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复习题(邹丽编)17.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65328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复习题(邹丽编)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古诗复习题(邹丽编)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古诗复习题(邹丽编)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古诗复习题(邹丽编)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古诗复习题(邹丽编)1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复习题(邹丽编)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复习题(邹丽编)17.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中考古诗必考复习题集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 填空题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 朝的 。他与 、_、_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2、 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留下真诚勉励友人的千古名句是:“ , 。”3、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中“无为”的意思是 无须,不要 ,诗句表达了诗人 豪迈旷达(爽朗乐观)“ 的思想感情。(二) 简答题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的“风烟”有什么作用? 答:写出了诗人所望之地风烟迷漫,友人奔赴之地路途遥远,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2、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对朋友怎样的深情? 意思是:四海之内只要有知

2、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意和宽慰之情,也表达他对友情豁达乐观的态度。3、 首联中“望”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朋友去偏僻之地,诗人远望朋友去的方向,表达了对朋友此行的担忧与牵挂。4、 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好在哪里? (1)这两句诗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2) 表达了一种对友情的豁达态度;(3) 富有哲理,男儿应志在四方,振作精神,积极进取。(三) 、对下列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吧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

3、赴任之地。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填空题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题目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诗人无限惆怅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比喻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尾联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二) 简答题1、 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

4、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新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得惆怅。4、 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三) 对这首诗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首联中

5、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 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又欣慰之情。C. 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 填空题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_,_代的著名诗人。人称“_”。他与杜甫齐名,世称“_”.2、 _,闻道龙标过五溪。3、 李白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和关怀的名句是_,_.(二)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

6、,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三) 简答题1、“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思想感情。2、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 :因为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3、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因朋友

7、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希望明月带情,寄托对友人的同情和关怀。4、 请对本诗的后两句简要赏析。 答: 本诗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四、望岳(一) 填空题1. 望岳的作者_,字_,_(朝代)的著名诗人。安史之乱后,写下了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少诗篇,被历代的评论者称作“_”。2. 望岳中表现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3. 望岳诗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决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豪气的诗句是_,_.(二) 赏

8、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 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石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 第三局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 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三) 简答题1、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雄奇,以泰山的高大和诗人的志向远大作比较,衬托了诗人志向远大,表达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和敢于攀登绝顶的进取精神。2. 、本诗的颔联描写近

9、望泰山所见的景象,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好在何处?答:“钟”字是集中“聚集”的意思,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割”字是“划分”的意思,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且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答:在思想感情和艺术价值方面,诗句反映了作者昂扬向上,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诗中还蕴含着深刻地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4、 本诗紧扣题目中哪个字展开的?热情赞美了泰山怎样的景象?答:“望”, 热情赞

10、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五、观沧海( 一 )填空题1、 观沧海的作者是_,他是_(朝代)_家、_家、诗人,本诗选自_。2、 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句与“大海有关的完整的诗句:_,_.3、观沧海中表达诗人博大胸襟和抱负的诗句是_,_,_,_。(二)对这首诗赏析粗恰当的一项是( )A.“水何”六句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日月” 四句诗全诗写景的高潮,也是诗人感情发展的高潮。B.诗人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喻指自己军事力量的强大,对统一中国充满信心。C.这首诗景情结合,通过勾画沧海壮观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

11、抱负。整首诗格调苍凉慷慨、悲壮激昂。D.透过这首诗中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够感觉到诗人胸襟开阔、抱负宏大、踌躇满志而渴望建功立业的形象。(三) 简答题1.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它是诗人写作的重点吗?为什么? 答:秋天的景象。不是写作重点。诗人通过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自己开阔的胸襟,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答:两个“若”字用得好,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3. 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2、两句作简要赏析。答: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4. 本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诗中所写景物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答:以“望”字统领全篇。实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吃其里。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 填空题1. 天街小雨润如酥,_。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选自 ,作者 _ ,唐代文学家,字_,这首诗通过对 _ 的描写,表现_ _之情。(二) 选择题1下面对手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之景。B

13、 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之情。C “天街”指宽阔的街道。D 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2. 下列表现的自然季节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三) 简答题 请说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两句的妙处。答: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这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一片青绿,客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