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逃生知识及原则.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964108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逃生知识及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震逃生知识及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震逃生知识及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震逃生知识及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逃生知识及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逃生知识及原则.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震逃生知识及原则 1、假如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牢固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留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非常危急的。 2、假如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快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快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3、假如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快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快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 4、假如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急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

2、,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假如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要马上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地震发生后要快速撤离,以防强的余震。 假如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 二是远离危急区,假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快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假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留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马上停车。 第三,假如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查找水和食物,制造生存条件,急躁等待救援。 实行以上紧急避险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开。(阅历)说明,破坏性

3、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觉地光、地声,感觉有震惊,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难,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把握肯定的学问,事先有一些预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糊涂,就可能抓住这段珍贵的时间,胜利地避震脱险。 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觉其中258人实行了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胜利脱险,占72.9%。说明只要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这是由于: 1、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原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中的拥挤践踏造成伤亡。 2、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 3、地震时房屋猛烈摇摆

4、,造成门窗变形,很可能打不开门窗而失去求生的时间。 4、大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摆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非常困难。 除了“伏而待定”这一原则外,地震时还应留意不要顾此失彼。短暂的时间内首先要设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脱险,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别的心爱的东西。 大地震从开头到振动过程完毕,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展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搁时间。 返回名目 地震逃命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选择。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行能千篇一律,要详细状况详细分析。这些状况包括: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结实,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

5、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坚决、切忌迟疑。避震能否胜利,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迟疑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坚决,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来回。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行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行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查找适宜的避震场所,实行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稳无恙。 返回名目 地震降临的避震方法 平常学习和把握防震减灾学问,震时选择正确的避震方法,避开和削减伤亡及损失。 (一)就近躲避法:就近躲避到小开间内;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结实的床等家具旁边。 (二)外跑与就近躲避法:在平房和楼房的一、二层,快速跑到房外的安全地方;楼的三层及以上,就近躲避。 (三)隐藏姿态:1、蹲下、坐下或俯倒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2、抓住桌腿等坚固的物体;3、用物品爱护头部、胸部及面部,掩住口鼻。 返回名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