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中学等四校2023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64393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南宫中学等四校2023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南宫中学等四校2023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南宫中学等四校2023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南宫中学等四校2023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南宫中学等四校2023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南宫中学等四校2023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南宫中学等四校2023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生物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个体数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

2、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相对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2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关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该湖泊中部分鱼类数量在逐年下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竞争最激烈B该系统中鲇鱼与乌鳢因食物来源丰富而产量最高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3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

3、,反之亦然B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C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4从某社区随机抽取男女各200人,调查中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8人,患者6人,男性患者12人,则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5.25% B8% C10.5% D7%5图是膝反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膝反射的反射弧共有4个神经元组成B膝反射的中枢是结构C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D电刺激处,伸肌收缩,但不属于反射6新宰的畜禽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肉更鲜嫩,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存在( )A核糖体 B溶酶体 C线粒体 D中心体二、综合题:本

4、大题共4小题7(9分)我国科学家张道远先生通过从耐旱灌木白花柽柳中克隆得到TSOD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转化到棉花中,获得了具备更强抗旱性的T4代转基因棉花株系。下图为转基因抗旱棉花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过程表示用_扩增目的基因的方法。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_。步骤一般用_处理农杆菌,使其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2)将重组质粒导入棉花细胞除步骤所示的方法外,还可采用_。如果受体细胞是动物的受精卵,则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3)外植体培养成为试管苗的过程采用了_技术,利用了_的原理,步骤表示_。(4)为了确定抗旱转基因棉花是否培育成功,可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作探针进行分子水平

5、鉴定,再_进行个体水平鉴定棉花植株的抗旱性。8(10分)请分析回答与微生物有关的问题:(1)微生物接种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_。平板划线时,接种环通过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这一样做的目的是_。(2)要从土壤中分离纯化产脂肪酶细菌时,常常需要进行选择培养,目的是_,然后再接种并培养,接种时挑取了菌液在3块相同平板上划线,结果其中1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落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_。(3)为了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在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液0.1 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

6、91,则每克士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_个。对菌落数目进行统计时,应选取菌落数日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做的原因是_。(4)为长期保存纯化的优质菌种,可以采用_的方法。9(10分)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参与该物质合成、加工的具膜细胞器有_。(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_(请填图中英文字母)方式进行,随后胰岛素随血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的_结合,体现细胞膜的_功能。该种运输方式体现出细胞膜具有_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3)胰岛素属于一种分泌蛋白,教材中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所用方法为_,该实验的因变

7、量为_。(4)A、B、C、D四种方式中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_。10(10分)现有以下四种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大肠杆菌细胞和蓝藻细胞。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四种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体现了细胞的 性,但在结构和组成上都具有核糖体、 、 、 ,使不同细胞之间具有 性。(2)以上细胞中便于通过甲基绿和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是 细胞,这个实验的主要原理是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3)根据 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以上四种细胞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4)蓝藻细胞内含有 (物质),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11(15

8、分)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传染病,传统抗狂犬病毒的抗体产址低、效应低。研究发现,将人源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基因构建的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烟草细胞中,产生的烟草蛋白可中和99%的狂犬病毒。回答下列问题:(1)人源抗狂犬病毒抗体编码基因的偏好性改造:在不改变编码_序列的前提下,对人源抗狂犬病毒抗体基因进行修饰,使其编码基因具有表达_的偏好性。(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之前,为了便于_的识别和结合,目的基因需融合花椰菜花叶病毒的启动子;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时,为了防止_。可用不同的限制酶分别处理目的基因和载体。常采用_法将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烟草细胞中。(3)该种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制备方法中,烟草扮演的角

9、色是_,该制备方法的优点有_。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答案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题目详解】A、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捕食,因此一种生物灭绝,不一定引起另一

10、个物种的灭绝,A错误;B、生物是共同进化的,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必然互为选择因素,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一个物种基因突变与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突变没有必然的联系,C错误;D、基因频率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要存在突变或选择,基因频率就会发生改变,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二者在长期 的进化过程中保持平衡,不能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D错误。故选B。2、D【答案解析】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不一定有竞争关系,如图中的草鱼和青鳉,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产量越低,B错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

11、定的太阳能以及碎屑中含有的化学能,C错误;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D正确。3、C【答案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题目详解】A、甲物种基因的突变不一定会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A错误;B、甲乙之间具有捕食关系,如果被捕食者灭绝,捕食者会灭绝,但捕食者灭绝,被

12、捕食者不一定会灭绝,种群数量会先增加后不变,B错误;C、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存斗争,所以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正确;D、种群数量稳定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D错误。故选C。【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4、D【答案解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由于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是色盲基因数目(女性人数2+男性人数)100%。【题目详解】由题意知,该工厂中的色盲基因数是18+62+12=36

13、,群体中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是36(2002+200)100%=7%。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因频率概念及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5、A【答案解析】图示为反射弧的图像,依据神经节,可以判断传入神经,依据突触的结构亦可以判断传出和传入神经。【题目详解】由图像可以看出,该反射弧中含有五个神经元,A错误;由图像可以看出,神经中枢位于结构,B正确;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图像中显示脊髓,C正确;电刺激处,伸肌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D正确。【答案点睛】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即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行应答。(如膝跳反射)2、反

14、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分析综合作用)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6、B【答案解析】新宰的畜禽肉放置一段时间,细胞死亡,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溶酶体内的水解酶释放出来,将蛋白质水解为易消化吸收的肽链和氨基酸,所以新宰的畜禽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肉更鲜嫩。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PCR技术 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Ca2+(或CaCl2) 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 显微注射法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脱分化、再分化 抗旱基因(TaMnSOD基因、目的基因) 移栽到干旱土地中 【答案解析】(1)过程表示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方法。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