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2).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64334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摘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握课文特点,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导入的方法有:(一)背景介绍导入(二)创设情景导入(三)活动导入(四)趣味导入无论运用何种形式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关键词】介绍创设情景趣味激发科学有效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直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

2、,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语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我就针对导入的方法谈一谈:(一)背景介绍导入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

3、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二)创设情景导入所谓创设情景导入是指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它又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激情渲染导入法“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导入:1976年1月8日,为人民劳累一生的周总理去世了,他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中,五星红旗覆盖着他的身躯。1月

4、11日,周总理的遗体要送到八宝山火化。披着黑纱的灵车,缓缓地开过来了,那年冬天特别冷,寒风猛烈地吹着,但是首都几十万人涌上了街头,默默地站在人行道两旁,等待着,等待着灵车开来,他们要向敬爱的周总理告别。因为从今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周总理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总理那亲切的声音了。十里长街到处是白花,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低低地哭泣同学们,这是32年前的事情,你们没有经历那让人心碎的时候,但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会让我们了解当年的情景这段感人至深的导语,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2悬问设置导入法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

5、情,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生:用箭射,用枪打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的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3.实例导入法所谓实例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列举

6、与新课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这种导入方式用“活生生”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真实感、亲切感,引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活跃课堂气氛。如课文要下雨了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下雨之前小燕子总是飞得很低,大群大群的蚂蚁往高处搬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三)活动导入实验演示导入法是指教师采用直观演示法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如课文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师:(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同学们观察一下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生:水越来越多,水面越来越高了。师: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

7、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吧!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四)趣味导入1谜语导入法是指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的一种导课方式。如蜘蛛一课的导入:师:同学们,老师出一则谜语,你们看能不能猜出谜底是什么。“远处有做葫芦山,山头两根小树桩。几支竹子山坡长,弯着腰儿对着看。”(老师边诵边画,学生一看,很快就猜出谜底来了)师:蜘蛛会干什么?他结网是为了什么?(接着,老师边诵边画:“摆下一张八卦网,专等美餐送上来。”几句儿歌,把孩子们早逗乐了)师:

8、蜘蛛是怎样利用这张网来捕捉虫子的呢?我们学完了蜘蛛一课就明白了。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索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2.故事导入法“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故事,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如认识声母“f”的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西游记中关于如来佛的一段有趣的故事,当学生兴趣盎然时马上板书“f”,告诉学生像如来这样在天界受膜拜的都称之为“佛”,带学生朗

9、读“f”。运用故事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的或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3.简笔画导入法用简笔画导入,对于课文新颖、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图像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教鹅这首古诗时,教师画出了曲颈高歌的白鹅。无疑此时被画吸引了的孩子,情绪异常兴奋,精神格外专注,各种解释,想象乃至灵感都会奔涌而出。4.名言导入法所谓名言导入法是指教师引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三年级晨读一课的导入:(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你们是祖

10、国的花都,是祖国的未来。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周总理说过的话。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晨读这篇课文。这种导入能马上让学生明确都市的目的,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多的导入新课的方法,诸如设计笑话导入法,成语导入法,表扬导入法,诗词导入法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无论运用那种导入方法都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力求省时。讲究知识性和趣味性,富于启发性和感召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导入应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让语文课堂的导入如春天那怒放的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值得注意的问题

11、是: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懂得“三宜三忌”。1.宜简洁明快,忌冗长拖沓这里的简约明快,不是简单敷衍,而是指抓紧课堂时间,用短短几分钟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新知探寻,不要再导入上花费大量时间,影响了新知识的教学。因而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分钟。2.宜灵活多变,忌千篇一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境界中。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引向新知识,使整堂课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铺直叙,否则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失去兴趣,对教师失去兴趣,消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3.宜回归本真,忌牵强附会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当教学中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时,学生才会把课堂当成“乐园”,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然而情境创设过于追求生动有趣,就不免会哗众取宠,牵强附会。教师要用语文教学自身的魅力引领学生步入语文教学的神圣殿堂,由此而产生的兴趣,才能持久不衰。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出迷人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