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杭州下沙市民垃圾分类调查研究报告汪洋新编.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64346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3杭州下沙市民垃圾分类调查研究报告汪洋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3杭州下沙市民垃圾分类调查研究报告汪洋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3杭州下沙市民垃圾分类调查研究报告汪洋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3杭州下沙市民垃圾分类调查研究报告汪洋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3杭州下沙市民垃圾分类调查研究报告汪洋新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3杭州下沙市民垃圾分类调查研究报告汪洋新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3杭州下沙市民垃圾分类调查研究报告汪洋新编.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杭州下沙市民垃圾分类调查研究报告(汪洋) XX市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调查报告 一、前言 据报道,广州XX县区一天产9000吨垃圾,广州的垃圾处理站李坑一期只有202300多吨的处理能力。虽然有2022吨处理能力的李坑二期正在施工,预计明年3月竣工,但是,即便李坑二期投产,广州如果不实行垃圾分类,每天还是有6000吨的垃圾不知如何处理。因此,为解决垃圾围城,XX市市城管委会在今年3月份组织全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争全市中心XX县区2023年根本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在政府大力提倡,垃圾分类的同时,XX市市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己丢弃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市民对垃

2、圾分类常识又了解多少呢。就这一系列问题,我进行了如下一次调查。 二、问卷调查 (一)、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 (二)、调查时间:2023-8-7 (三)、调查地点。解放北路桂花岗生活小区。 (四)、调查对象。小区住户。 (五)、访问问题模板: 1.您是否了解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 a.十分了解b.根本了解c.了解一些d.不了解 2.您有将垃圾分类放入垃圾箱的习惯吗。a.总是b.经常c.偶尔d.从不3.您平时如何处理生活垃圾。 a.把家里的垃圾放在一起扔到社区的垃圾桶内b.把家里的垃圾分类好再仍到社区的垃圾桶4.您知道生活垃圾把垃圾应分成哪3大类吗。a.知道b.不知道 5.您认为不分类扔垃圾的主要

3、原因是。 a.没有找到这样的垃圾分类箱,无法分类投放b.很麻烦c.没有这个意识d.没有意义 三、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一共访问小区住户20233家,对20233家住户作答的结果作出了如下的统计分析。 不了解18.45%十分了解11.65%根本了解13.59%十分了解根本了解了解一些不了解了解一些56.31% 图1。您是否了解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 从图1,我对被调查的市民,关于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做了统计,结果说明,大多数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不太了解,认为根本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比例占13.59%;了解一些的比例占56.31%;不了解的比例占18.45%;十分了解的不多,比例占11.65%。 其

4、实什么是垃圾分类呢。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是:把垃圾分成3大类。第一类:可回收垃圾,有废铁、废钢、废玻璃、废橡胶等;第二类:不可回收垃圾,有剩饭、剩菜、变质食品等;第三类: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等。对于可回收垃圾,我们可以把它们给回收站进行回收,获得它的再次利用价值;对于某些不可回收的,我们可以物尽其用,比方说,剩饭,剩菜可以喂给自己家的宠物或者家禽;对于有害垃圾,如,废电池等,其实也是可以再次利用的,一方面节约了材料(重金属铬、镉等)对环境的污染。 454035302520232023504341系列1811总是经常偶尔从不 图:2:您有将垃圾分类放入垃圾箱的习惯吗。 从图2可知,XX市

5、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只有数人都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偶尔会分类的占41.75%,经常分类好再投放的比例占2023.68%;选择总是分类后投放的人相对较少只有7.77%。我们随手丢弃垃圾是个很简单的动作,但却给环卫工人增加了工作量,广州城随着人口的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能源消耗越来越大,垃圾量也在不断增多,清运工作的繁杂也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市民们不能养成一种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那么我们生存的环境终有一天会不堪重负的。所以政府也应该大力提倡,垃圾分类,在街道小区多派发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普及市民垃圾分类的知识。 把家里的垃圾分类好再仍到社区的垃圾桶把家里的垃圾放在一起扔到社区的

6、垃圾桶内015系列188204062023020230 图3。您平时如何处理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应该是垃圾中最多、最主要的局部。从图3可知,市民通常把家里的垃圾都装在一起扔到社区垃圾桶内,这局部数量比例占85.44%。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了将自家的垃圾装进塑料袋后集中丢弃,因此,丢弃的垃圾根本就谈不上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把家里垃圾分类装好再扔到社区分类垃圾桶内的比例占14.57%,看来也只有一局部家庭有着较强的环保意识。 38,37%知道不知道65,63% 图4。您知道生活垃圾把垃圾应分成哪3大类吗。 38.37%的群众知道生活垃圾如何分类,而65.63%的人们认为自己不知道如何将生活垃圾分类。通

7、常生活垃圾一般分为三大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回收利用,节省资源减少污染。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经过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还有过期药品等,需要特殊平安处理。 3530252023202350332820系列13没找到分类箱很麻烦没意识没有意义 图5。您认为不分类扔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从本次调查中的84位不太愿意做垃圾分类的受访者中,我们了解了一下对于人们为什么不分类扔垃圾的原因做了统计。从图5的数据说明:原因是没有找到这样的垃圾分类箱,无法分类投放的比例占39.29%;认

8、为很麻烦不知道怎么分类的比例占33.34%;没有这个意识的比例占23.81%;认为没有意义的比例占3.58%。其中,认为分类再投放很麻烦,垃圾分类箱很难找到,这两个原因比例最高。过去,随处扔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经常发生,以罚款和说服教育的方式逐渐得到控制,再加上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素质也在逐渐提高,自觉保护公共环境、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各种资源是社会文明和开展的进一步表达。就这原因,我觉得政府应该加大垃圾分类设备的投放,方便市民找到垃圾分类箱,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 四、总结与建议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政府提倡进行垃圾分类,但宣传倡导工作做的不太到位。居民们往往对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

9、回收的还分不清楚。而社区周边设施还不够完善,在小区中缺少垃圾分类的标志牌,分类箱等。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向社区管理者和居民提出几点建议: (一)、增加小区内垃圾箱的数量,并能保护公共物品。 (二)、加大宣传力度。仍有不在少数的居民未正确认识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的态度不确定、行动消极被动。“国民意识是生活垃圾成功推广实行的另一关键因素,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依靠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对居民要进行系统而细致的循环经济尤其是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教育,这一点十分重要。居民是垃圾分类回收的主体,他们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成败。 (三)、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相关部门在设计垃圾分类箱时可以画上相应的图例

10、,比方在“可回收垃圾箱上画上瓶子、玻璃、纸张等。在“不可回收也画上相应的物品,给居民一个明确的概念。 (四)、提高居民们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观念。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使大家能够自觉地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 五、实例借鉴。 (一)、分类精细 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垃圾,这几类再细分为假设干子工程,每个子工程又可分为孙工程,以此类推。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试看几例: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 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那么属大废

11、弃物;一只袜子属于可燃烧物品,一双袜子那么是旧衣物;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 (二)、回收及时 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如在东京都港区,每周 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很多社区规定早8点之前扔垃圾,有的那么放宽到中午,但都是当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环境或引来害虫和乌鸦。 (三)、节能环保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六、心得与体会 通过假期的社会调查使我了解到,虽然XX市正大力提倡垃圾分类,但市民们对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的意识还不太强烈,积极性不高,作为XX市市民的一员,我希望大家都能努力做到垃圾分类。只要每天花一点点时间整理一下丢弃的垃圾,就可以改善我们城市的环境,这样何乐而不为呢。城市是大家的,城市的卫生要靠大家共同来维护。希望大家都能响应政府的倡导,做好垃圾分类,共创和谐广州。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