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的有关问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964362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防火的有关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筑防火的有关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筑防火的有关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筑防火的有关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筑防火的有关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防火的有关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防火的有关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建筑防火的有关问题 1.结构材料的防火划分 (燃、难、非) 2.耐火极限的定义 (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掉支撑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高到220时所延续的时间) 3.耐火等级的划分(多层、高层民用建筑) 多层:一二级,9层住宅&24m公建,150m,2500; 三级,5层,100m,1200; 四级,2层,60m,600。 高层:一类,公建(医院,高级旅馆,h50m&A1000商业、展览、综合楼、电信、财贸金融,h50m&A1500商住楼,中央&省广播大楼,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省级邮政楼&防灾调度指挥楼,100万册图书馆&书库,50m教学楼、普通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

2、),19层住宅; 二类,1018层住宅,除一类以外的公建。 4.如何确定一个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5.建筑构件、建筑配件的耐火极限(P9498表21-7) 规律: 竖向构件强于水平构件;水平构件强于平面构件。(如一级防火,柱、墙为3.00h;梁为2.00h;楼板为1.50h) 与结构设计“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要求基本相同。 选用结构材料的规律: 1.能满足结构要求的,防火基本没问题(240墙耐火极限5.50h); 2.重型材料优于轻型材料(120砖墙耐火极限2.50h;120轻质混凝土砌块墙耐火极限1.50h); 3.空心材料优于实心材料(120粘土空心砖墙耐火极限8.00h;120混凝土墙

3、耐火极限2.50h) 4.非预应力构件优于预应力构件(非预应力圆孔板耐火极限0.91.5h;预应力圆孔板耐火极限0.40.85h) 二、基础与地下防水的有关问题 (一)基础的分类 1.天然地基(承载力180KPa) 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 2.人工地基 人工填土(必须加固:压实换土、打桩) (二)基础的类型 1.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必须满足刚性要求 A.灰土基础 B.砖基础 C.毛石基础 D.三合土基础 E.混凝土基础 F.毛石混凝土基础 2.柔性基础:不受刚性条件的限制 (三)基础埋深的注意点 (基础埋深:室外地坪到持力层的高度) 1.尽量浅埋(但不得小于0.5m) 2.注意

4、埋深比值 A.筏形&箱形基础:埋深1/15 B.桩箱&桩筏基础:埋深1/181/20 C.砌体结构:埋深1/10 3.灰土砖基础的灰土部分位置应在地下水位之上 4.灰土砖基础的灰土部分位置应在冰冻线以下 深基础:基础埋深5m或基础埋深基础宽度的九)地下防水工程的防潮材料 防潮材料是防水材料的简化,以涂料(防水砂浆)为主。 混凝土防水的细部构造: a)变形缝:一般,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应300mm;沉降变形缝最大允许沉降差值应30mm。 基础沉降防震必须断开,伸缩防震可不断开。 缝宽:2030mm,图21-11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图21-12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缝材

5、料复合使用 b)后浇带(替代变形缝、沉降缝、伸缩缝):1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000mm;2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非焊接、非套接)长度应45倍主筋直径;3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注混凝土14d后进行; c)穿墙管: 三、墙体的有关问题 1.防潮层:材料、位置、特殊做法 材料:水泥砂浆、油毡防潮层、混凝土防潮层 2.散水: 宽度:宜为6001000mm,必须宽出檐口200300mm) 坡度:3%5,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30m间距设置伸缩缝,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

6、,缝宽可为2030mm,缝内填沥青类材料。 可供选择的材料:细石混凝土、混凝土、水泥砂浆、卵石、块石、花岗岩;垫层多用3:7灰土或卵石灌M2.5混合砂浆。 3.过梁: l预制小过梁 a)矩形截面:截面编号分别为1(一级荷载)、4(二级荷载)、5(三级荷载),主要用于内墙洞口和外墙洞口的里皮 b)小挑口截面:截面编号为2(二级荷载),主要用于外墙洞口的外侧 c)大挑口截面:截面标号为3(二级荷载),主要用于外墙洞口的外侧 过梁编号由过梁代号、洞口尺寸、截面形式三部分组成,eg:GL18.2。过梁在洞口两侧的支承尺寸每侧250mm。 l钢筋砖过梁 又称“苏式过梁”。这种过梁的用砖应不低于MU10,

7、砂浆不低于M5。洞口上部应先支木模,上放直径5mm的钢筋,间距120mm,伸入两边墙内应240mm。钢筋上下应抹30mm的砂浆层。最大跨度1.5m。 l砖砌平拱 用砖应不低于MU10,砂浆不低于M5。最大跨度1.2m。 4.防震缝的特点:缝的两侧为双墙双柱 最小缝隙尺寸为50100mm。 5.隔墙的有关问题(最关键问题是拉接问题) 四、建筑节能与保温 (一)墙体的保温与节能构造 1.全国热工及气候分区(5个热工分区,7个气候分区) 2.冬季保温设计要求(P121) 3.夏季防热设计要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指出: (A)外表面做浅色饰面 (B)设置通风间层,如通风屋顶、通风

8、墙(空气间层2050mm厚)等。 (C)采用空心墙体,如多孔混凝土、轻骨料空心砌块等。 (D)复合墙体的内侧宜采用砖或混凝土等重质材料 (E)设置带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减少辐射传热)。当为单面铝箔空气间层时,铝箔宜设置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F)采用150200mm厚的蓄水屋顶、屋顶绿化、墙面垂直绿化等。 (G)为防止霉潮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地面下部宜采用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 (二)保温构造中保温墙体的几种做法(主要在于提高墙体的热阻) 1.加大墙体厚度 2.采用空心墙(静止空气层50mm左右为宜,亦可在静止空气层的两侧添加铝箔) 3.采用复合墙体(内保温、

9、外保温) 五、抗震构造 (一)一般规定(见教科书126) 1.限制房屋总高度和层数 2.限制建筑体形高宽比 3.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 4.设置防震缝 一般50100mm;高层建筑缝可按1/250H取值(H为建筑总高度);框架按7H-35,框架剪力墙按6H-30,剪力墙按5H25(H为建筑总高度,H至少取15m);还可以15m为基数,数值为70mm,高度每增加3m,缝宽加大20mm。 5.限制抗震墙最大间距 6.限制房屋的细部尺寸 (二)抗震构造中圈梁的有关问题 1.设置原则(P128表21-23) 2.最小断面 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240mm以上时,其宽度可为墙厚的2/3,且240mm,高度

10、应120mm,基础中圈梁应180mm。 3.最少配筋 6、7度:410,6200; 8度:412,6200; 9度:414,6150。 4.特殊处理 搭接长度应其垂直间距的2倍,并1m。 (三)抗震构造中构造柱的有关问题 1.设置原则(P128表21-24) 2.最小断面240mm?80mm 3.最少配筋 1主筋412、箍筋6250; 27度式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和9度时,主筋采用414,箍筋6200。 4.施工要点 1.先放钢筋,再砌砖墙 2.马牙槎,“五进五出”(每300mm,伸/缩60mm) 3.构造柱下部伸入地梁,无地梁伸入室外地坪下500mm处;构造柱上部应伸入顶层圈梁 4.构造

11、柱与墙搭接:每8皮砖(500mm)放26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1m 5.每层楼面的上下和地梁上部的各500mm处为箍筋加密区,其间距加密至100mm。 六、隔声构造 (一)卧室隔声标准(单位:dB) 空气声(墙体):白天50;黑夜40;分户墙40 撞击声(楼板):75 (二)隔声构造 1.实体结构隔声(容重越大,越密实,隔声效果越好) 2.采用隔声材料隔声(玻璃棉毡、轻质纤维等,一般放在靠近声源的一侧) 3.采用空气层隔声(空气层80100mm) 七、楼板和地面构造 (一)四面支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取值 1.单向板:长边与短边之比3,最小板厚60mm(板厚为10mm的倍数),现浇板厚为跨度的1

12、/301/40。 2.双向板:长边与短边之比2,最小板厚80mm(板厚为10mm的倍数)。 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3.悬臂板:板厚应按1/12挑出尺寸取值,且70mm(根部)。 板的悬臂长度500mm时,取60mm厚;板的悬臂长度500mm时,取80mm厚。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取值 1.单向梁:梁高按所在跨度的1/101/12取值,梁宽取梁高的1/21/3,并应是50mm的倍数。 2.主次梁:主梁按所在跨度的1/81/12取值,次梁按所在跨度的1/101/15取值,梁宽取梁高的1/21/3,并应是50mm的倍数。 3.井字梁:双向梁高与梁宽均相同。 (三)预制钢

13、筋混凝土楼板的搭接尺寸 1.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在墙上的搭接尺寸为100mm。小于100mm时应采取连接措施。 2.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在梁上的搭接尺寸为80mm。小于80mm时应采取连接措施。 (四)现浇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搭接尺寸 现浇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包括过梁)的搭接尺寸不得小于240mm。 (五)地面的构造层次(P152) 1.面层 2.连接层 3.找平层 4.隔离层 5.防潮层 6.填充层 7.垫层 底层地面的主要构造层次为:面层、垫层、土层 楼地面的主要构造层次为:面层、填充层、结构层 (六)地面的选用与构造 地面的选用共22点,选用时应区别房间的不同和要求的各异(P154155)

14、地面的构造应注意:(共23点,主要是以下几点) 1.室内外高差 至少150mm,民用一般450mm,高层至少600mm(地下防水上卷收头至少500mm以上) 2.防开裂措施(宜在混凝土顶面下20mm处配置直径为4mm,间距为150200mm的钢筋网) 3.地面变形缝 l纵向缩缝:平头缝、企口缝,间距36m,缝间不得放置隔离材料,必须彼此紧贴。 l横向缩缝:假缝,间距612m(高温季节施工的地面,假缝间距宜为6m),假缝宽度宜为520mm,高度宜为垫层厚度的1/3,缝内应填水泥砂浆。 l伸缝:室外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宜设伸缝,间距宜为2030m,缝宽2030mm,缝内应填沥青类材料。 4.地面分格缝

15、 5.地面排泄坡度 a)整体面层或表面比较光滑的块材面层,可采用0.51.5。 b)表面比较粗糙的块材面层,可采用12。 八、道路的有关问题 1.路面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标号为C25。 2.路面厚度:荷载5t,取120mm;8t,取180mm;13t,取220mm。 3.路面纵、横向缩缝应6m,横向每四格设伸缩缝一道,路面8m时,在路面中间设伸缩缝一道。 4.道牙采用C15,高出路面150mm。 5.路面横向坡度,混凝土路面11.5,沥青路面1.52.0。 九、楼梯的有关问题 1.楼梯的四种平面类型 (A)开敞式平面 (B)封闭式平面 (C)防烟式平面(由前室、阳台、凹廊进出) (D)室外楼梯 2.楼梯的细部尺寸 l踏步尺寸,住宅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