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第二课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65214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和远航第二课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和远航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一;读:郑和远航。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呢3、过渡:是的,六百年前的一个夏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的船队扬帆起航,开始了震惊世界的远航,这是古代航海史上最壮观的一幕。二、精读课文。(一)相机映示:读: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1、把这段话好好读读。2、你读懂了什么3、就这一段,你想问些什么【引导质疑,如:郑和远航,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范围有多广为

2、什么说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为什么说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二)有了问题,怎么办是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仔细去读读全文,相信你会找到答案。别忘了用不同的符号划出与问题相关的语句,有什么感受可在边上写一写。1、学生读书,圈划批注。2、把学习收获与小组的学习伙伴谈一谈。(三)通过读书,你弄明白了哪个问题【弹性设计】A、当学生说到问题时,导:从哪儿可看出规模之大呢1、抓人山人海两万七千多人体会人多。2、相机映示: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在码头边。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50米,宽60米,有十多层

3、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有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出示:出航及宝船进一步理解规模气势之大。(1)把这段仔细地读一读。学生读书。(2)船队规模之大,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评价读:他读得怎么样再指名读。(3)呀,这宝船好长、好宽、好高啊!你看咱们的教学楼:映示:教学楼、宝船相比长35米150米宽8米60米高四层楼十多层楼指名说。一艘宝船就要好几个教学楼那么大呢!(4)、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相信你会读得更好!齐读。3、还从哪儿可看出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1)示文,再读一段

4、,你从字里行间还能读出什么来特别从哪里(体会郑和十分威武自信)(2)示图,这是个多么威武自信的人啊,你该怎么来读指名读,齐读。4、还从哪儿找到了答案指名说(第6节)5、是啊,郑和远航,规模好大呀!引读: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一;一;三十多个国家。出洋七次,长达28年;范围之广,到达了30多个国家。6、出示:航行图。这就是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图。郑和前三次下西洋到达古里即返航,后四次则横渡印度洋,到达了阿拉伯及非洲的东海岸,最远到过木骨都束、索马里和肯尼亚。7、引入历史资料:在郑和远航87年后,哥伦布才开始为期十年的到美洲的四次探险;在郑和远航的114年之后,麦哲伦才开始那

5、次环球的航行。他们率领的船只只有两三艘,随从不过2、3百人。8、所以书上说,读: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9、此时此刻,你最想说:B、当学生答到问题时,导:你是从哪里读明白的1、把第5自然段再细细地去品味一番,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当学生讲到遇上险恶的风浪时,导:(1)谁的眼前也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再指名说。(2)书上这样写道,映示: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同时播放海浪声。把这句再好好地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感受3、当学生讲到遇上海盗时,导:还有谁想说4、从1405年到1433年,2

6、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遇到到险恶的风浪,遇到过海盗的袭击,还会遇到;一;一;5、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一;一;引读课文。再映示;一;一;读:镇定自若严阵以待奋勇向前化险为夷;一;一;好一个郑和!6、此时此刻,你想送郑和一句什么话(不畏艰险,有勇有谋,镇定自若。)7、是啊,当郑和的船队从木骨都束回来时,不仅带回来了十七国的使节,他们都同明朝建立了邦交,还带回来了非洲的珍禽异兽,有狮子、金钱豹、麒麟、千里骆驼和鸵鸟等等。所以说,郑和远航,引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谁来用上关联词来说这句话。C、当学生答到问题时,导:你是从哪里读懂的1、认真去读读第四自

7、然段,去文中看一看,听一听。2、船队出了长江口,希望和他们友好交往。你仿佛听到了:映示:国王对郑和他们说:大臣们对郑和他们说:老百姓对郑和他们说:3、是啊,郑和出使,使者态度之友好亲切,且带去了咱们中国名扬海外的丝绸、瓷器。出示:丝绸,陶瓷图片,体会名扬海外,增加自豪感。4、所以说:郑和出使;一;一;示文,有力地;一;一;读: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真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四)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的心情如何呢指名说。三、总结提升。1、郑和最后一次出航,已是61岁,鬓发全白了,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不幸的是,63岁的郑和因积劳成疾,在归途中魂断古里。

8、但是,郑和,这个响亮的名字将永载史册!人们无法忘记郑和,因为人们无法忘记那七次神话般的远航,也无法忘记那个自信威武、有勇有谋的郑和。作为苏州人,我们更不应该忘记郑和,他与苏州的关系十分密切。去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郑和纪念馆向我们征集郑和碑文,你打算在这块纪念碑上刻上什么映示图片。2、写碑文:用几句话不仅要写出他的功绩,还要写出你对他的看法。3、交流。4、让我们永远记住,读: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5、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这个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四、布置作业。同学们,郑和远航今天我们就学到这儿了。课后再去收集有关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资料,和思考课后思考题4。明天我们继续交流。板书:郑和远航威武自信扬帆起航真诚亲切友好交往镇定自若战胜凶险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