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生药复习资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647460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的生药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最全的生药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最全的生药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最全的生药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最全的生药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全的生药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的生药复习资料(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和记载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的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称为药物。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生药拉丁名组成:来自动植物学名的词/词组+药用部位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疗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材。有效成分: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包括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包括中药材、中药汤剂、中成药。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

2、标准的体现。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 、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93);成书年代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分52卷,列为16部,共载药1892种,方11096条。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糖类的鉴别方法:(1)Fehling 试验:试剂:Fehling试液(碱性酒石酸酮试液 甲、乙,临用时等量混合) 结果:产生砖红色沉淀 C6H12O6+Cu(OH)2C6H1

3、2O7+Cu2O 检测化合物类型:还原性糖类,非还原性多糖需水解后呈阳性反应;(2)糠醛(酚醛缩合)反应,Molish反应 是糖的检识反应,也是苷类的检识反应。特征:糖或苷类遇浓硫酸/-萘酚试剂将呈紫色环于界面上。 反应机理:在浓硫酸作用下,苷分子中糖内部脱水成糠醛衍生物,与酚类试剂缩合形成有色物。皂苷类的鉴别方法:1、泡沫试验 取生药粉末1g,加水10ml,煮沸10min后过滤,滤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如产生持久性泡沫(15min以上)为阳性反应。(中性皂苷的水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可形成较稳定的泡沫,借此可与酸性皂苷区别。)2、浓硫酸-醋酐反应 将样品溶于氯仿中,加浓硫酸-醋酐(1:20)数滴。三

4、萜皂苷:红或紫红。甾体皂苷:蓝绿色。3、 三氯醋酸反应 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三萜皂苷:加热至100 ,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甾体皂苷:加热至60 ,发生变化。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生物碱的鉴别方法:1)显色反应 2)沉淀反应 碘化铋钾-橘红色 碘-碘化钾-棕红色 碘化汞钾-白色或黄白色 硅钨酸-灰白色 磷钼酸-鲜黄或棕黄 苦味酸-淡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荧光反应 呈蓝-蓝紫色荧光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 黄酮、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红紫红色。2)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第三章:生

5、药的鉴定生药的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生药鉴定的方法一般包括:来源(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DNA分子标记鉴定。生药鉴定过程中的取样方法:在100件以下的,取5件; 100-1000件的,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的部分按1取样;不足件的,逐件取样;贵重药材不论件数多少,均逐件取样。1)每一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生药100-500克, 粉末状生药25克, 贵重生药5-10克。2)所取总样品经混合、

6、反复对半递减后,对角取样。3)一般所得样品不得少于做一次全面检查用量的倍,即一份作鉴定用,一份作复核用,另一份保存,保存期至少一年。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烘干法 (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甲苯法 (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减压干燥法 (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生药)灰分测定总灰分测定指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的无机成分以及生药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成分总和。温度500600。酸不溶灰分测定指总灰分中加10%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浸出物的测定方法: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冷浸法 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溶剂为乙醇或甲醇)、醚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溶剂为乙醚)生药性状鉴定包

7、括十个方面:(考十要素)形状:通过肉眼观察药材形状大小:一般药材的大小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色泽:在描述时一般采用复合色,一般把质量好的色泽放在前面,二种色调组成描写的应以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表面特征:是药材性状特征的主要部分。质地:质硬,质软;致密,疏松;质重,质轻;粉性,纤维性;角质性,颗粒性断面: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平坦、纤维性、颗粒性、胶丝、裂隙气:闻到的气味,香气,清香,辛浊等味:口尝,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味感,如乌梅,黄连,黄柏,甘草,党参水试:用水浸泡药材,观察水的特征和药材本身的特征以及变化。火试:有些药材火烧之后,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理化

8、鉴定: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生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一般理化鉴定:1、显色反应:甘草粉末+硫酸橙黄色;2、沉淀反应:生物碱+碘化汞钾沉淀;3、泡沫反应:泡沫指数皂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作用,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泡沫。溶血指数皂苷溶血作用的大小随其种类不同而异,其溶血的最低浓度称为该皂苷的溶血指数。4、微量生华: 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可以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牡丹皮针状结晶大黄低温(针状结晶);高温(树枝、羽状结晶) 斑蝥柱状、小片状结晶 5、显微化学反应:粉末、切片等载玻片+化学试剂沉淀、颜色

9、、结晶、气体 如:黄连+硝酸针状结晶 穿心莲+乙酸+Kedde试剂叶肉组织显紫红色 6、荧光分析:生药化学成分 在日光或紫外光的条件下发生 荧光 第四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1)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位产量变化不显著,则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2)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位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要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 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产量有效成分百分含量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采收方法: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以及春初发芽前采收。2)叶、全草类药材采收:通常在花前盛叶期或花盛期时采收。3)皮类药材的采收方法:树皮一般在清明至

10、夏至之间采收;根皮在秋末采收。4)花类药材采收方法:一般在花蕾期或花初开是采收。5)果实种子类药材采收方法:果实一般多在近成熟或成熟后采收;种子必须成熟采收。6)菌、藻、孢粉类药材和动物类药材的采收方法:视情况而定。7)矿物类药材的采收方法:没有采收季节的限制,全年可采收。(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种枝老熟茎叶茂,虫石贝壳随时找。)生药采收中注意事项:1)保护野生药源,计划采药,合理采挖。2)同一植物体有多个部分入药时要兼顾各自的适宜采收期。3)兼顾繁殖器官的成熟期,保证种群繁殖生长。药材常见的变质现象及预防:霉烂、虫蛀、变色、泛油、分解、挥发、升华、风化等。防霉主要是控制库房的湿度在

11、65%70%为宜,含水量应保持在15%以下。防虫物理治疗方法:太阳暴晒、烘烤、低温冷藏、密封法。化学防治方法:在塑料帐密封下,用低剂量的磷化铝熏蒸,结合低氧法进行。(温度低于18或高于32,湿度要在70%以下。)变色酶引起的变色干燥、冷藏、避光贮藏,温度最好不要超过30,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泛油受潮、变色引起泛油冷藏、避光保存 第五章:中药材的炮制雷公炮制法作者:雷敩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炮制大法作者:缪希雍 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中药炮制:在中医中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临床用药及生产的需求而进行的特殊处理加工的过程。中药材炮制的目的(必考):1)提高药物净度,确保药物质量。2)增强药物疗效。

12、3)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4)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6)矫味矫臭,便于服用。7)便于调剂制剂。8)利于贮运和保存药效。炮制方法:1)修制: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理;2)水制:洗、淘、漂、泡、飞、去心;3)火制:烘、焙、炒(清炒/加辅料炒)、煅、淬、炙(蜜炙、醋炙、酒炙、姜汁炙、盐水炙、油炙、羊油炙)、煨;4)水火共炙:煮、蒸、燀;5)其它炮制法:复制法、发酵、制霜、发芽法。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称为复制。如复制半夏、复制天南星。发酵:利用酶的作用,在适当的温度下,并给予充足的养料而发酵成曲,如神曲。制霜:

13、霜是指药物体轻成粉而色白的意思。发芽:将成熟的果实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使其萌发幼芽的方法称为发芽法。 第六章: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影响生药品质的因素自然因素:生药的品种(基源)、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人为因素:采收、炮制和贮藏等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三级标准:国家药典、局颁标准、地方标准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生药中可能混入的杂质、与药品质量有关的项目生药质量的定量控制以化学成分为对象:1)以化学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指标时,应该首选有效成分。进行针对性定量;2)有效成分尚不清楚,可对总成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进行测定;3)有效成分不清楚,质量控

14、制指标应选用“指标成分”。生药化学含量测定考察项目: 1)提取条件的选定 ;2)分离、纯化;3)测定条件的选择;4)线性关系的考察;5)测定方法的稳定性试验;6)精密度试验;7)重复性试验;8)回收率试验;9)样品测定,至少测3批样品。16章重点补充:生药的记载项目包括:名称、基源、植(动)物形态、采制、产地、形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显微鉴定要点根类生药的组织构造:首先区分单、双子叶植物 表层 皮层 维管束 形成层 髓双子叶植物根: 周皮 不存在 无限外韧 明显 无单子叶植物根: 表皮 宽广 辐射型 无 有根茎类生药的组织构造:首选区分单、双子叶植物 表层 皮层 维管束 形成层 髓双子叶植物根: 周皮 有 无限外韧 有 有单子叶植物根: 表皮 宽广 有限外韧 无 不明显发汗:鲜药材加热或半干燥后,停止加热,密闭堆置起来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向外蒸发,当堆内空气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就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似人出汗,故将药材处理的此过程称为“发汗”。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