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荡漾月光曲案例杨丽.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9644734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琴声荡漾月光曲案例杨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琴声荡漾月光曲案例杨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琴声荡漾月光曲案例杨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琴声荡漾月光曲案例杨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琴声荡漾月光曲案例杨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琴声荡漾月光曲案例杨丽.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琴声荡漾美丽驻心田月光曲教学案例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在反复阅读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索,居高临下地抓住全文的重点,体会了贝多芬弹曲、谱曲、热爱劳动人民、深入贫苦群众中间的人格精神。在教学中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者架设一座畅通的桥梁,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教学片段师: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月光曲,可我看了半天,文章并没有写月光曲呀,这月光曲在哪呢?生:课文第九自然段就是。师:那是写大海和月光的变化,没写月光曲呀!生:我觉得文章是通过写兄妹俩的联想来写贝多芬的曲子弹得很好的!师:那曲子的旋律、节奏到底是什么呢?

2、请同学们好好地把这段读一读,并小组讨论,然后有条理地告诉老师。(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老师的问题。)师:谁能说给老师听?生:我觉得(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洒遍了银光”是曲子刚开始时,皮鞋匠所联想到的,这时的曲子一定很慢,而且很静。师:那就是曲子很慢,很舒缓,对吗?(板书:舒缓。)生:我觉得月亮刚升起时,照得海面一片银光,这时的月光一定很柔和,那贝多芬弹的曲子也一定很柔和。师:好,看来这时的曲子是非常舒缓柔和的。(板书:柔和。)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遍了银光。”师:谁接着说,后来呢?生:后来(读)“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这时

3、的曲子应该逐渐增强,声音也高些,节奏也应该快些啦。生:我觉得除了节奏快,它的力度应该加强了。生:我觉得这时一定有反复的小节,因为是“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说明曲调有反复。师:那就是节奏也快,弹得也有劲啦,是吗?(板书:快速有力。)谁来读呢?生:(读)“月亮越升越高,朝着岸边涌来”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么读吗?生:“忽然”说明时间很快,所以我读得也快,还有刚才说这时的曲子快速而有力,所以我读“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也读得快,而且有劲。师:他不仅读得好,说得也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师:谁来把皮鞋匠看妹妹这一层读一读呢?看这时的曲子又是怎样的?生:(读)“皮鞋匠

4、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我觉得这时的穷兄妹俩都已经完全被陶醉啦,这儿应该是高潮部分。生:我想这时的曲子一定更快,节奏感更强。师:节奏快了,到了高昂的部分,情绪也就激荡啦。(板书:高昂激荡。)师:好,那谁能从头到尾完整地说一说呢?生(自由说、指名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面对着兄妹俩,按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舒缓的,接着曲子有了变化师: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吗?让我们随着兄妹俩一起来欣赏一下。(放乐曲,生闭目欣赏。)师:听了月光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呢?生:听了曲子,我感觉在一个拥有清幽月光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来到海边,双眼紧闭,感受着大海的呼吸,倾听着大海的声音。皎洁的月光给海面

5、披上了银纱,美极了。忽然,海面失去了平静,海水变成了巨浪,在咆哮,在翻滚,不停地拍击着岸边坚硬的礁石仿佛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海浪。生:音乐响起来,我仿佛置身在小湖边,一轮皎洁的明月慢慢升起来,把平静的小湖,湖边的蒲草、芦苇都镀上银光,异常美丽。忽然,只听一声水花溅落,一条金黄的鱼儿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接着又钻进了水中。接着第二条、第三条一条条鱼儿跃起又落下,似乎正伴着月光跳起了“月光舞”,平静的湖面变得热闹非凡生:听了曲子,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在海面上拼搏。傍晚,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海面幽静而美丽,探险家坐在船舱欣赏着窗外美景。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快把船都掀起来啦,这时的探险家竭尽全力地摆动方向盘勇敢者终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师:贝多芬的琴声让我们也陶醉啦,皮鞋匠正是在这优美的琴声中看到了慢慢升起的月亮,看到了跌宕起伏的大海,我们能在朗读的时候感受大海的变化,并把这变化表现出来吗?(生自己练读。)师:好,谁愿意读?这有三层,你愿意读哪一层就读哪一层。(指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层读。)师:谁能把整个一段读给大家听呢?这次还要找个人和你比,看谁读得好!(两名学生比读。)师:你们认为他俩谁读得好?哪儿读得好?生:师:他们俩读得都很好,各有特色,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