放弃操作。至于硬膜外腔出血是否可注入止血药或溶栓药,目前还无人尝试。一般是注入局麻药或生理盐水,如出现血肿压迫,经CT证实可考虑用溶栓药。 对穿刺有出血的病人,术后应随访观察。预计局麻药作用消失的时候,麻醉平面尚固定不变应有警惕

8、,及早作CT检查。争取早作处理,6h以后效果就不理想。 神经根损伤只能采用保守治疗。硬膜外腔发生粘连还很多,特别在多次硬膜外麻醉之后,发生的症状和体征也不一致,有的无症状体征,有的双下肢乏力可达10年之久。硬膜外腔给药要极其小心。 (三)局麻药和辅助药 试验剂量必不可少。必须记住每种药物的一次性总剂量。多种药混用,一次药量相当于每个药相加后的一次总量,短时内这个总量是不能超过的。不管用药途径如何,药物中毒死亡不少,应毕生注意。辅助药尽量肌肉注射,减少静脉用药次数,防止抑制呼吸而又未及时发现。少用氟哌啶和氯胺酮。 (四)拔管困难 报道取导管的方法很多,包括改变体位,注射局麻药,局部按摩,注射肌肉

9、松弛药,骨盆牵引,用秃头针顺原穿刺路径导入,甚至切开取出。也有待几天后再拔。拔断后继续观察有无后遗症,不必大惊小怪。 总之,三句话: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方法,慎重用药。麻醉方法不是雕虫小技,考虑不周全会造成生命危险。硬膜外阻滞麻醉严重并发症分析 文章来源: 2005-12-19 16:12:25 邢学宁李忠田王学斌 2005-12-13 13:08:02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6月第4卷第11期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是国内临床应用较广泛的麻醉方法之一。我院2年来进行了6333例手术,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4655例,占同期麻醉总数的73.5%,发生并发症111例,占2.4%。本文将其产生的原因

10、及处理措施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年龄:最小出生后2天,最大91岁;12岁以下465例,1260岁3316例,60岁以上874例。男2224例,女2431例。手术部位颈部、胸腹部、四肢及会阴部等。局麻药:1号合剂(1%利多卡因+0.25%地卡因),1.6%利多卡因合剂,0.25%0.75%布比卡因。首次量520ml不等,注药后再置管,老年、高血压病、危重症患者减量,直入法穿刺为多。高位硬膜外间隙C 6 T 6 117例,中位T 6 T 12 2221例,低位2067例,骶管阻滞250例,持续硬膜外阻滞为主。麻醉效果:满意4604例,占98.9%,失败51例,占1.1%。麻醉并发症111例

11、,占2.4%,主要有穿破硬膜、导管误入血管、穿破胸膜、导管折断、阻滞范围广泛、全脊麻、神经损伤。2 分析与处理2.1 穿破硬脊膜 本组有7例,2例发生全脊麻。1例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直接从穿刺针内注15ml局麻药,置管困难,用力置入,稍有突破感,随即很快出现全脊麻征象,呼吸困难,高平面脊麻,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手术。另1例甲状腺手术,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穿刺注药后平卧,患者呼吸停止,瞳孔散大,气管插管,对症处理,4h后患者清醒,择期全麻下手术。5例穿破硬脊膜,更换穿刺间隙,重新硬膜外阻滞,小量35ml,分次注药完成手术。术毕硬膜外注0.9%NS2025ml或注射自体血510ml,明显减轻术后的低

12、颅压性头病。2.2 导管误入血管 本组3例,1例从穿刺针注入局麻药,患者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心率增快,血压略升,给予吸氧用镇静抗痉挛药物,症状缓解。2例置管注药,出现上述情况,同上处理,改善,从导管内回吸出血液。2.3 穿破胸膜 1例,此为胆囊切除术患者,穿刺困难,反复进行,误入胸腔,麻醉无效改全麻,术后发现气胸,做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2.4 导管折断 3例发生导管折断,1例在术毕时发现,重新打开腰椎手术切口,找出断5cm导管,另1例断管3cm,拔管时发现,未处理,还有1例置管注药后,针内退导管斜面,硬膜外将导管切断7cm,2例观察2年,无异常不适。2.5 神经损伤 本组5例,穿刺或置管时,患

13、者下肢或一侧肢体触电样感觉,肢体疼痛常规处理,无后遗症,其中1例,一侧肢体酸痛,半年后,症状改善。2.6 阻滞范围广泛 单次注药后置管,阻滞范围不易控制,影响循环和呼吸。2.6.1 低血压 低血压是硬膜外阻滞麻醉常见并发症。本组MAP下降30mmHg70例,占1.5%。主要原因有生理因素:妊娠末期、年老体弱、肥胖等生理改变;病理因素:危重症患者、高血压、心肺疾患、休克等病理改变的情况下,局麻药相对或绝对过量,或者从穿刺针内一次足量注药,均会导致阻滞范围广泛,容易产生严重低血压。2.6.2 呼吸抑制 本组有12例,占0.25%,是硬膜外阻滞的另一严重并发症,一般麻醉平面达T 2 ,局麻药浓度过高

14、,会出现胸闷气短,但SpO 2 尚在正常范围,若呼吸代偿机制不健全,辅助用药不当,会导致呼吸抑制,本组有4例。2例高位硬膜外阻滞用1.6%利多卡因10ml以上,另2例阻滞平向T 3 ,又静注度冷丁2550mg,氟哌利多1.252.5mg,都发生呼吸停止,及时气管插管下手术,缓解了险情。高平面麻醉,膈神经发生阻滞,呼吸抑制随时发生,止痛药、镇静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不当,可加重呼吸抑制。2.7 局麻药吸收中毒 在硬膜外间隙的局麻药,作用于神经根,若经血管吸收入血,达到一定浓度,可发生毒性反应,本组有10例,轻者寒颤、麻木,重者可表现心率快、血压高或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对肥胖、妊

15、娠、腹水和腹腔内占位等患者,硬膜外阻滞麻醉用药,要常规减量。3 讨论3.1 熟练操作技术 穿破硬脊膜,发生全脊麻,神经损伤增多与穿刺操作有关。熟练各种操作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一针到底”是必要的。特殊病例,脊柱病变或畸形,椎间隙异常者勿要硬性反复穿刺,及时更换麻醉方法, 能避免并发症发生。3.2 重视麻醉管理 穿刺顺利不意味着麻醉成功,并发症也常见于麻醉维持过程。(1)加强观察与监测:EKG、BP、SpO 2 是必需的监测项目,力争每台手术必备,早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2)调整机体在最佳状态:并发症的危害程度取决于个体一般状况和抢救是否得当。对危重症者积极准备手术,及时调节生理机能在

16、最佳状态,麻醉手术的风险性将会降低;适时开放静脉,补充液体,吸氧,给小量血管活性药物和强化药是需要的。(3)提倡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避免单次法或一次性注药,能准确调节控制麻醉平面,避免盲目性。(4)合理应用辅助药,阻滞平面超过T 6 ,呼吸、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局麻药浓度最好1.3%利多卡因,0.15%丁卡因,0.5%布比卡因,本组呼吸抑制多与选用药物浓度不合适有关。(5)正确应用辅助药,硬膜外阻滞是一种不完善的方法,加用辅助药使其完善。但辅助药度冷丁、芬太尼等镇痛药均有不同程度呼吸抑制,当硬膜外阻滞造成循环呼吸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之应用辅助药不合理或注射过快,均会导致严重后果,本组呼吸停止就是实例,本组后期多用度氟合剂1ml(度冷丁25mg,氟哌利多1.25mg)慢滴,对呼吸影响较轻。(6)完善硬膜外阻滞的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