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孔子》《“心正笔正”柳公权》《梅兰芳》是精读课文,《黄帝》《唐玄奘西行取经》是略读课文这是一组反映中华文化的课文,它通过历史上五位中华名人的事迹的记叙,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孔子》讲述了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概况和几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心正笔正”柳公权》讲述了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既简要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又重点记叙了他向皇帝直言劝谏的事情,体现出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梅兰芳》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黄帝》讲述的是远古时期的传奇人物黄帝,是怎样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的故事,说明了他被公认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创始人的由来《唐玄奘西行取经》则讲述了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到佛教的起源地天竺去学习、取经的故事,表现了他严谨治学、矢志不渝的精神语文百花园五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编排有“标点和句子”“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
在标点和句子练习中有两项内容:一是体会顿号的用法,引导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使用顿号;二是修改病句,目的是学习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三类病句拓展与交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制作名人小档案,联系自己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查阅的资料,交流学习心得阅读平台要求阅读的是韵文《新三字经》,旨在配合本单元主题,扩大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进一步了解中华杰出人物,认识中华优秀文化语文大课堂安排了以寻找名人的足迹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目的也在配合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的主题,引导学生表达对名人的崇敬、赞颂之情,并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习作要求写一篇想象作文,描绘二十年后同学相会的情景,以进一步提高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二、单元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2、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外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认识34个字,会写42个字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单元训练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1.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21、22、24课)2. 朗读课文(第21、22、24课),默读课文(第23、25课)3. 用修改符号修改常见的病句(百花园五)四、教学设计思路认真钻研本单元读写训练重点,钻研课后练习(包括百花园)和泡泡图的导学意图,重视“指南针”安排的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悟出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通过阅读实践,既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方法本册教材在五单元分别安排了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等重点教给学生学习观察方法,领悟表达方法及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等学习观察方法,如,按顺序观察,注意观察事物的动态,边观察边想象等;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如,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写,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在叙述时不依时间次序插入其他情节等;“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通过联系上下文来体会,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等 认真研究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略读课文一般只设计1——2道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精读课文一般设计3——4题课后练习,其设计思路是:第1题一般为或朗读或背诵或默读课文,意在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第2题意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思路或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3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对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第4题读读写写旨在加强词语的学习,增加语言积累。
有的还设计了带☆号的拓展选做题,一般结合课文内容,或联系学生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些思考题的设计重视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向课外扩展延伸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拓展阅读、搜集资料,如,《孔子》一课安排了选做题“孔子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呢,它们都能给人不少启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找有关孔子的书来读一读跟同学们交流交流教学时,对这些要求教师要加以引导,并进行落实、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