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科学史科学家成就实验大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9652788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科学史科学家成就实验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科学史科学家成就实验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科学史科学家成就实验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科学史科学家成就实验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科学史科学家成就实验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科学史科学家成就实验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科学史科学家成就实验大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序号探究历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现及观点意义及其他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必修一P10-111665年【英】虎克发现细胞并命名1838年1839年【德】施莱登和施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学说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极大地推进力生物学的研究进程1858年【德】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2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必修一P65-6719世

2、纪末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的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红细胞中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的单分子层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模型,即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3酶本质的探索必修一P81-821773年【意】帕兰札尼研究鹰的硝化作用,证明胃液中含有消化肉块的物质,胃具有化学性硝化作用。1857年【法】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德】李比希认

3、为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至于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德】毕希纳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1917年【美】萨姆纳认为酶是蛋白质,证明脲酶是蛋白质科学家又相继获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酶的结晶,并证明这些酶都是蛋白质20世纪80年代【美】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序号探究历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现及观点意义及其他4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必修一P101-1021771年【英】普利斯特利经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有人重复实验却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1779年【荷】英格豪斯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完成;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

4、污浊的空气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年【德】梅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880年【德】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证明: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场所。1864年【德】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把绿叶先放在暗处放置几个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避光。过了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曝光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1941

5、年【美】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20世纪40年代【美】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称卡尔文循环5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孟德尔第一定律必修二P2-7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测交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不能叫基因分离定律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孟德尔第二定律P9-11由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测交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归纳为孟德尔第二定律,又

6、称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序号探究历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现及观点意义及其他6基因在染色体上必修二P27-301903年【美】萨顿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与假说一演绎法比较: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 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沦若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假

7、说是错误的。类比推理法:将未知事物同已知事物的性质类比,依据其相似性,提出关于未知事物某些性质的假说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备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有待观察及实验检验。【美】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结论:性状分离为3:1,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测交验证: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结论:实验结果与理论上相同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雌蝇:白眼雄蝇=1:1:1:1;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行排列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必修二P43-4619

8、28年【英】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无毒细菌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1944年【美】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序号探究历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现及观点意义及其他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必修二P43-46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过程 32P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35S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重组实验8DNA分子的结构必修二P47-48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DNA衍射图谱为DNA分子的结构提供数据基础1953年【美】沃森【英】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9基因对性状的控

9、制1957年【英】克里克中心法则的提出序号探究历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现及观点意义及其他1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必修二P110-113【法】拉马克进化学说:提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核心思想: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但核心思想错误【英】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物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促进了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11内环境的稳态必修三P7-9【法】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10、美】坎农提出了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集体的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12促胰液素的发现必修三P23-24【法】沃泰默实验发现: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若直接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他进而切除了通向这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发现这样依能促进胰液分泌。他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这是一个非常顽固的神经反射。之所以说它顽固,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1902年【英】斯他林和贝利斯假设:这不是神经反射而是化学调节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

11、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一起胰液的分泌。验证: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把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证明了他们的假设是正确的。他们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作促胰液素。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激素巴甫洛夫证实了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观点序号探究历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现及观点意义及其他1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必修三P46-481880年【英】达尔文实验: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切去胚芽鞘的尖端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顶端,单侧光照射用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结论: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产生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侧生长快1910年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1914年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的生长,是因为这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1928年温特认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14种群增长模型必修三P66(生态学家)高斯研究草履虫的增长曲线,得到“S型”曲线1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必修三P93-96【美】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能量流动是单向和逐级递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