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镑》的幽默与讽刺——基于人际功能的分析.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645495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万英镑》的幽默与讽刺——基于人际功能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百万英镑》的幽默与讽刺——基于人际功能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百万英镑》的幽默与讽刺——基于人际功能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百万英镑》的幽默与讽刺——基于人际功能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万英镑》的幽默与讽刺——基于人际功能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万英镑》的幽默与讽刺——基于人际功能的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理论,对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中的两组人物进行人际关系分析,揭示幽默讽刺效果产生的根源和途径,欣赏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关键词:百万英镑;幽默;讽刺;人际功能;人际关系1.引言百万英镑(The 1,000,000 Bank Note)是美国著名幽默讽刺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曾被改编拍摄成电影,选入我国小学语文及中学英语教科书,是一部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位诚实而聪明的美国年轻人亨利,由于在海上游玩时迷失方向,不幸沦落到英国伦敦,陷入身无分文的境地,正当他饥饿难耐的时

2、候,两位富人兄弟借给了他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并让他一个月后将钞票原样返还,他们想知道这张钞票会给亨利带来怎样的影响。当亨利迫于无奈,向伦敦人出示这张钞票,结账买单时,曾经对这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冷眼相向的商人们顿时态度大转变, 开始争相为亨利提供食物、衣物和住宿,不断地对其阿谀奉承,拉拢讨好。亨利的社会地位急速上升,直至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故事轻松幽默,极具讽刺意味,抨击了资产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观念,及人的虚伪和势利。幽默中夹杂着讽刺,讽刺中带着幽默,体现出作者对文字的高度驾驭能力。百万英镑的幽默与讽刺主要体现在伦敦人得知亨利是富翁前后的态度大反差上。本文以故事中的对话片段为主要素材,

3、综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方法,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角度, 分析伦敦人与亨利对话时所扮演的角色转变,从冷眼相向到阿谀奉承、争相讨好的态度剧变,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如何通过高超的语言使用技巧,达到强烈的幽默讽刺的效果。2.系统功能语法与人际功能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于其所发挥的功能。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从功能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 即概念功能(ideational meta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人际功

4、能即语言用于人际交流,建立、维持和影响人际关系,表达感受及看法的功能。通过语言的交流,体现社会及人际关系。人际功能分析具体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及人称与呼语。2.1 语气系统语气系统是实现人际功能的主要语法系统。语气系统即说话人选择不同的“语气”,决定自己的交际角色,同时决定听话人的交际角色。韩礼德认为, 语言的交际角色最基本的任务是给予(giving)和求取(demanding),其中交际中的交换物有物品和服务(goods & service) 以及信息(information)两种。因此,交际角色与交换物构成了四种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物品或服务(offer),索取商品或服务(

5、command),提供信息(statement),及询问信息(question),分别简称为提供、命令、陈述和提问。每一种言语功能都由相应的“语气”体现:陈述语气(declarative)实现“陈述”功能,疑问语气(interrogative) 实现“ 提问” 功能, 祈使语气实现“命令”功能,意态疑问语气实现“提供”功能。韩礼德认为,“语气”可分为三种,即直陈语气(indicative), 感叹语气(exclamative), 及祈使语气(imperative)。其中,直陈语气可细分为陈述语气(declarative), 一般疑问语气(yes-no interrogativeor polar

6、 interrogative) 及特殊疑问语气(WH-interrogative)(Halliday, 2000:74; 85-87)。在韩礼德的三种“语气”模型(mood types)基础上,埃金斯做出补充, 增加了三种“ 语气”: 附加疑问语气(tagged interrogative)、省略语气(elliptical clauses)和不完整小句(minor clauses), 使语气系统更加完整、详细而实用。埃金斯还解释了不同语气的用法, 及其所隐含的交际双方的权势地位关系(Eggins, 1997:85-90)。如:使用陈述语气说明说话者扮演着提供信息的角色, 其通常在谈话中具有主动

7、性。特殊疑问语气使用特殊疑问词取代句子结构的一个缺失部分, 期待听话者填补这个缺失,因此说话者处于主导的地位。祈使语气通常用于发布命令, 体现说话者明显处于主导地位。感叹语气通常用于表达对事件的判断或评价,体现说话者的主导地位。省略句通常用于回答之前交谈的内容, 话题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说话者没有选择话题权,因此处于交谈劣势或被动方。2.2 情态系统情态系统指说话者选择不同的情态,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判断。韩礼德把情态意义区分为两种: 情态及意态。情态包括不同量值的概率(probability)和频率(usuality),体现说话者对说话内容的肯定程度; 意态则包括不同量值的义务(obligatio

8、n)和意愿(inclination),体现说话者对自己的提议的强弱程度。韩礼德把情态的量值分为高、中、低三种,如下两个表格所示:情态的三种量值(Three “values” of modality)情态量值高低可以反映出说话者地位的高低。波音顿(Poynton,1985)提出,说话者使用高情态值的情态词可以体现其处于较听话者更高的地位,使用低情态值的情态词则表明其温和的态度,通常置身与较听话者更低的地位。地位高者偏好使用高情态值的情态词(如must, certainly 和surely,),决然及果断地做出结论;而地位低者偏向于使用中、低情态值的情态词,说话留有余地,体现其对听话者的尊重,允许

9、他人发表意见、做出决定。2.3 人称及呼语人称及呼语也是实现语言人际功能的一个重要方法。韩礼德提出,人际意义可以通过人称来体现,包括人称代词(如she, you) 及其所有格(如her, your)。使用不同的人称可以体现不同的人际关系。另外,呼语作为谈话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揭示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角色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3.人际功能分析本文选取亨利在裁缝店的三组典型对话,即亨利出示巨额钞票前与店员托德(Tod)的对话、出示钞票前与店主的对话、以及出示钞票后与店主的对话,显示店员与亨利、店主与亨利,这两组人物交际角色关系的变化。通过分析对比亨利出示钞票前后店员与店主对亨利态度的巨大反差,展

10、示店员与店主作为伦敦人的两个代表,在金钱面前的滑稽丑态,即作者如何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讽刺伦敦人金钱至上的观念及趋炎附势的行为。店员托德与亨利的交际角色关系当衣衫褴褛的亨利进入裁缝店时,没有店员招待他,他只能先开口询问,用了一个陈述语气来委婉地向店员索取服务, 体现了亨利的礼貌谦逊,却遭到店员无声的指示。最后,店员托德用省略性的陈述语气回答“Tend to you presently.”,体现不正式的态度, 且实质上是发出要亨利等待的命令, 由此可看出店员并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较低地位的服务角色,而是置身于比顾客更高的地位。此外,从亨利及托德使用的情态词对比也可以看出说话者的态度及其扮演的交际角色。亨

11、利使用低情态值的“would”,“could”,“should”,“unwilling to”分别地进行礼貌地请求,婉转地建议,及委婉地表达意愿; 而托德则使用高情态值的“of course”讽刺亨利,并郑重肯定地表示该店有能力(“can”)给亨利的钞票找零。由此可看出,亨利彬彬有礼,而托德却气焰嚣张,托德明显以自居与亨利的地位之上。最后,从人称及呼语角度来看,亨利使用的人称中“I”占总数的42%, 而托德使用的人称“I”占总数的71.4%, 由此可见托德显得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在对话中体现的角色地位高于亨利。亨利出示钞票后,当托德接过钞票时,脸上绽出夸张的笑容,而当他看到钞票上的数额时,他的笑

12、容僵在脸上(“froze solid”),几秒钟前涟漪般的笑容突然变成了凹凸不平僵硬的熔岩(“lava”)。这里的比喻与前面托德对亨利的态度的铺垫,共同构成了一幅漫画式的幽默和讽刺,强烈的对比无情地揭露了拜金主义者被金钱所俘虏,在巨额钞票前的狼狈丑态。裁缝店店主与亨利的交际角色关系从语气角度分析,亨利出示钞票前,与店主的对话中, 亨利所用的小句语气100%都是陈述语气,向店主说明情况,而店主所用的小句中,所有的都是特殊疑问语气, 显示说话者比听话者较高的地位,即店主自己选择了较高的主导地位,而把亨利置于较低的从属地位。亨利出示钞票后,亨利的言语中仍然100%使用陈述句,说明他对自己及店主的态度

13、没变, 店主的态度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所使用的陈述语气占小句总数的比例上升到了61%, 而祈使语气比例下降到了16.9%, 感叹语气及省略语气分别为8.45%,不完整小句占5.2%。由此看出店主不再置身于主导地位,而是有意识地降低身份,为亨利提供服务,使亨利的地位突然上升,两者的地位高低发生互换,而这强烈的反差,原因仅仅在于亨利出示的那张巨额钞票,这其中的幽默及讽刺意味昭然若揭。另外,从情态系统角度分析,亨利出示钞票前,亨利及店主的话语中都不包含情态词,而出示钞票后,店主开始斥责托德有眼不识泰山,言语中用了“always”, “cant”, “never could”三个高情态值的词, 表

14、明其对托德的错误进行严厉的斥责,同时把自己的错误掩盖得天衣无缝,把全部责任推卸到托德的身上。体现出店主的不负责任,及处事圆滑世故的性格,这前后反差的对比使读者不禁对其或无奈摇头,或放声大笑。从人称及呼语角度来看,出示钞票前,店主未使用人称或呼语,直接发出一连串的问话(“Well, whats up? Whats the trouble? Whats wanting?”),对亨利视而不见,毫无尊重之意,而亨利还是礼貌地回答了他的问题(“There isnt any trouble. Im waiting for my change.”)。而出示钞票后,亨利只说了5 句话, 其中人称“I” 三个,

15、“You”两个,未体现态度的转变。而店主则说了59 句话,用了33 个人称,其中“I”占6.1%,“we”占6.1%(指代整个裁缝店), “you”占36.4%(其中18.2%指代托德;18.2%指代亨利, 让亨利换上华丽昂贵的衣服, 与其套近乎等),“Tod” 占12.1%(指责托德)及“it/that/they” 占39.3%。可见店主对亨利的态度突然变得客气、友好,而对店员托德还是不停地责怪,并频频发出指示。从出示钞票前后,店主对亨利的态度对比中,可见一张百万英镑大钞对店主的无穷魅力,这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变, 产生的幽默及讽刺效果无疑明显而强烈。最后,从呼语的使用角度,也可以明显看出店

16、主对亨利的态度变化。出示钞票前,店主没有用任何呼语来称呼亨利,而是直接对其发问,索取信息,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而出示钞票后,店主用了10 个呼语称呼亨利, 其中9 个都是“sir”,而另外一个是“my dear sir”,均为礼貌友好、充满敬意的称呼。从居高临下,漠视存在到气友好甚至卑躬屈膝,趋炎附势市井小民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戏剧性的转变无疑是幽默讽刺的最佳体现,令人忍俊不禁,而又无可奈何。4.结束语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节选的百万英镑片段中的人物话语进行了人际功能分析,具体从语气、情态、人称及呼语等角度,展现裁缝店店员托德与店主在亨利出示钞票前后,与亨利的人际关系变化,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马克吐温是如何把故事人物从冷漠轻视到取悦讨好的巨大态度反差,把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者的丑恶嘴脸,通过高超的语言技术,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下,体会出其中浓重的讽刺意味。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