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阶段性考试(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642068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鞍山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阶段性考试(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辽宁省鞍山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阶段性考试(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辽宁省鞍山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阶段性考试(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辽宁省鞍山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阶段性考试(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鞍山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阶段性考试(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鞍山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阶段性考试(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鞍山市2012-2013学年上学期阶段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0分)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依音写出汉字。(2分) 惟妙惟肖( ) 愧怍( ) 因地制(y) (o) 头2、下面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重峦叠嶂 长途拔涉 悠闲 B.生死祸福 微不足道 颓唐 C.荡然无在 锐不可当 推崇 D.大庭厂众 张皇失措 狼籍3、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B.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陪我来的朋友指着一湖碧水,无动于衷地告诉我:“

2、这就是诺日朗。” D.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4、在原句上修改下面的病句。(2分)(1)这次考试的成绩中,反映出一个大问题。(2)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刻插手诊断、治疗。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2分)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吹走世间的灰尘; , 。6、名著阅读。(2分) (1)列举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两篇文章。(写出两篇文题即可。)(2)骆驼祥子的作者是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 的故事。(第一个空限10字内)7、口语交际。(2分) 班级要开展“上网利弊谈”综合性活动,就“上网利大于弊”或“上网弊大于

3、利”谈谈你的看法。(60字左右。)8、古诗文默写填空。(6分) (1)斯是陋室, 。 (2)国破山河在, 。 (3)夜久语声绝, 。(4)菊之爱, 。(5) ,死者长已矣。(6) ,波撼岳阳城。(7)乡泪客中尽, 。(8) ,何时复西归?(9)杜甫的春望一诗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 , 。 (10)桃花源记中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自云, , ,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二、阅读与理解(满分50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第9-12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4、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陶后鲜有闻 (2)香远益清 (3)而名之不可 (4)莫能肖也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5、语。(4分)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10、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格: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11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2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第12-18题。(19分)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

6、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

7、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

8、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2、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3分)13、阿长来问山海经,体现她对“我”的 ,而“我”认为“ ”,也就从来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这次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现了“我”对阿长的 ,这些都为下文 设下了伏笔和悬念。(4分)14、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2分)15、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2分)16、选文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 ,它表明了作者 的感情

9、,句中的“这”指代 。(3分)17、“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3分)18、从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第19-25题。(19分)北京园林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它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住宅,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极为工事、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

10、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多是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房屋宽敞而略显昏暗。这样的园林建筑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北京园林的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旁的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无不在烘托气氛中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的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里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细细地玩味。 北京园林的

11、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大红色的梁、柱,过于庄重,而幽雅显得欠缺了一点。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都是灰暗的,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县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个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调对比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大红和金黄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建得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

12、,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北京的园林吧!19、选文采用了什么说明结构方式?(2分)20、北京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3分)21、完成下列填空。(3分)(1)在建筑布局上,北京园林 。(2)在设计、建筑的匠心上,北京园林 。(3)在色彩上,北京园林 ,颜色以 、 为主。22、“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具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句中的“这”指代什么?(2分)23、选文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24、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分)25、选文第段中加点的词“极少”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三、写作(满分50分)26、以“桥”为话题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2)字数不少于600字。-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