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65213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科学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一、大气层 1、大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km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对地球的作用:(1)保护地球免受陨石的袭击。 (2)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温差较小。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3、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4、 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层序高度气温分布特点空气运动对流层0至817km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形成对流平流层817km至55km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水平流动中间层5585km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形成对流暖层85500km呈逐

2、渐升高的趋势外层500km以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各层的高度及气温分布特点如下表5、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6、 空气对流运动发生需要满足温度:上冷下热。在地表附近,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二、 气温1、 天气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刮风、下雨、雷 电等都属于天气现象。2、 气温的测量:(1)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我国使用的气温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2)由于一天中的气温在不断变化,气象观测中需要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 计、最低温度计测量。 (3)在气象观测中,要把温度计水平放置在一个白色百叶箱

3、里。3、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一天中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4、 人体最感舒适的温度在22摄氏度。三、 大气的压强1、 大气压: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2、 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吸饮料、吸盘挂钩等。3、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很大4、 大气压的测量工具: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5、 在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即760mmHg(Hg表示水银)。6、 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2)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4、(3)在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7、 在相同高度上,气压较高的区域叫做高压区,气压较低的区域叫做低压区。8、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高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易出现阴雨天气。9、 气体压强与液体沸点的关系: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10、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四、 风和降水1、 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风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2、 风通常用风向和风速来表示。 分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测量工具为风向标。

5、 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测量工具为风速仪。3、 生活中用哪些方法判断风向:彩旗飘扬的方向来判断、树枝被风吹动的方向来判断来判断 炊烟飘动的方向来判断4、 湿度:表示空气中的水汽的多少。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的水汽就越多。5、 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 干湿球湿度计的观测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的示数,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的示数,然后计算出干 湿球温度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6、 从相对湿度表中可知相同气温下,干湿球湿度计上的示数差越大,相对湿度越小。 气温越高,干湿球湿度计上的示数差越小,相对湿度就越大。7、湿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越丰富,成云、降水

6、的可能性就越大,故可根据相对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的趋势。8、当空气中的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空气所能容纳水汽的能力下降而达到饱和,水汽就会发生凝结。 (1)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 水汽凝结的条件 (2)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 (3)空气中有微小的灰尘颗粒9、 降水的形式主要有:雨、雪、冰雹等。降水量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单位为毫米。五、 天气预报例:天气预报:桐乡明天阴到多云,有时有小雨,降水概率15%,西北风3级,气温15 23。12小时降水量(毫米)等级大于30暴雨1530大雨515中雨小于5小雨 云量与降水等级总云量占空比列天气状况8/10以上阴5/108/10多云3/105/10少云

7、3/10以下晴2、 天气预报中的“15 23 ”表示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3、“降水概率15%”表示发生降水的可能性大小。4、天气图:用来表示天气形势,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5、等压线: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根据等压线可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和低压。6、锋:影响天气的重要系统,冷暖空气的界面叫锋面。 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做暖锋,常带来降雨、升温天气。六、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 气候的定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

8、个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特征。2、 影响气候的因素37(1) 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越低,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就越多,气温越高 纬度位置越高,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就越少,气温越低(2) 海陆分布海洋中的水的比热大,升温慢,降温也慢,而陆地上以砂、土为主,比热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所以同一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温度高;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3、季风 季风:在大范围区域内,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季风的形成: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 夏季,亚欧大陆气温高,太平洋气温低,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4、气候变化(1) 气温变化是气候

9、变化的重要标志。(2)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把中国近5000年来气温变化将相关气候变化大致分为四个时期:时间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温暖时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寒暖交错时期公元1400年1900年寒冷时期公元1900年以来气候波动时期(3) 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总是表现出波动变化的特点。目前全球气温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中。5、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 改变地面情况,影响局部气候:使当地的气候趋于缓和的活动: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修建灌溉工程使当地的气候恶化的活动: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围湖造田(2)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城市人口集

10、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都消耗大量的 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热和二氧化碳,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七、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的气象灾害1、 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1)季风区是指夏季风能到达的地方。 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季风气候的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月份分配不均。2、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2)干旱气候的特点和成因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气候的一般特点

11、: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很大,全年降水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西部气候干旱的原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之周围高山的层层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受大陆的影响较大。3、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寒潮、台风和洪水(1) 寒潮 寒潮: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是冬半年(秋末、冬季和初春)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寒潮带来的天气现象:剧烈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2) 台风 台风的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做台风眼(空气下沉),那里风平浪静,运量很少; 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空气上升)。 危害:吹倒树木和不牢固建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利处:在干旱季节带来丰富降水,缓解旱情,缓和南方地区的高温。 (3)洪水引发洪水的自然因素:持续性暴雨、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破坏植被。植被的作用:能起到保持水土,增加雨水下渗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