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2)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964530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资料(2)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2)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2)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2)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2)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资料(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资料(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学生的特点简答题(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体现:.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独立性、发明性); .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教育)。(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涉及三层含义:1 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也许性;3. 学生有发展的需要。二、现代学生观(学生的本质属性)简答题(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结识学生: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五性”);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 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5.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二)学生是独

2、特的人: 1. 是完整的人;2. 每个学生均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性);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三) 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四)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内在机智和内因。这表目前: . 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这是她作为主体的基本条件。 2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 教学在于构建学生主体(五)学生是权责主体。 把学生作为权责主体来看待,是现代教育区别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性,也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 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学校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必然要对学生

3、权力有所制约。 第三节师生关系一、概念: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互有关系,涉及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名词解释 有关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代表:赫尔巴特&凯洛夫)和小朋友中心论(代表:杜威&卢梭)。二、内容简答题(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1. 从教师与学生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受授者; 2 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的指引、引导的目的是增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 学生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个体,

4、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和谐协助关系。(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增进的关系(四)社会关系三、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强大的人格力量是,是抱负的师生关系。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具体:教师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领导方式(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教师的智慧; (4)教师的人格因素。 2. 学生方面:学生对教师的结识。3.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

5、&课堂的组织环境(二)、国内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结识)论述题 . 尊师爱生。尊师与爱生是互相增进的两个方面。 2. 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规定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 (师生平等的要义在于理解学生) 3. 教学相长。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 心理相容。指的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行过程中体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伙。 s新型师生关系具有如下属性:平等性、互动性、教育学。(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论述题1. 理解和研究学生。 涉及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群

6、体关系、学习生活环境 2. 树立对的的学生观;3. 尊重热爱学生,平等看待学生; 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 发扬教育民主; 6. 积极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 对的的解决师生矛盾; 8 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第五章 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一、概念: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二、课程类型简答题(一)学科课程V活动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论述题:比较两种课程的不同 1.概念;学科课程(又称单一课程)是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活动课程(又称综合课程、小朋友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

7、织的界线,从小朋友的爱好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代表人物杜威。 2编排方式:学科课程强调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强调多种故意义活动的多元性。 3. 教学方式:学科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去结识种族经验;活动课程以学生实践为主去获取直接经验。 4. 评价方式: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成果;活动课程强调过程性评价,侧重过程。(二)分科vs综合课程(三)必须课程S选修课程(从对学生学习规定的角度来划分)(四)显性VS隐性(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看)(五)国家VS地方、校本(六)基本型vs拓展型&研究型。三、制约课程的重要因素简答题 (注意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比较)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小朋

8、友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规定及提供的也许。一定期代人类文化及科技发展水平。s课程内容是人类历代积累的丰富知识中精选出来的。学生的年龄特性、知识与技能的基本及其可接受性。课程理论。四、课程理论流派简答题(一)活动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又称小朋友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主张课程内容要适合小朋友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吗,规定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没有固定的课程原则和教材。重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填空题(二)要素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又称老式主义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代表人物:巴格莱。重要观点:课程的内容应当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

9、素”,一方面要考虑国家&民族利益;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措施;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三)构造课程论 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其强调学科基本构造的学习要与学生的结识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根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在课程实行上,构造课程论倡导发现式学习法,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直觉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构造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本质差别。前者是在学科课程理论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强调学科构造的重要性,主张课程分科设立,每门学科的课程要根据科学的联系性、连贯性进行编制。s 1.“课程”一词在国内最早见于(唐宋期间) 2.

10、美国出名的课程理论学家泰勒于194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有关课程编制的问题。 第二节 课程目的一、内涵、概念: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自身要实现的具体目的和意图。她是拟定课程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措施的基本,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准则。 课程目的据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可操作性等特点。二、拟定课程目的的根据(一)学习者的需要(基本根据)(二)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三)学科体系三、三维课程目的(基本教育课改纲要确立的课程目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规定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

11、发设计课程目的。三维课程目的是一种整体,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填空题 第三节 课程内容目前在国内,中小学课程重要有课程筹划、课程原则、教材三部分构成。填空题一、课程筹划(课程设立是课程设计的中心和首要问题)(一)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引性文献。名词解释(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筹划的特性填空题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小朋友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特性:强制性;普遍性;基本性。填空题 国内中小学教育具有:技术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二、课程原则 概念:是课程筹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

12、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引性文献,是课程筹划的分学科展开。名词解释 作用、意义: .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畴、深度和构造,教学进度及有关教学措施的基本规定。 2 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根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则,教师应当将课程原则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根据。三、教材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根据,教材是课标的最重要载体,是对课标的一次再发明、再组织。四、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规定论述题(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二)强调内容的基本性与合用性;(三)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措施规定的统一;(四)理论与实践统一;(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六)注意

13、与其她学科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五、课程资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重要构成部分。 2课程资源的分类:a.按空间分布的不同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b.按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条件性 3.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措施:进行社会调查、审查学生活动、开发实行条件、研究学生状况、鉴别运用校外资源、建立资源数据库。 .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中,特别关注几种课程资源: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六、课程构造:课程的横向构造、纵向。简答:选择课程内容时应遵循的原则 1. 注重课程内容的基本性; 2. 课程内容应贴近生活;3. 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特点相适应。 第四节 课程设计与实行一、课程设计(一)概念:是有目

14、的、有筹划地产生课程筹划、课程原则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的活动。P课程筹划一方面要解决的问题是:课程设立。(二)重要模式填空题、简答题1.目的模式 泰勒是美国出名的课程理论学家,她于1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有关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 泰勒原理可以概括为:目的、内容、措施、评价,即拟定课程目的;根据目的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的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的评价课程。2.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填空题二、课程实行(一)概念:将已经编订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她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的基本途径。(二)有效实行课程的条件1.课程筹划自身的特点。合理性、和谐性、明确性、简约性、操作性。 2.教师的特性。教师的参与、态度、能力、交流和合伙。3学校的特点。领导的态度、学校的支持、系统的保障和学校的环境。4.校外环境。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第五节 课程评价与管理 一、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措施、途径对课程的目的、实行和成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和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涉及对课程自身评价和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一)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倡导发展性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别。(二)重要模式:目的评价模式和CIPP评价模式。 (三)课程评价对象:课程方案评价、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